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自1998年实施城市居民低保制度以来,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有力地保障了"三无"对象、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无业人员等社会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证了我区的社会稳定。目前,我区在册低保对象12003户24756人,年发放保障金6572万元。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出现及其持续,失业大学生行为越轨现象成为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失业大学生行为越轨问题有其独特的社会成因与个人心理动因,需要有针对性地从建立政策帮扶机制、完善就业服务法规、健全失业保障措施、实施心理干预工程等方面构建科学系统的规避体系。  相似文献   

3.
"膨胀"的社保基金 截至2010年底,我国社会保险五项基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以下简称"社保基金")合计高达2.3万亿元。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累计结余仅为683亿元,到2010年高达1.54万亿元,增加18倍。尤其是2006年以来,养老保险基金当年结余规模达到年均20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4.
刘丽丽 《公安学刊》2010,(5):63-64,68
最近发生的"校园惨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人们在悲伤之余纷纷探寻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多数人认为,社会不公平、制度不完善、贫富差距过大,加上媒体负面报道导致犯罪的传染效应,是"校园惨案"在短时期内连续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然而,通过对这几起事件,特别是几个作案人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性格的缺陷、道德和信仰的缺失,以及"中年危机"给他们原本窘迫生活的负面冲击,才是他们做出如此灭绝人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无房、情变、失业、生病等生活上的"挫折"、"困难"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  相似文献   

5.
“新失业群体”之所以一毕业即失业,与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几乎无任何优势是大有关系的。为什么呢?请看——“新失业群体”基本属于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是作为"小皇帝"被养大的,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较弱;而在以升学为取向的应试教育中,在初级和中等教育阶段,他们也没有学到或得到多少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不过,相对于其成长环境,我认为,应试教育更应该对他们的失业负责。  相似文献   

6.
"准失业"是指青年在就业失业转换上的频繁脆弱以及由此造成的其本人对自身劳动状态的模糊认知。他们之所以在就业和失业两种状态之中反复转换,是由于这两种状态都足以让个体产生退出的意愿,但却不会有多大程度上的拉力作用。其"暂时就业"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应付自家人和敷衍外人的急救方式。一旦找到合适的理由(如"过节过年"、"父母意愿"和"个性要求"),青年就可能放弃自己不满意的工作机会,回到失业状态。  相似文献   

7.
海外资讯     
《干部人事月报》2010,(12):51-51
英国:失业救济得之不易 近日,英国政府出台强制性劳动方案,要求失业的人从事"超级低薪资"的扫街、浇花等工作,以此督促他们积极寻找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浙江、河南、河北、天津等地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为基础,主要分析农民工失业的新表现、发生机制、社会影响等。面对农民工失业现象,企业需要反思用工行为,政府需要反思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济工作,切实保障社会救济对象依法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使他们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丧失劳动能力时得到必要的救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救济制度,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纵观《条例》,对社会救济工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给予了很好说明:(一)关于社会救济对象的范围问题《条例》把下列人员列入社会救济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的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  相似文献   

10.
王卓琳  罗观翠 《求索》2013,(11):223-225
现代意义上的"认同"是一种个体心理防御机制,指代个体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在心理上与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趋于同化的过程。"认同"理论发轫于弗洛伊德心理学,而后经埃里克森得以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学者亨利·泰弗尔提出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被用来分析产生群际歧视的社会因素以及个体对歧视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而后,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当下,随着社会集群行为的不断演进与发展,社会认同理论得以跟进,为解释社会集群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在社会个体行为、社会群体现象、社会结构系统之间搭接了可资借用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1.
孙明杰 《前沿》2014,(23):60-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多种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是否使公共利益异化或者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无公共利益异化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公共利益含义的阐述以及对公共利益"异化"的证伪,论证了在现实社会条件下不能生硬地套用马克思异化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现行失业登记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大量社会失业人员呈边缘化状态,给社会经济秩序、政治稳定埋下了相当程度的社会隐患。笔者对我国城镇社区失业状况跟踪调查后认为,造成如此现状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国社会失业管理制度设计的消极、被动特点,提出了我国完善失业制度设计的重点就是要积极治理,促使失业政策和相关生存型法律、法规向积极治理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运》2013,(8):16-17
作为连续多年的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区杭州市上城区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育亮点"的思路,创新实施"五项工程",逐步在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做法和模式。一是实施分类安置工程,形成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全面调查摸清失业妇女的基本情况、就业状况、就业需求,建立基础数据库及动态追踪基础上,把失业妇女按照年龄、文化程度、掌握技能等情况分为"ABCD"4类,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通过在街道(乡镇)、社区设立负责劳动保障事务的机构,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促使其实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并实现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社会化。自此,全国性的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逐步建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的重大进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陆续铺开,基层平台开始加载各项社会保险业务,各项社会保险业务开始下延到基层平台,从而促使基层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办好各项就业与社保手续"成为常态。随着"走基层"活动不断推向深入,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终端的一枚枚"棋子"以及落实一项项就业与社保政策的具体承担者,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运转情况以及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者成为本刊关注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李扬 《中国人大》2016,(1):16-23
引言 "新常态"一词最早于本世纪初见诸西方报端,它指的是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发达经济体虽然出现了经济复苏,却无就业增长相随。这种较少出现的怪异格局,隐约地透露出不祥消息。2010年,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CEO埃里安在题为《驾驭工业化国家的新常态》的著名报告中,正式用新常态来诠释危机后世界经济低增长、高失业以及投资低回报的新...  相似文献   

16.
失业的社会流动属性在于无流动性、下向流动性和被迫性。失业的社会流动阻滞在于社会流动的规模不大、制度约束性太强和观念滞后。再就业的社会流动属性在于上向流动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构建合理的再就业社会流动机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全面推进制度改革,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尽快建立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切实加强社会流动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17.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随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化,其覆盖范围和参保人数不断扩大,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管理好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对健全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其中,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的监管工作非常重要。加强监管是确保失业保险金准确、安全发放的有效措施。防止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骗取失业保险金,提高管理水平,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的监管制度,有利于查错、防弊、堵塞漏洞,确保失业保险金安全、完整,有利于规范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有效地保证失业保险制度的法律和规章得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8.
引发埃及等多个中东国家政局、社会动荡的一个引人关注的论点,是西方媒体所大肆渲染的"三无青年膨胀"现象。其实,中东"三无青年"膨胀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是埃及等中东国家工业的落后,无法通过发展工业来为失业青年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而"工弱文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非但没有为埃及工业发展培养出大批合格工程师,反而培养出大批失业文科生,这些有激进思想的失业文科生成为"阿拉伯之春"的积极参与者。与此类似的是,中国失业文科生急剧"膨胀",也为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带来很大挑战,埃及等中东国家的教训中国应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9.
张瑾 《天津人大》2015,(1):16-17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失业保险条例》自2001年实施以来,对减少失业、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8.7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当年收入34.12亿元,失业保险覆盖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失业人员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失业人员就业、预防失业"三位一体"的失业保险  相似文献   

20.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失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玉 《理论月刊》2001,(12):58-59
目前中国城镇失业严重,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基本稳定随着下岗和失业的并轨,已有的二元失业保障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建立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失业保障制度,缓解因失业导致的有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