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是近代史上抵抗外来侵略并获得全胜的一次战争,是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一次义战。左宗棠为国家、为民族所建立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之一,他曾经镇压过人民起义,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在民族危机严重、国家领土有“日蹙百里之优”的关头,他能挺身而出,担起抗击侵略者的重担,又取得那样的成功,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爱国主义者,应当受到历史的表彰,为后人所敬重。  相似文献   

2.
<正>左宗棠是与曾国藩并称的清中兴名臣,同为湖南前辈,但相对于曾国藩,我对左宗棠是比较陌生的。当湘商文化创始人、社会活动家伍继延先生说邀请我去他的家乡湘阴走走、参观左宗棠故居时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廉政思想及活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官宦中,左宗棠不仅是少数几位坚持爱国主义、为捍卫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有着卓越贡献的功臣之一,同时也是很少几位注重廉政、为官清廉的督抚之一。本文试图对左宗棠的廉政思想及活动作一略论,以稍补目前史学界对左宗棠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4.
熊子杰 《黄埔》2023,(5):91-94
<正>第十五章左宗棠精神永存台湾:未曾踏上台湾一步,他无时无刻不心系台湾左宗棠在世时未曾来过台湾,他也不曾担任台湾官职,但台湾的命运却是与他息息相关。若不是左宗棠,台湾人早沦为亡国奴;若不是左宗棠,台湾早期的建设及发展,也将成为南柯一梦;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台湾也可能不会建省,就算建省也不会如此早;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的眼光及推动,也没有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相似文献   

5.
刘锦棠与左宗棠之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棠与左宗棠的关系大部分时间是融洽的 ,虽然中间有一年多时间发生过矛盾。这种融洽与刘锦棠及其“老湘军”的素质密切相关 ,因为左宗棠需要他及其“老湘军”;可矛盾 ,却由左宗棠对刘锦棠所有要求加以“裁抑”导致。在中俄关系紧张之际 ,刘锦棠放弃与左宗棠之间的矛盾 ,合力进攻伊犁 ,更表现出了他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6.
彭玉麟是衡阳县渣江镇人,1816年出生,与曾国藩、左宗棠号为清代三杰。1853年,曾国藩移驻衡阳操练水师,彭玉麟被选入水师做了个营官,在镇压太平天国战争中,彭玉麟升为水师统帅,成为湘军水师中第一员骁将。由于他战功赫赫,清政府多次封授他高官厚爵,均坚辞不就,被时人称为不要官的将军。  相似文献   

7.
19世纪60至80年代,正逢列强瓜分中国的鼎盛时期,也是世界上现代意义的诸民族国家地位确立之时,传统封建国家对固有版图的捍卫正是现代民族国家的疆土保证。从对左宗棠西征军费之收支以及周期性变化的考察,考量晚清政府于风雨飘摇中维持西北边疆的统治实力,从而勾勒出清末中央政府治理西北边疆的基本方略与战争步骤,对清末中央集权封建政府治边实力可以有一个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尝投太平军",此一说经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演绎之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同时也引起诸多人的质疑。于此,作者考证认为,此一传说不符合历史事实,不足为据。其一,经广泛查考,此说并无确凿可信的历史事实的证明。其二,此说不符合左宗棠一贯的、特别是他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的思想立场。其三,此说同太平军围攻长沙和左宗棠入张亮基幕府的日程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平定了阿古柏叛乱之后,被清廷召回北京,当了军机大臣。一时间,满朝权贵,同乡友好,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纷纷前来祝贺。其中有个老朋友的儿子兰某,在福建捐了一个候补知县,数年未能补缺。一天专程来京求见左宗棠,想让他帮忙。左宗棠得知兰某的  相似文献   

10.
[家道中落]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牌局,那么左宗棠在出生后拿到了一手不算太差的牌。左宗棠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一户耕读人家。从曾祖父左逢圣开始,左家就在此地耕读,指望有一天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走上辉煌无比的仕途。因此,几代人下来,左家出了不少读书人:左宗棠的曾祖父左逢圣为县学生员,祖父左人锦是国子监生,父亲左观澜是县学廪生。大哥左宗棫也是县学廪生,二哥左宗植则考取了举人功名。  相似文献   

11.
与封建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相反,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着反清革命的需要,对扶持清王朝“中兴”、镇压过太平天国革命的左宗棠,则是深恶痛绝,尽情予以鞭挞和贬斥。他们责骂左宗棠为十恶不赦的“奴才”、汉奸”。民主革命宣传家杨毓麟,在所撰《新湖南》一书中,认为曾国藩、左宗棠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忝窃节钺,算入满汉名臣功绩传之混帐糊涂薄籍中,实湖南之大不幸。”《民报》临时增刊《天讨》上,以“过去汉奸之变相”为题,刊登人面兽身的曾、李(鸿章)、左的画相,其中左的下身为狮毛狗。但有些资产阶级学者,也注意到左宗棠的某些才能和事功。如章太炎在指责左宗棠“为虏将兵,以敌洪氏”的同时,就肯定左治军严整,“士卒有创伤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轶事     
公元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东乡左家塅。左家世代是“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个国子监生,父亲是个秀才,靠教书维持生计,家境很艰难。加之十八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清王朝的急剧衰落而日趋破产,这一切,对左宗棠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郑峰 《求索》2007,(9):220-223
左宗棠入骆秉章幕府是经过许多周折的,同样是欣赏左宗棠,但对比曾国藩,骆秉章显示了过人气度。在骆、左二人经营湖南的过程中,骆秉章并非笔记野史所描述的平庸、无能的傀儡形象,事实上,他在用人、军事、财税等重大问题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位有权势、有主见的巡抚,骆秉章在许多方面与湖广总督产生过矛盾,因此,最后导致左宗棠出幕的“樊燮案”,其实真正打击的目标应是骆秉章。  相似文献   

14.
吴海燕  宋海容 《前沿》2010,(14):128-130
左宗棠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才,还是一位治世之良才。他在西北期间,从收复新疆、开发西北、巩固边疆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禁烟措施。左宗棠在西北的禁烟与林则徐的南方禁烟相比,效果明显,其措施及功效值得总结,为今天禁毒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来历 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被称为晚清三大"中兴之臣"。 他出身书香门弟,已有七代秀才传世。但到其父时,因家庭人口多,只靠设馆授徒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16.
评左宗棠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他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降卖国,应当基本否定。近年来,一些同志提出左收复新疆有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对他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功过并论,不可偏颇。我是基本上同意后一种看法的。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一八一二年十一月十日(嘉庆十七年十月七日)出生在湖  相似文献   

17.
清朝钦差大臣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时,在繁忙的军务中,带领将士在东起潼关、西至新疆的数千里路旁遍植杨柳,如今已形成参天大树,给戈壁沙漠增添了一道绿色的长廊。人们将这些杨柳称为“左公柳”,并有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是一位封建时代的官吏,而且朝廷赋予他的职责是军务,但他在光复疆土的同时,广植杨柳,屯垦戍边,造福边疆人民,实属难能可贵。左宗棠是颇有点责任心、长远眼光和求实精神的。谁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新栽杨柳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难以成材。杨柳栽在戈…  相似文献   

18.
既然新疆"旧制"荡然不存,那么"新制"又是什么呢?其实,无论是左宗棠还是刘锦棠,他们所熟悉、热衷的"新制"就是内地各省行之久远的行省制度。将行省制度施行于新疆,倡议于龚自珍,定议于左宗棠,成功于刘锦棠  相似文献   

19.
王小波 《求索》2013,(2):99-102
左宗棠是一位行动家、实干家。并不热衰于抽象的理论建构,但他的思想中确实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在理解其伦理思想之核心——“义利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他在以下三种意义上实现了义和利的统一:一是“义利并举”,即既崇尚道义,又重视功利;二是在义和利发生冲突之际主张道义为先.于是把功利最终统一在道义之中:三是道义本身就等同于国家的公利。可见,人们需要对左宗棠有关义利统一的思想作出具体的分析。此外,对左宗棠的道德评价之所以有严重的分歧乃至对立.是因为人们用来进行评价的道德标准本身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左宗棠父亲早逝.家境贫寒。祖上留下几十亩薄地。他全都留给了寡嫂。自己孑然一身,到私塾、学院讲学糊口。后来中了举人.他依然只是个穷苦的教书先生。但有不少人慧眼识英才,认为左宗棠绝非池中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