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创新瓶颈,政府应积极举措,转变思想和行为范式,将着眼点由"政府需求"向"社会需求"转变,提升"互联网+"素质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效能构建新的"互联网+"规则下的政府治理行为范式。  相似文献   

2.
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 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我国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治理也深受"互联网+"时代浪潮的洗礼. 因此,区域地方政府协作治理如何经受住"互联网+"时代的考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驱动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更好地实现"互联网+"与"大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目标,政府应该创新产业结构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创新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微观天下     
正"互联网+"重塑政府治理模式2015年"两会"以来,"互联网+"成为公众谈论的一个热词。当前,涉及"互联网+"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领域。事实上,从政府治理的角度出发,"互联网+"也将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评论】中国政法大学王敬波:大数据的汇集和利用、网络流程再造等将促进政府体制改革,实现跨部门协作,形成政府和社会共治的格局。创新政府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政府治理中政府公信力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影响"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正逐渐地改变着政府治理的方式,"互联网+"对于政府治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传统的社会机构尤其是权力结构主要呈金字塔型,政府权力机构能  相似文献   

6.
自国 《重庆行政》2017,(4):38-39
<正>在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背景之下,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成为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中的有益尝试。与此同时,对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管存在着诸多挑战,诸如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方式滞后、监管力度不足等。破解"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政府购买服务面临的监管难题,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度,成为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就是构建"政府智慧大脑"。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政府智慧大脑"需要创新政府办公模式、政府监管方式、公共服务手段以及政府决策体制。另外,"区块链+"是大数据驱动下政府治理模式的新阶段,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构建"政府智慧大脑"。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客观上要求地方政府对其治理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我们可以通过工具理性下的地方网络服务基础构建和价值理性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方式转变这两大视角进行相关分析,探索互联网经济下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了政府治理方式的革新,以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云平台"为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发挥并利用好"云平台"的技术优势,创新政府治理手段、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公共治理而言,"互联网+"的应用就是要将互联网思维与公共治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融合。"互联网+"既为政府公共治理带来诸多新的契机,同时也对政府公共服务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建设项目大数据对增强政府决策管理科学性、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管理服务水平等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搭建政府投资项目综合监管大数据平台,有利于解决多头监管、监管不到位、监管成本高等问题,有利于对投资宏观调控的信息及时把握,有利于解决投资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缺失、不准确或不及时的问题。一、政府投资项目大数据存在的问题(一)未形成大数据格局  相似文献   

12.
自2012年 《纽约时报》 刊文宣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大数据研究.其后,"大数据与公共治理"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颇丰,增长快速、 有序.其中,关于大数据时代下的政府治理效能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其重点内容可以梳理如下:拓展了政府的认知范围;拓展了公共治理的主体范围;拓展了治理进程的映射区域以及拓展了价值理性的实现路径.通过对大数据与政府治理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四大核心要素(数据资源、 大数据技术、 主体意识和制度供给)在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治理效能拓展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与背景下,腾讯作为国内的互联网领军企业,目前也在跟政府和研究机构合作,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如"政务微信"的推出简化了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工作一样,我们还在不断探索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价值,并承担起实现数据治国的技术支持者的社会责任,不断推动数据治理技术及模式的创新。因此我们提出,社会化企业的大数据应当服务于社会治理,并倡议推动全行业的企业发起大数据公众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5,(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这一潮流中最为显著特征的情况下,充分应用新兴信息技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内容的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必然选择。近几年,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采纳,政府治理研究呈现出诸多新的热点,如移动微治理微服务、大数据与政府数据开放、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政务社交媒体应用、智慧城市发展,等等。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总结以往成果,研究未来趋势,对电子治理相关研究的焦点、热点学术问题进行探讨。本期"互联网治理专栏"的一组文章从网络监督、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谣言治理、政务社交媒体应用等多  相似文献   

15.
陈军 《重庆行政》2017,(4):51-52
<正>政府治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对政府治理进行变革创新也是国家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互联网+"行动推动政府治理创新。因此,如何有效推动政府治理创新、为公众提供精准化的公共服务这一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网络已经深度渗透进入经  相似文献   

16.
<正>政府网站不仅要成为相关部门的"喉舌",还应该成为"大脑"和"手脚"。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各类机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及信息技术,打破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通过政府网络打造便民、利民的信息化新平台。全国政府网站首份"体检"报告12月15日公布,超九成网站抽查合格。截至2015年11月,各地区、各部门共开设政府网站84094个。其中,正常运行的  相似文献   

17.
潘娟 《重庆行政》2017,(6):57-61
<正>"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其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使之快速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升级改造中,"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治理也迎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全国各地在"互联网+"社会治理上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引领着"互联网+"社会治理向更良好的方向发展。一、"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一)"互联网+"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已跨入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正在悄然进驻到政府、企业以及个人行为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需要,运用好大数据思维和手段,充分发挥数据这一战略资源优势,变革社会治理方式,促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形成是当前政府部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革新。  相似文献   

19.
正"互联网+"已经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深刻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治理方式。这种改变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经济形态、思维方式的革新,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全面挑战。本文采用行政伦理分析框架,分析"互联网+"时代下,服务型政府面临的挑战。一、对行政组织伦理的挑战行政组织伦理属于顶层设计的内容,下面将从对政府机构组成、政府职能构建、政府监督机制的挑战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对政府机构组成的挑战上个世纪,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韦伯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把政府、政策,甚至法制、政府的管理机制、社会的管理机制都进行"互联网+"改造,才有可能配合所有的产业和所有的社会人口实现互联网上的生活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对我国未来的互联网发展而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