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屡创新裔,升值幅度逐渐加快。2005年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今年以来的短短几个月.升值4.47%。以2005年汇改前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今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1美元兑6.992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资本     
《小康》2013,(6):13
人民币对美元一月内七创新高5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1796,首次跌破6.18,5月之内,连续七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已超过0.42%。而今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67%,超过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不过,市场对人民币未来是否还会强势升值,持观望态度。点评:看来海外留学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王健 《人民论坛》2012,(21):48-49
人民币能升又能降,既能够促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还能缓解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有诸多优越性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屡创新高,人民币汇率形成了持续地小幅单向升值的特征。但去年年底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开始涨涨跌跌,而不仅仅是单向升值。这表明双向浮动的弹性不断增强,将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特征。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三万亿美元,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为人民币升值带来条件;与此同时,中国是高储蓄国家,75万亿的人民币存量已经超过GDP的1.8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比重,这意味着人民币也具备贬值的条件。因此,中国已具备相应条件,  相似文献   

4.
进入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表现再度强劲。人民币兑美元盘中即期汇价刷新汇改以来高点,报6.2216,创出19年以来新高,能否突破6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正>人民币不断升值成定局汇改以来人民币一路高升,现在已累计升值超过3.78%。2006年12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8087元,突破7.81整数关口,再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无疑给中国的各行各业带了很大的影响,最为直接的要数外  相似文献   

6.
资本     
《小康》2015,(1):12
人民币兑美元去年收贬2.5%2014年,人民币银行间即期汇率以年度贬值2.5%收官,这也是自2005年汇改以来首次年度贬值。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元指数去年强势上升,目前来到90关口附近。分析人士指出,2015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将加快,人民币波动频率会越来越频繁,波动幅度也会相应增加。点评:以后国民出国旅游前要先看汇率再看天气了。  相似文献   

7.
国际社会瞩目的人民币升值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中国政府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下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从2005年7月21日起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调整到1:8.11.升值2%:同时放弃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及台商在大陆的经济活动将产生一定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关  相似文献   

8.
自去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截至4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比2007年底升值4.39%,比2005年7月21日汇改前累计升值15.62%。同时,人民币对日元累计升值7.31%,对港币累计升值15.78%,对英镑累计升值6.29%,对欧元累计贬值11.68%。人民币升值对我区外贸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宏观视角“所产生的“正确的废话“,即便是正确的也仍然缺乏指导性,我们迫切需要“微观视角“的解读.   “人民币升值“的传闻,终于有了最后的答案.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即日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信息博览     
《政策》2005,(8)
政策信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5年7月21日19时, 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这项事关国家利益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以来,日元升值再度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众所瞩目的焦点。1994年10目19日,日本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的比价为1美元兑97.20日元,21日为1美元兑换96.55日元,25日达到1美元兑换96.35日元,创下二战以来日元对美元比价的最高水平。 综观这次升值,其主要原因有四: 一、德国大选的结束是这次日元升值的导火索。科尔在德国大选中获胜,使人们纷纷争购马克,马克的升值带动了日元的升值。 二、美国政府的政策是这次日元升值的诱因。美国基本上采取放任态度,美联储对外汇市场只进行了象征性的干预。美国财政部长本特森声称美国政府没有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计划。 三、美国短期内难以扭转的外贸逆差是日元升值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聂世坤  胥清学 《传承》2010,(36):122-123
2007年以来,人民币和日元均出现明显升值。次贷危机后,这种趋势更明显。通过利用协整检验技术和Grange因果检验方法探讨人民币兑日元汇率波动与两国双边贸易的关系,了解到中日汇率变动对出口影响较大,而对进口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升值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笔者认为在鼓吹人民币升值的背后可以真实地看到美日推行经济霸权的策略。日本要在战略上要抑制中国的发展,在舆论上宣传中国为日本通货紧缩的主因并到处游说以打压中国蓬勃兴起的工业化;美国采取在呼吁人民币升值同时放任美元汇率不断走软的策略,这就意味着通过美元贬值来减轻其承担的巨额外债,同时刺激产品出口,转嫁国内危机。我国许多学者也赞同人民币升值并论述所带来的利益。笔者认为这些好处并不确定,但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危害却会立即出现;大量的国际游资和房地产投资等投机资金怂恿一些经济学家、大的投资银行齐唱人民币升值,以期达到投机获利目的,它们将给中国的经济安全带来危害。在可以预见的两至三年内,人民币不应当大幅升值,政府也不应当主动去调控汇率,而应当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1美元兑人民币6.992元。这是4月10日上午9时15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尽管此前早有预期,但当人民币真的突破7.0元这个关键点位时,整个外汇市场还是忍不住屏息凝视。那么,人民币升值后对百姓来说又有那些影响呢?出境购买力增强,但美元存款缩水。听说人民币汇率"破7"的消息时,山西太原的骆先生第一反应就是出国旅游结婚。他兴奋地说:"手里的人民币值钱了,当然要出国旅游啦!你想,去年这时候去美国消费1000美元,要拿出7700多元人民币,现在只需6992元了。"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升值预期渐呈倦怠之时,人民币汇率改革“出其不意”地启动了。7月21日19时,人民币兑美元放弃了稳固达7年的8.27∶1的比价,以2%的增幅升至8.11∶1。央行正式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由于人民币汇率以往的波动幅度过小和浮动区间过窄,使1994年汇率改革要求的‘市场供求决定’和‘浮动’特点没能充分体现。”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当晚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称,“目前向有管…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压力部分源于美元的连带。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几个出口大国之一,这种状况在近几年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即使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政策,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元在新推出的一篮子货币组合中的权重仍然会很高。这决定着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性质在未来几年内不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美元变动对于人民币的连带作用亦必然继续存在。不言而喻,如果美元升值,人民币将随之上升,升值压力就会减小;如果美元贬值,人民币在很大程度上将随之贬值,从而使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令人遗憾的是,美元升值压力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7,(1):71-72
2007年1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977元。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7.81关口喧也是继突破8.1:8.1;7.9:1之后的第四个重要关口。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不仅充当国际货币的作用,而且是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重要参考。美元汇率及美国国内货币政策的变化,必然对世界经济和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美联储升息造成的汇率变动,在短期来看会因汇率市场波动对我国海外投资产生负面冲击,从长远来看将是我国扩大海外投资的一次机遇。  相似文献   

19.
一边是美国要求人民币按照美国政客的意愿升值,另一边人民币的一年期不交收远期汇价出现贬值。前者的理由是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估值过高,从而导致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即中国贸易出现巨大贸易顺差。后者则是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及金融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升值的步伐终于把“7”抛在了后面。2008年4月10日9点15分,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信息,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突破7:1,达到6.992:1,至此,人民币汇率正式进入“6时代”。对中国经济而言,“破7进6”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对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而言,影响又是如何?企业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