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高饶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揭露处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务院与国家计划委员会平级”的判断既于法无据又不符合事实,故不能认定其为“高饶事件”出现的“体制上的空间”。同时,不应忽略“高饶事件”背后“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背景”。高、饶问题暴露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确实采取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看,“高饶事件”的某些后续影响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饶事件"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饶事件"的发生固然有个人的主观因素,但在大解放区基础上产生的大区行政建制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两级制",为"高饶事件"的出现留下了体制上的空间。认为"'东北一党员'的来信是认识和揭露高、饶问题的起点"的观点,缺乏史实论证,也与此后高岗的被重用相矛盾。弄清揭露高、饶分裂党的阴谋的时间是必要的,但"识破"与"揭露"高、饶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截然分开。认为"高、饶问题暴露后,中央对他们的问题没有上纲到路线斗争的高度",与历史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3.
"高饶反党联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事件.关于这场斗争,杨尚昆在<回忆高饶事件>一文中曾提到了"东北一党员"的上书.他写道:当政治局开会讨论周总理总结稿时,毛主席质问高岗:"你为什么不准上书的人写信给中央?东北的工作为什么就不能检查?  相似文献   

4.
对"高饶事件"中几个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饶事件"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本文在对有关资料,尤其是新公开、新发现的资料 进行细致考察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饶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东北一党员"来信、高饶阴谋的揭露时 间等问题加以考证和说明,以期有裨于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高饶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党内出现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关于这次事件的传达,由于资料不足等原因,此前的文章和著作均鲜有论及。新近出版的《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6册,披露了一些这方面的史料,补足了一些已公开资料的不完整部分,为给“高饶事件”的传达过程勾勒一个大体轮廓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反高饶斗争,是建国以后党内第一场反宗派主义的斗争。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邓小平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清醒的头脑,拒绝了高岗的高官拉拢。后来根据事态的发展,邓小平将高岗的阴谋活动,禀报了毛泽东,引起毛泽东的注意,使之及时胜利地解决了“高饶事件”。  相似文献   

7.
试析“高饶事件”发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饶事件"是建国初期发生在党内的一场斗争.这场斗争的发生,既有个人因素,也有体制性因素,同时还有思想认识上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全面认识这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性质.  相似文献   

8.
《党史博采》2005,(6):30
"高饶反党联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生事件.  相似文献   

9.
“高饶事件”是建国初期在中共党内发生的一起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悉而刘少奇作为高岗、饶漱石阴谋活动的首要攻击目标而深深卷入了这一事件中。可以说,从高岗阴谋发难到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高岗、饶漱石的阴谋败露,刘少奇一直处于这一事件的漩涡中心。在刘少奇的政治生涯中,这是一次极其严峻而复杂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也称“高、饶反党联盟”事件,发生在1953年,揭露于1954年初,到1955年春处理完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斗争。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的人健在的已经不多了。我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了解事件发生、发展到处理的全过程。 对高饶事件的处理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到1953年夏季的全国财经会议和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前后,已经充分暴露。党中央据此判明他们是野心家、阴谋家,下决心予以揭露。 在这前后,毛主席就高、饶分裂党的问题分别向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