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安排主要体现为政策文件与规章,制度目标侧重于生态利益的保障,缺乏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生态补偿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存在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差异,实施结果背离了生态补偿机制协调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根本目标。目前生态补偿的制度需求集中体现在对经济利益的合理弥补方面,现行补偿标准偏低且缺乏差异化考虑,补偿方式单一难以持续性保障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有效供给。因此,有必要制定《生态补偿法》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通过立法从程序和权限两方面约束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名限制甚至牺牲经济利益的行为,激励地方政府对生态补偿的投入,有效弥补私有产权主体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李荣光 《桂海论丛》2018,(6):120-127
我国现阶段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构建与实践都存在着不足,通过对域外典型国家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吸收借鉴域外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实例。根据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在国家和地方两层面的立法实践,分析立法中的现状和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分析,指出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在主体、标准、方式等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总结我国现有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不足,以此为基础借鉴域外补偿制度的成功经验,在明确补偿主体、落实补偿标准、健全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美生态补偿制度中,在补偿主体、补偿标准与程序、补偿立法与政策实践等诸多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差距。美国生态补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在于:应明确生态补偿和受偿的主体,科学设定补偿标准和方式,构建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补偿程序,完善生态补偿立法体系,切实加大生态补偿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态补偿是保护或改善海洋资源环境的一种手段和机制。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立法存在缺陷,海洋生态补偿实践操作存在不足。应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明晰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主体,明确海洋生态补偿标准,建立海洋生态补偿责任保险及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冲  叶红兵 《前沿》2012,(12):82-83
立法监督制度是我国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立法监督制度存在着欠缺专门的立法监督机构、立法监督的程序不完善、缺乏相关的法律责任的规定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完善我国的立法监督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霍婷婷 《传承》2011,(11):86-87
建立和完善立法监督制度是极为必要的,它是立法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立法监督制度存在缺乏专门的立法监督机构、缺少立法监督法律责任的规定、立法监督的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完善我国的立法监督制度,必须设立专门的立法监督机构,建立健全立法监督法律责任制度,并完善立法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7.
有关关联企业的纠纷,中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暂时没有办法解决,迫切需要对关联企业的法律问题进行立法。针对我国现行的法律匮乏的现状,笔者提出几点立法的建议:揭开公司的面纱;深石原则;利益补偿规则;实质合并规则;抬高从属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向债权人提供担保。  相似文献   

8.
现行环保法是1989年12月开始实施的,许多方面的规定已不适应现有形势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就环保法的修改从重新定位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建立环保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等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保护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应有之义。省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流域生态补偿对赌协议是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重要创新,具有特殊合同的法律属性,对于生态保护和政府治理均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补偿对赌协议在实践中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法律依据不明确,在行政决策程序、预算法和合同法等层面的规则适用不完善等问题,亟须优化相应的制度设计为其扩大和推广提供法律保障。加快《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立法进程,为生态补偿对赌协议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成立“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国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强化政府生态补偿对赌协议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适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效果后评估等核心制度;推进补偿金的全范围、全流程预算监管和人大预算监督;针对生态补偿对赌协议的特殊性,完善相关的合同订立、履行、违约责任及纠纷解决制度。  相似文献   

10.
法社会学视域下的生态补偿制度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万国 《长白学刊》2010,(2):100-102
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必然是建立在对现存制度不合理的批判之上的。生态补偿制度改革必须以生态补偿制度的现实性存在为基础和出发点,通过对生态补偿制度设计的目标和制度缺陷进行理性分析,为新的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与安排提供价值坐标,以保障生态补偿制度价值的实现。现行生态补偿制度规定存在着合法性、合理性和权威性等诸多悖论,成为生态补偿实践产生冲突的制度根源,并已构成当前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实践推进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嵌入式环保税制调节范围狭窄,缺乏对生态补偿行为的激励,因此开征独立的环保税显得尤为必要。同时,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使环保税背离了"税收中性"的原则,弱化了生态补偿效果。因此,需通过加快环保税立法改革、开征独立的环保税种和完善监管机制等措施,构建环保税征管体系的有效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自然保护区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有关我国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现行自然保护区法律效力等级低。二是现行自然保护区法规可操作性差。三是现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权责不清。四是缺乏对保护区内原住居民明确的生态补偿政策。五是违法成本较低。为此,建议:一是将现行《自然保护区条例》上升为《自然保护区法》。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保护区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生态保护补偿作为促进环境正义与社会公平的一种利益协调手段,是由国家或者其他受益组织和个人,对给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的主体进行补偿。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具有结合自愿与强制、开启了跨地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结构等特点。但是,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立法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末端补偿机制存在滞后性、资金补偿与其他补偿方式之间缺乏协同等。为此,可以从确立合理化补偿的标准、加强多元化补偿方式的整体性衔接等方面完善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立法。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收是宪法财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其理念在于规制国家的征收权,实现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土地使用权的财产权属性不明、征收范围过宽、公共利益缺乏限制性规定、补偿标准存在立法瑕疵等缺陷。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首先必须在宪法中修改财产权条款,增加合理补偿要件;并制定专门的土地征收法。  相似文献   

15.
姜丽  王忠 《前沿》2007,(1):160-162
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目的,依据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以强制的方式取得相对人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并给予适当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综观现行立法现状和实践,我国行政征用制度还不完善,存在诸多缺陷:行政征用过程中公共利益的界定浑浊不清,补偿标准过低,行政征用正当程序缺失和行政征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基于我国行政征用制度的上述弊端,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准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确立公正补偿的标准,完善行政征用程序,健全行政征用的司法终局裁决制度和加强对行政征用权行使过程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立法法》的修改,改革我国现行税收授权立法制度将成为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必须迈出的第一步。现阶段,我国应针对税收授权立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税收空白授权、税收转授权、缺乏税收授权立法监督机制以及缺乏税收授权收回机制等展开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严格执行新《立法法》,从严控制税收授权立法,迫使税收立法实践在整体趋势上向税收法定目标回归。  相似文献   

17.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是我国现行公司法中确立的制度。现行立法中只规定了解散的一种事由,即公司僵局,缺乏对股东滥权的规定。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亟待从公司法司法解释入手予以完善。因此,需确立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基本原则,对公司司法解释诉讼中涉及的若干问题做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经济中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设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得不到合理补偿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长期难以根本改变。通过明晰产权、科学计算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成本和效益、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等措施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为生态环境保护造就良好的制度条件 ,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深入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矿产开采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及众多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制度。对当前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立法现状、不足之处进行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是我国现行公司法中确立的制度。现行立法中只规定了解散的一种事由,即公司僵局,缺乏对股东滥权的规定。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亟待从公司法司法解释入手予以完善。因此,需确立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基本原则,对公司司法解释诉讼中涉及的若干问题做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