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于右任先生是老同盟会成员,国民党元老,他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可以说与中山陵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晚年居住台湾的他,对祖国大陆,对故乡,对亲人,无时不在挂念中,对中山陵也从未忘怀。于右任早年投身民主革命,1906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24年底,他随孙中山  相似文献   

2.
《春秋》1997,(5)
徐镜心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是山东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从他参加同盟会那天起,就一直站在反对封建帝制的最前列,直到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为山东的辛亥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与宋教仁是挚友,当时曾有“南宋北徐”之誉称。徐镜心,字子鉴,山东省黄县  相似文献   

3.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20世纪初中国革命走向高潮的起点。同盟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即认为“同盟会是以孙中山为中心所组织的革命团体”。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主要是忽略了黄兴的关键作用。同盟会成立前,黄兴的组党活动及其巨大成就,为同盟会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组织基础。同盟会组建过程中,黄兴主动积极协作,才使同盟会在孙中山到达日本后仅一个月就顺利建成。同盟会成立后,内部风潮迭起,还是黄兴作了中流砥柱,竭力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维护内部团结,才得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昌首义的胜利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结果,孙中山创建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与武昌首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盟会在南方发动的几次武装起义均遭失败,在革命党人处于失望、怀疑与彷徨的时候,同盟会却“收功实于武昌”。武昌首义的胜利证明了孙中山和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和武装反清的革命方针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孙中山创立同盟会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荣言 《春秋》2011,(5):4-7
1905年8月,革命先驱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了同盟会,同盟会会员积极酝酿推动,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大幕。同盟会成立之初,加入该会的山东人就达140余名,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各省区都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6.
张意愿 《前进论坛》2013,(12):35-36
江董琴(1888—1933),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的一个贫农家庭。早年考进漳州省立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任职于永定县烟酒公卖局,后因和县长不睦而弃职。他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参加意图推翻满清王朝革命活动,1910年,因事泄而逃亡南洋,在槟榔屿定居,以教书为业。1911年,槟城华侨富商、同盟会会长吴世荣介绍江董琴加入同盟会,并请他专事同盟会做发展会务的工作。从此一直到回国,江董琴都在吴世荣的领导下从事同盟会的会务工作。其间,他参与接待了到槟榔屿演讲的孙中山先生,并结识了胡汉民、汪精卫、戴季陶等人。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6,(6)
正卫立煌将军自20岁起投身革命,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历经护法运动和讨伐陈炯明。卫立煌为人诚厚,忠于职守,屡建战功,受到中山先生的器重和信任。1916年,卫立煌在广州参加反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后加入粤军,任老同盟会会员吴忠信的随从副官。1917年7月,孙中山偕章炳麟、廖仲恺、何香凝、朱执信等由上海乘舰到达广州,举  相似文献   

8.
邓演达———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慧星” ,毕生矢志不移地追随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佼佼者。从 1 4岁参加同盟会 ,到36岁壮烈殉国 ,经历了一段艰难困苦的革命历程 ,跨越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一生壮节炳千秋”这一激昂而悲壮的诗句 ,既是对邓演达无私无畏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 ,同时也是对邓演达高尚人格魅力的中肯定评。虽然邓演达只匆匆走过短暂的三十六个寒暑 ,但他为了秉承孙中山的革命遗志一往无前 ,慷慨悲歌 ,甚至不惜为国捐躯 ,死而后已的彻底革命精神至今仍深深地激励着后人。(一 …  相似文献   

9.
李宏生 《春秋》2012,(3):4-6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不仅曾经将济南作为革命发展规划和军事斗争部署中的战略要地.而且还曾特意亲临济南进行考察.并热情会见当时济南各界代表和群众,多次发表演说,畅谈政见.轰动一时。这段因缘际会.在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和济南城市史上.都留下了值得人们铭记的光辉印记。  相似文献   

10.
《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东京创刊,发行至二十四期(一九○八年十月),为日本政府查禁;一九一○年初,秘密复刊两期。前后共出刊二十六期。《民报》是当时出版的革命刊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刊物。孙中山曾高度评价说:“同盟会成立未久,发刊《民报》,鼓吹三民主义,遂使革命思潮弥漫全国,自有杂志以来,可谓成功最著者。”  相似文献   

11.
张和敬 《台声》2023,(3):84-88
<正>在台湾,有一位103岁的老者许历农,被泛蓝阵营亲切地称为“许老爹”。当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一意孤行走“台独”路线之际,他义无反顾地脱离国民党,加入新党,成为新党的“精神领袖”,并自组新同盟会,担任会长,衷心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当陈水扁搞“一边一国”“去中国化”“终统”和“法理台独”之际,他更是痛心疾首、坚决与之抗争,捍卫中国主权的完整,并为之殚精竭虑、奔走呼号。他曾反复地表示,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36-36
<正>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为其赴汤蹈火的大有人在,其身边的"左龙右马"即是。1909年,孙中山在美演说,一英武青年上前叩头拜见中山先生,说:"我要追随先生。"孙中山说:"革命是要杀头的,你有这个胆量?"青年答曰:"杀头!我不怕!"这就是孙中山后来的侍卫官马湘。马湘的《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一书记载:1915年冬,袁世凯复辟帝制。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5,(6)
刘大同,原名刘建封,又名石荪,字桐阶,号芝叟、瘦道人、芝里老人、天池钓叟等,一八六五年生于山东省安丘市临浯乡芝畔村(原属诸城)。他幼承家学,俊拔颖慧,八岁已通诗经,弱冠补郡庠生,清末秀才。先任奉天候补知县十二年,后奉旨率员勘查奉、吉两省界线及长白山三江之源,留任安图县知事三年,政绩卓著。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并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举义旗于吉林安图,创建大同共和国,反清、讨袁、反蒋、抗日,辗转南北,东渡日本,著书办刊,力反专制而高倡大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与实践》2001,(9):9-9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使众多的仁人志士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下,湖北革命党人开始在学界及新军中进行革命活动,成立了文学社和共进会,并决定于1911年10月11日  相似文献   

15.
樊振 《前进论坛》2011,(12):44-45
10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亡,成为中华民族迈向独立富强的历史起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矗立起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伟大里程碑。中国最早的民主党派——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于辛亥革命之后,但他的早期领导人许多是辛亥革命的参加者,有的是孙中山先生的战友或学生。其中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丘哲,当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了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8,(3)
蒋介石自20岁加入同盟会.先后追随陈其美、孙中山参加上海起义、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以其军事才干深得孙中山的倚重,先后任作战科主任、大元帅府参谋长、大本营参谋长、黄埔军校校长,一步步掌握了军事大权。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又经过一番刀光剑影,用政治和军事的双重手腕剪除异己,逐步攫取了党政军大权,  相似文献   

17.
李丽娜 《传承》2008,(18):92-93
宋庆龄从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患难中与孙中山结为革命夫妻。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还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更是孙中山革命火炬的传递者和捍卫者。宋庆龄对孙中山忠贞不渝的爱情更为世人所崇敬和羡慕,不仅体现了她的爱情观,也折射出宋庆龄的思想道德境界,这也是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刘揆一(1878—1950),祖籍湖南衡山,后迁居湘潭,遂为湘潭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他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见证人,又是这个时期重要的领导者之一。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他曾代替黄兴,担任同盟会执行部庶务职衔、主持东京同盟会本部工作长达四、五年之久,几乎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齐名;民国初年,他又出任过北京政府的工商总长,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作过积极的贡献,毫无疑问,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所处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长期以来,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并评价了湖南留日学生对辛亥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发行革命书刊,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灌输新思想新知识于国内;组织各种革命团体,特别是黄兴、刘揆一、家教仁等发起成立华兴会,后来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联合组成同盟会,进行反清的革命斗争;广泛发动军队、会党、学界和商界,多次组织和领导反清武装起义,最后发动和参加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  相似文献   

20.
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江董琴,1888年生于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贫农家庭。原名栋柳,曾用名江春孚。少时以卖豆腐赚些钱求学,稍大,考进漳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任职于永定县烟酒公卖局。后来因与县长不睦而弃职;又因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事泄,于1910年逃往南洋,在槟榔屿定居,并在槟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