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许启大  刘连安 《中国民政》2012,(2):17-19,26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地名单一罗马化是世界各国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为推进世界地名标准化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在我国地名拼写问题上"英语化"等思潮抬头的情况,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紧紧把握发展方向?本期特刊发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许启大、中国地名研究所译写室主任刘连安《推动我国地名单一罗马化保护文化多样性》一文,希望能对推进中国地名单一罗马化进程有所启发,使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地名信息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有效媒介,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推动县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规范农村地名工作十分必要.目前河北省城乡地名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名管理工作还存在有地无名、有名无标、地名标志密度低、服务水平跟不上,文化品位低,满足不了农村人们相互交往和生产生活需要等问题.要把农村地名管理工作抓上去,必须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紧紧围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形象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序列化建设,抓好农村地名规范和标志设置,为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22日,中国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天地图"(www.tianditu.cn)开通上线。这个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全部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的在线地图服务网站,可以为政府、企业和公众免费提供二维与三维地图浏览、地名分类搜索定位、距离和面积量算、驾车路线规划、中英文地名切换、屏幕截图打印等"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专业用户也可直接调用"天地图"资源搭建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运行头3个月,就有来自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6000万人次访问过该网站,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好评。国家测绘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德明说,这是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构建"数字中国"、推动产业发展、让全社会共享测绘发展成果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媒体热点     
《中国民政》2014,(6):53-54
<正>★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救灾物资霉烂的启示★养老地产屡遭质疑这里怎么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整治地名混乱正当时近些年来,地名乱象的问题日益突出。"洋地名"、"乱起名"、"反复更改地名"等现象不仅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也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负面的作用。为此,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于5月22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从今年7月开始,将为期4  相似文献   

5.
黄忠富 《世纪行》2012,(2):13-17
汉江上曾经有过一个准省,统辖汉江流域200年——一"抚治"一词本为动词,安抚、治理之意。某一地方不安宁,国家派员平息,往往采取抚治手段。在语法上,动词"抚治"往往与地名形成动宾词组,如"抚治荆襄"。  相似文献   

6.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公益性基础工程.是集地名规范、地名规划、地名标志和数字地名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进一步实现工作重心向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20多年来,在历任部领导的关怀下,在相关单位特别是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支持下,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国际交往中称"中国地名研究所",以下称"地名所")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展开研究,逐步发展成为研究领域包括地名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地名文化、地名标准化、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和国外地名译写、信息  相似文献   

8.
孙绍骋 《中国民政》2011,(12):10-12
2005年,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启动了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6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各地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四个专项任务,初步建立了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地名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正地名规划是对一定时空范围内命名更名、公共服务、地名文化等各项地名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设计。科学编制和实施地名规划,对于增强地名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推进地名标准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新的思维和视角探索地名规划新路径,不断提升地名规划水平,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红  吴振国 《学习与实践》2012,(11):135-140
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地名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可以说某一地区的地名见证了该地区社会发展的历程。武汉乃九省通衢之地,其地名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武汉地名涵盖了汉派文化、楚文化、山水文化、历史文化等多维度的特征。汉风楚韵是武汉地名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文化底色。通过对武汉地名文化的多维度考察,了解地名命名的规律,能够对武汉都市化进程中新地名的命名和地名更名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文化为主线,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等方面,全方位展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渊源和社会发展变迁。节目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一股"地名文化"旋风,为增强地名文化建设活力、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各级民政部门是地名文化建设的职能机关,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地名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立法和行政手段,实现地名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建设需要。当前,地名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明显出现丁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地名意识问题。这是制约地名工作发展的首要因素。在当今社会地名的运用频率越来越高,相  相似文献   

13.
<正>地名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我国地名文化建设和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地名文化的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地名文化建设的系统性不强,地区发展不平衡,整体作用发挥不够,地名文化理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地名变迁."十五"规划以来,中国各大城市发展变化最明显的趋势是城市化程度加大、市政建设加快、建成区及市域范围扩大,随之变化最大的就是地名.武汉从中部省会城市、中部中心城市发展到全国特大城市的过程中,地名变迁见证了城市发展变化历程、彰显了城市文明、体现了城市精神面貌.本文从分析武汉地名特色入手,阐述武汉地名变化情况,剖析近年来武汉地名变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深化地名理论研究,促进地名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委托中国地名学会以"地名:保护与发展"为主题开展全国地名理论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承办单位:中国地名学会二、征文内容(一)主题地名:保护与发展(二)选题方向:围绕征文主题,参考选题方向如下:1.地名立法相关研究2.地名文化保护研究3.地名文化遗产制度研究4.地名普查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徐中 《理论月刊》2010,(4):29-31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回答了中国"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福鼎,是个极有福气的名字。福建有不少带"福"字的地名,省城福州就自称"有福之州"。"鼎"在字典中是"显赫,盛大"的意思,那么福鼎所拥有的便是一种极大的福气了。福鼎位于福建东北部,与浙江温州毗邻,是闽东南通往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的"北大门"。  相似文献   

18.
正9月22日至25日,我们赴浙江省督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并调研地名文化建设情况。督查组深入地名普查一线,认真查看普查资料成果,现场考察地名标志设置,详细了解当地地名普查进展和地名文化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与地名工作人员共同研究相关推进措施。一、地名普查工作成效明显浙江省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将其作为深化改革发展、服务新型城市化的基础工程来  相似文献   

19.
正在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重庆地名工作紧紧围绕新时代"大爱民政"建设,梳理地名溯源,夯实地名普查,规范地名管理,弘扬地名文化,延伸重庆文脉,推动重庆发展,着力打造方便快捷的地名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一是推进地名服务"信息化"。实施"数字地名"工程,启动建设地名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编制《地名普查数据脱密技术方案》,建成省级地名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区划地名数据库、普查网站群、区划地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地名管理工作体制不顺、执法主体不明确和县级地名法规不完善,日益成为制约县级地名工作发展的瓶颈。笔者对此提出如下对策: 1、理顺地名管理工作体制,完善地名管理法规,努力实现依法行政。要依据《地名管理条例》以及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民政部职能院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 [1998]60号)中民政部负责“规范全国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的精神,进一步明确县级地名管理工作的职责与任务,理顺地名管理工作体制, 明确民政部门和地名办是楼门牌管理的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