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军休服务管理中心,青岛市民政局军休五中心集聚着近干名的军队离退休干部。自2008年8月由原军休八所组建以来,中心传承优良传统,着力丰富“爱心飞扬”青岛民政服务品牌的文化内涵,全力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生活“两个待遇”,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实现了服务管理水平与军休干部满意度的双提高,2009年,  相似文献   

2.
朱宝华 《中国民政》2011,(10):56-57
创建“和谐军休家园”是民政部关于军休工作的目标要求,是新时期做好军休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军休所把创建“和谐军休家园”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主线,以军休干部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准,不断探索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倾心竭力地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打造“和谐军休家园”,赢得了军休干部的称赞和好评。市军休所先后获得国家级“安置服务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和谐军休家园”先进单位:省级“民政基层示范窗口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为十堰市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政》2011,(3):F0002-F0002
今年2月,广州市军所被国家民政命名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并作为作国军休行业代表由所党委书记赵渤督赴京参加了授牌仪式。广州市军休所于2009年6月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军休行业行风建设示范单位;今年初被列为“广东省深化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政》2009,(10):F0003-F0003
青岛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八服务管理中心,以落实军休干部待遇、维护军休干部利益.构建和谐家园为目标,开展“情融军休”服务品牌的创建,着力改善服务手段,使军休干部快乐休养、军休中心平安和谐。中心荣获首批全国“和谐军休家园”称号。  相似文献   

5.
廖凡 《中国民政》2013,(11):44-44
军休服务管理人员是民政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休干生活、服务、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军休服务管理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对军休服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非常高。随着接收军休干部的逐年增多.目前军休服务管理人员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休干保障的需要,应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进行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州坚持以全面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重点,以实现“六个老有”要求为目标,紧密结合贯彻落实民政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民政工作改革发展协议》,全力开创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新局面,尤其是在社会化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较好地提升了军休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山西政报》2007,(3):56-56
2002年以来,在省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王继忠所长为中心的领导班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休服务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服务管理”为中心、“求真务实”为准则、“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手段,扎实推进军休所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全面提升军休所整体服务质量,被省民政厅授予“先进单位”,被榆次区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系统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军休管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强、责任重大的服务工作,它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头连着军休干部的情绪和国防建设的稳定。在新形势下,锦州市按照省关于军休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探索创建新的服务管理模式,撤所建站成立了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二服务管理中心。为适应军休服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市第二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做好“四个下沉”(即思想、组织、人员、工作),促进了军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东民政》2011,(4):27-28
广州市白云区军休二所成立于2003年8月,历年来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232名,现有工作人员15名。建所以来。遵循“以德建所、以和兴所”的宗旨,大力加强“双和谐”建设,全面落实“六个老有”,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和军休干部的休养质量,保障军休干部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2004、2006年分别在全省军休安置工作会议上介绍军休工作经验,并被省、市确定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民政》2010,(4):40-41
广州市萝岗区军休二所组建于1997年3月,前身为芳村区军休一所、荔湾区军休六所。占地面积1421.41m2,军休干部住宅面积5370.46m2,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用房610m2,其中老干活动室413m2,工作人员办公室197m2,另有花园120m2。目前全所共有军休干部99人,在编工作人员15人。全所军休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倡导“热情工作创一流,真情服务到家中”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渠道,  相似文献   

11.
李长河是海军潜艇学院退休教官,现为山东省青岛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二服务管理中心军休干部,从2002年开始,在长达十年时间里,他做义工10600小时,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上服务时间最长的老年义工”。他先后被评为青岛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模范老人、“感动生活青岛最男人”山东省模范老人、全国军休系统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等荣誉。日前,青岛市民政局党委发出通知,在青岛民政系统开展学习李长河先进事迹活动。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民政》2010,(5):40-41
广州市荔湾区共接收安置军休干部852人,其中70岁以上的362人。近年来,全区军休安置工作以军休干部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大力实施军休所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努力构建“和谐军休家园”,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跃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万勇 《中国民政》2013,527(2):56-56
湖北省襄阳市军休一所着力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和组织军休干部为社会服务的“双项服务”,大力提高军休干部的幸福指数,树立军休干部的良好形象。一.立足“三个坚持”,满足军休干部“三大需求”。一是坚持尊重为先,满足军休干部在政治上的需求。做好军休干部服务工作,首先必须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满足军休干部在政治上的需求。实行学习引导,一方面定期组织军休干部开展政治学习,过好组织生活,  相似文献   

14.
6月29日,民政部命名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等300个单位为“群众满意窗口”、“96156”北京市社区服务热线等300个品牌为“优质服务品牌”、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教育管理科科长王立红等300名个人为“优秀服务标兵”。同时,决定命名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等300个单位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这是民政部引导和推动民政系统窗口单位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提升服务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服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民政》2011,(4):14-14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在机构职能转变、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一)坚持“小管理,大服务”方向,积极推进机构职能转变。拓展军休服务中心工作范围,变“单位化”集中封闭的服务管理体制为“开放式”多元化、社会化、效能化的现代公共服务提供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军休办以全心全意为军休干部服务为宗旨,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把军休工作做好做实。截止日前,全区已接收安置军休干部12300多人,无军籍职工近8000人,并连续三年年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000人左右,激增的移交人数,给安置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区军休办始终坚持以情铺路,用心做事,以爱感人,确保接收安置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军休工作,创建和谐军休家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坚持以人为本、亲情化服务是做好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创建和谐军休家园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性化服务这一问题谈此认识。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襄阳市市直军休所离退休干部在市军休办和所休干党支部、管委会的积极引导下,开展以联社区、联灾区、联校园、联贫困学生、联扶贫点为主要内容的“五联”服务活动,为所联系的4个社区、5个灾区、8个扶贫点、16家贫困户、4所学校、69名贫困学生、53000余名群众提供相应服务,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9.
《广东民政》2009,(11):30-31
近年来,惠州市军休所抓住惠州建设惠民之州的有利契机。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军休养老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落实优待政策的同时,注重军休干部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需求,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组建了一批以军休干部为骨干的为民服务组织,服务市民,回馈社会。  相似文献   

20.
军休文化是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者共同创造的精神产品和财富总和,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先进军休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湖北省襄阳市军休三所以发展军休文化为引领,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为军休工作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三大服务",大力推进军休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