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瞭望》2004,(17)
2003年,受非典影响,中美经贸大事主要集中在9月以后。 9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访华向中国提出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要求。 10月,美国贸易代表佐利克和商务部长埃文斯先后访问北京,同时表示了对中美贸易逆差和公平贸易环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美国官方最近接连在经贸问题上出手,制造中美间的摩擦,不仅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而且也使中美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先是参议院通过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修正案,要求中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否则将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27.5%的关税;接着,众议院又通过了《中国货币法案》,要求行政部门调查中国政府是否“操控了货币”;继而,商务部宣布对7类中国纺织品实施特别限制措施。美国府院合演了一出用经贸大棒打压中国的闹剧。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令人迷惑。其发展前景如何?这个问题不仅牵动地区,而且牵动全球。中美关系发展欠稳定,原因是美国政府没有拿定主意,左右摇摆。一方面,美国政府看到了中国的重要性,看到了美国的利益。另一方面它又企图借苏联东欧剧变之势,把美国的价值观强加给中国。自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签署中美《上海公报》21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往来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改革深入,对外开放扩大,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4.
孟红 《党政论坛》2008,(14):40-41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个时候,外交工作班子的任务十分繁重。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商量两国关系的有关重要问题;副外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研究双方如何发表公报的问题。这个《中美联合公报》(下称《公报》),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上海公报》。其中,乔冠华扮演了功不可没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美中国际集团公司,下设美中新闻出版中心、美中国际交流中心、美中商务中心、美中创造力开发中心四个子公司和非赢利机构美中国际基金会。她以提供信息咨询和交流培训为主要业务。业务范围以美国为主,兼及北美其它国家和欧洲。美中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有:①《美华商报》,全美唯一一份专门报导中国经贸信息为主的中文报纸。②《中华文萃》,以可读性文学性知识性引人关注。③《中国商业周报》,中国唯一一份面向美加主流社会的经贸类英文报纸。美中国际交流中心——从事中美、中欧之间人员交流,被中国国家外专局认证的境外培训渠道之一。1994年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6.
美国前副国务卿、现任高盛集团负责全球事务副董事长的罗伯特·佐立克17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认为1972年以来,中美经济关系迅速发展,但为此奠定基础的政治关系正日益滞后,两国政治关系出现滑坡的风险越来越高。因此中美需要新的上海公报。文章称:今年是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35周年。上海公报并不仅  相似文献   

7.
10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使这项法案成为美国的法律。从此,美国将终止持续了20年的对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即正常贸易关系)进行年度审议的歧视性做法,从法律上为美国实现对华正常贸易关系铺平了道路。中美两国于1979年建交时签署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决定双方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但在该协定于1980年生效后,美国方面却按其国内的《1974年贸易法》中的有关规定,坚持对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进行年度审议。1999年11月,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  相似文献   

8.
从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与交锋,到中方庞大的代表团带来的超过162亿美元的采购单, 再到联委会上共识的达成,中美双方在博弈中寻求着经贸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亨利·基辛格撰写一本回忆中美建交秘辛及他本人对于中美关系论断的新书。这本书,由企鹅公司在尼克松访华40周年的2011年5月推出,书名简洁利落——《论中国》(On China)。在书的最后一页,基辛格提出了关于中美未来的最关键问题:“这两个已经没有了共同敌人的大国,如何把和平、合作和信任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0.
美中国际集团公司,下设美中新闻出版中心、美中国际交流中心、美中商务中心、美中创造力开发中心四个子公司和非赢利机构美中国际基金会。她以提供信息咨询和交流培训为主要业务。业务范围以美国为主,兼及北美其它国家和欧洲。美中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有:①《美华商报》,全美唯一一份专门报导中国经贸信息为主的中文报纸。②《中华文萃》,以可读性文学性知识性引人关注。③《中国商业周报》,中国唯一一份面向美加主流社会的经贸类英文报纸。美中国际交流中心——从事中美、中欧之间人员交流,被中国国家外专局认  相似文献   

11.
透视中国加入WTO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1999,(16)
4月6日到14日,朱基总理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朱基总理此行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内容,是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4月10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发表了就中国加入WTO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日,《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也在华盛顿签署。中外舆...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3,(50)
温家宝提出发展中美经贸关系五原则。12月8日,针对敏感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温家宝访美期间指出自己是为“寻求友谊与合作而来,不是来打贸易战的”。并提出中美公平贸易和经济合作五条原则:即互利共赢;把发展放在首位;发挥双边经贸协调机制作用;平等协商;不把贸易问题政治化。  相似文献   

13.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瞭望》周刊与美国国际商业公司联合举办的“中美工商企业经济信息桥”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地要求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的信息日渐增多。由于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中美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为了促进两国工商企业间的交往,为双方的合作牵线搭桥,《瞭望》周刊和美国国际商业公司开办了“中美工商企业经济信息桥”。  相似文献   

14.
李勇 《党政论坛》2009,(15):25-26
2009年6月15日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成员国元首共同签署和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叶卡捷琳堡宣言》和联合公报等10余项合作文件,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在金融稳定、经贸交往、国家安全和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达成共识,推出一系列全方位合作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3,(18):17-17
香港中美聚焦网7月19日发表题为《美中关系向前迈出一大步》的文章,文章指出,日前结束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一个成果是,中美关系不仅得到巩固,而且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两国元首6月进行的“庄园会晤”推动了双边关系,2013年的对话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举行的。承诺与合作更为明确文章称,中美双方在7月11日和12日两天的对话中达成如此多的协议的确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在数量和质量上甚至超越了近年来两国元首互访所达成的协议。那些公之于众的协议——战略对话有91项、  相似文献   

16.
赵磊  王燕 《党政论坛》2011,(7):26-29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11年1月18日至2011年1月21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历时,四天的时间内,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会见及共同出席各种活动的时间超过十二个小时,签署了《中美联合声明》,出席了近20场活动,与美国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相似文献   

17.
尽管第十五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为两国经贸关系继续向前开创了良好的平台,但两国经贸摩擦的根源仍 未消除,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仍将在摩擦中发展,在发展的主流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安民 《瞭望》1993,(52)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至今已经15年了,我从事对台经贸工作也近15个年头。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这个巨大变化的当事人,我深切体会到,《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英明决策,它不愧为一个历史性、纲领性的文件。  相似文献   

19.
江涌 《瞭望》2006,(15)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将于4月11日在华盛顿与美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贸易代表波特曼共同主持第十七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中美经贸摩擦或许会“乌云退却现青天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威胁,而中美气候合作已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中美气候合作的政治共识和行动计划不仅铸就了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全球气候协议的信心,而且为《巴黎协定》确定总体目标、原则和实施路线图清除了核心障碍。更重要的是,中美气候合作将成为落实《巴黎协定》并凝聚全球共识与合作行动的压舱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