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勒克虽作为"新批评"最重要的理论家,但他的整个理论却特异于新批评。辩证整体观作为统领其理论的总的文学观念,贯穿在韦勒克文学理论话语的许多层面,使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明显摆脱新批评派的极端孤立文本中心主义,以新批评所没有的历史维度,尝试着对西方二十世纪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进行整合。尽管这其中还存在局限,整合的努力有限,但毕竟实现了对"新批评"超越,有着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批评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英 《求索》2012,(3):181-183
对"新批评"历史地位的评价一直集中在其理论贡献方面,而忽视了它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及诗论的构建作用。与20世纪其他学院派理论不同,"新批评"是一种理论与创作紧密结合、互相生发的文学革新,它提倡作者应当收敛个性、尊重传统,重理而抑情、讲究语言和艺术形式,关注意象、隐喻和神话,最终使英语诗歌和诗论摆脱了浪漫主义"传达"理论的束缚,完成了英美文学的现代主义转型。  相似文献   

3.
魏鸿雁 《前沿》2010,(20):160-162
"隐"是赋、比、兴等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艺术表现方式,是言意之辩在文学理论中的反映。刘勰对其作了准确的解释。其特点是"舍容取心",借辞传意,使语言形成丰富性和多义性的特征。形成"隐"的语言手段是"曲""婉"。"隐"进一步完善了传统诗歌理论,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国玄学派代表诗人多恩(John Donne,1572—1631)的诗歌巧智而清新,对文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宛如一颗水珠滴落在平静的湖面上,形成美丽的涟漪,产生不绝的余韵。本文运用新批评理论重点分析玄学派诗歌的时代张力这一大张力场,以及后世英美作家对多恩诗歌语言张力表现技巧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周芸芳 《求索》2010,(10):210-212
细察派与新批评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仍然是个值得争议的话题。本论文将从两个学派兴起的时间背景、他们提出的有机论观点、文学批评方法和"细读法"等方面进行比较,试图厘清二者的理论渊源与学派发展走向。通过分析比较,笔者认为细察派关注的不仅仅是诗歌、小说,而且还涉及到道德、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它对新批评和文化研究起到了先导作用;而新批评更关注诗歌文本的内部研究,并不关注与文本相关的作家、读者、社会等元素。  相似文献   

6.
立象尽意是中国文学的形象特征,中国古代的众多先贤都对此进行过相关的论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所构造的言、意、象关系,与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倡导的"语言是存在之家"等理论具有重大区别,体现了中国文学理论对文学形象特征的独特认知。立象尽意的文学特征在中国古代最终形成了"意象"范畴,并为后代学者不断地发展和充实。站在当前的学术视野之中,文章从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建设方面阐述了立象尽意在当代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未来主义诗人“无意义语”诗歌的提倡,俄国形式主义者区分了诗歌语言和实用语言.在他们看来,诗歌语言是一种自足的语言形式,而不指向外在于诗歌的事物或观念.以穆卡洛夫斯基为代表的布拉格结构主义者进一步认为诗歌语言的组成成分构造了一个“语义结构”,是语义结构而非外在于它的事物构成了诗歌.以此观照中国古典诗学,可以发现古典中国诗学立足的是语言工具论,而不是本体论.  相似文献   

8.
《沧浪诗话》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一部最具理论意识和兴趣的诗话,也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真正探讨诗的审美特质的著作,它的"兴趣"、"妙悟"、"气象"、"入神"诸说以及诗歌体制之辨,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沧浪诗话》对深入认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发展进程,进行中西诗学的阐释比较,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希文 《青年论坛》2005,(5):128-131
文学文本理论是在语言论转向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新型文学理论观念,它强调文本自身的自律性和意义解读的多种可能性,立足文本语言、结构本身特征研究文学。陌生化的语言客体、有机语言统一体、封闭的深层结构、深层结构的颠覆与重构和意识形态生产客体是西方20世纪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的文本理论派别,它们构成了文学文本理论的主体并指引着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诗学的语言观念直接影响着新诗创作实践的成败得失。对诗歌语言本质的认识越深入,新诗创作所取得的成绩就越大。新诗的创作实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应当追溯到现代诗学的语言观念上。中国现代诗学发生期的三大语言学观念,即“文言是死的,白话是活的”、“白话至上”、“直寻西洋词法”,今天应该很好地加以反思和清理。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功利主义诗歌理论①最看重的是诗歌改造现实的作用:“欲开壅塞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②认为诗歌的主要任务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③。其诗论在我国古典文学理论,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白居易功利主义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2.
龚敏律 《求索》2007,(3):188-190
九叶诗人借鉴和吸收20世纪30年代英国新批评派的反讽理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率先提出了新诗戏剧化的重要原则,这个诗学原则的中心观念即悖论与反讽的运用。这就使得九叶诗人诗歌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都充满了反讽性,这种反讽性对比包括荒诞和严肃,沉重与轻松的对比,也包括存在于诗歌内部语调之间的不同即克制的陈述与夸大陈述的不同之间的对比。它反映出九叶诗人既关注社会现实又不愿被一般性的现实情景所束缚,而要高踞于现实之上对现实包括对自我进行嘲讽的智者心态。  相似文献   

13.
科学观念在中国的确立,为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诉求提供了语境、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自20世纪20年代文学理论萌生自觉的学科意识起,即把自身定位为一门研究文学活动与文学现象以寻求文学规律的科学。它对自身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开掘以及在体系构建上做出的最初尝试,均显示出文学理论在学科建设初期即开始了对科学性的不懈探索。由是,作为科学之一种的文学理论,其本质即可作如是表述:文学理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相似文献   

14.
人学与语言艺术:新时期两大文学理论范式的演进与汇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人学"和"文学是语言艺术"作为新时期两个最主要的文学理论研究范式在其演进中走向了汇通.人学范式文学理论研究早期对人的规定趋于静态化、抽象化,带有古典人道主义特征,到了新理性精神和文学主体间性的讨论,把文学的语言和交往特征纳入其中,而语言范式的文学语言学、文体学、叙事学研究等也从相对单纯的形式研究走向社会文化分析.与此同时,超越这两种范式,把文学的语言审美维度与人文社会维度加以综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在更高的层面上重新整合被淡化的文学的政治维度、认识维度,将是中国文学理论下一步发展面临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熊毅 《求索》2008,(3):191-193
十七世纪的巴洛克文学以它独特的个性驰骋欧洲大陆文坛,当这支异军踏上英伦岛时衍生出有着浓郁本土化特色的英国玄学派,其代表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的诗歌奇谲而诡秘,折射出一定的后现代色彩。本文拟将以后现代的视角以及新批评细读法对多恩诗歌进行分析,挖掘其诗歌的后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观念占有重要位置.他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在文化批评这个大的视阈中构建了关于文本生产的科学,即文学生产理论体系.他把意识形态与文学批评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中心,他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论著均从意识形态出发来理解文学问题,均在文化批评视阈下审视文学生产过程,因此,研究伊格尔顿文学理论观念过程中,从意识形态、文化批评和文学生产三个方面探寻其文学观念的理论渊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周锋 《求索》2008,(4):196-198
诗歌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音乐。诗歌不只是单纯的抒情,更是通过声音发出的寓言和神话,诗歌中存在着天然的语音隐喻模式。本文通过对语音与语言、语音与隐喻的关系进行一番学理化的梳理,探讨古典与现代诗学观念下诗歌语音隐喻的诗性功能,以期为中国现代诗学的构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从教学形态到理论本体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刚 《思想战线》2002,28(4):76-79
探讨文学理论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本体问题 ,可以从文学理论的教学形态入手。在我国现行文学理论教学形态中 ,其学科概念、范畴所指存在着一些习惯性的理解与表达错误 ,导致文学理论与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相分离。文学理论的理论活力减弱 ,使其逐渐成为知识汇编。重建文学理论学科 ,改进其教学形态 ,其思想基点是深入探索文学理论赖以生存的哲学美学资源和文学构成本身。文学理论首先是一种“理论” ,思维与方法是其不可缺少的特质 ;然后是关于“文学的”理论 ,必须紧扣文学本身进行言说。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学理论中的言志说檀小舒“言志说”发端于先秦时代。在中国古代经典《尚书.舜典》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明确提出了“诗言志”的主张。这个被朱自清称作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开山纲领”的论说与先秦儒家学说完全合拍。孔子曰:“...  相似文献   

20.
论“格调”     
本文主要是从一般美学内涵的层面 ,分析“格调”范畴。研究古典、分辨“时代格调”,其意义不只在于摹仿 ,更在于养成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和高雅趣味 ,揭示中国文学的古典主义精神和典范风格 ,给中国古代文论提示出一种走向理论分析的技术化、专业化的趋向 ,这与西方现代文体学和新批评等的文学研究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