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破产清算对一国社会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债权人而言,破产清算是债权受偿的最后机会;对债务人而言,破产清算意味着诸多权利与资格的限制,甚至主体资格的丧失;对社会而言,破产清算不仅关系到交易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经济秩序乃至社会利益。因此,破产清算程序的启动务必恰当——应把握合适的时机,具备正当的理由,兼顾债权人利益、债务人利益、社会利益——破产原因正是实现这一目的主要机制。我国《企业破产法》将破产原因规定为“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此种复合型结合的破产原因立法体例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破产清算程序的正常启动及运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破产法43条第四款规定: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的,管理人应当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而实践中存在破产财产还有升值空间,统一适用终结程序可能会阻碍破产财产的增加,出现形式公平掩盖实质不公平的情况。通过司法实践案例研究,对比英国、德国此类案件司法实践,得出结论:债务人财产还有升值余地时,应坚持实质公平扩大债务人财产,保障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3.
破产免责是指破产程序终结以后,对符合免责条件的诚实债务人未能清偿的债务,在法定范围内予以免除继续清偿责任。破产免责制度是随着破产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其确立是社会博弈的结果,是各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适当妥协而达成的契约,这种契约反映了行为主体的均衡利益㈨。本文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实际,从破产免责立法理念出发,运用比较分析和历史考察的方法,对我国建立破产免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建立破产免责制度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姚婷 《工会论坛》2008,14(6):117-118
在我国的新破产法立法中,破产企业如何清偿,尤其是职工债权与有担保债权的优先清偿顺序应如何确定,一直是一个重大的争议问题。新破产法将债务人所有财产一并列为破产财产,清偿财产的同一性使得有担保债权的清偿不能成为独立于破产清偿顺序之外的清偿,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有担保债权与其他具有优先性的债权之间孰先孰后的问题。新法确定的破产清偿顺序不仅限制了有担保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而且将使有担保债权人的受偿时间大大拖后,清偿结果更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的破产法律中均难以查找到有关破产案件审判监督的法律规定。但是,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开始对破产案件中的审判监督问题进行了尝试。现实中虽然还存在着该不该对破产案件进行再审的疑问,但毕竟破产案件审判监督问题已在司法实践中悄悄进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破产案件中的审判监督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破产案件审判监督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日常所说的案件的审判监督,是指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在出现法定事由时,由人民法院依照特殊程序再行进行审理。案件审判监督过程中所适用的程序,称作审判监督程…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为进入21世纪后对破产法作出重大修订的国家,关于破产犯罪的罪责刑模式的设置体现出了许多时代特点。我国新企业破产法的出台为破产犯罪立法作了良好的法律铺垫,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刑法对破产犯罪的规定明显滞后,司法实践中的众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本文试从对中日破产犯罪的立法比较中探求对中国破产犯罪体系构建有益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一起有关行政裁决送达程序的真实案例分析 ,介绍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现状 ,同时结合现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案例中的送达效力进行分析和认定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政裁决法的立法建议 ,并进一步探讨了立法案旨和目前情况下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试论公司越权行为的效力和法律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越权行为日益受到各国法律界的重视,关于此问题的理论与司法实践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目前尚无明确具体的立法规定越权行为的效力,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救剂制度和配套的程序保障。因此在探讨公司的权利能力受目的上的限制法理基础上,结合国外立法、司法实践,来完善我国有关公司越权行为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依法治国和司法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发展,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基于社会形势与刑事政策的变革,司法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国际刑事司法交流协作发展的新趋势等,对现行《刑事诉讼法》也提出了新挑战。尤其是“执行”程序的立法空白、不足、冲突等体制性“硬伤”,从立法层面上造成诉讼实践中执行程序与其他诉讼程序的不对称,彰显法律支撑不足,以致司法层面出现“重审判、轻执行”,“重惩罚、轻改造”等不良现象。因此,亟待通过立法修订,进一步完善有关执行程序的法律规范,提高诉讼效益,实现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社会与周内社会掀起了一个跨境破产的立法热潮.任何一部跨境破产法都无法回避破产域外效力这一基础性问题.本文首先从破产属地主义与破产普及主义两种传统理论的利弊分析入手,结合跨境破产法的发展脉络总结出在属地主义与普及主义之间走合作之路是当代跨境破产法的发展趋势与目标选择.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对跨境破产立法、司法实践的考察,对跨境破产领域出现的三种合作模式--"修正的普及主义"、"修正的属地土义"及"国际司法协商"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对我国的跨境破产立法、司法实践与学术研究产生启发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法院的执行难与破产启动难问题,严重影响与制约到司法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改变了仅由当事人申请启动破产程序的模式,为"半职权化"的执行移送破产程序确立了法律依据,但并未对法院内部如何衔接作出具体规定。本文对比法院执行与破产案件数量,从执行移送破产程序的现实困境、学理分析、激励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分析,本着无缝对接、执破双赢的理念,增强激励性机制的规引作用,采取强化职权与尊重自治并重的模式来启动破产程序,化解执行难的同时开启破产门,有效发挥破产法治功能,提升法院服务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司清算法律制度是公司法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一般情况下,公司清算包括破产清算和非破产清算两种。目前,理论界对公司非破产清算的概念、原因、程序、法律责任等的研究比较深入、具体,而对现有公司非破产清算种类的研究相对较薄弱,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颇多。本文通过对中外公司非破产清算种类的若干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2006年实施的新《公司法》有关规定,试图说明我国公司立法关于公司非破产清算种类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破产财产是破产程序起动和运行的基础,是破产企业能否得到公平清算的重要环节。如何界定、处理破产财产不仅关系到破产企业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债权人通过破产程序分配实现自身利益的程度。在破产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破产人控制的财产是否属于破产财产的具体界定及处理问题。本文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相关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今天,国有企业改革已势在必行。尤其党的十五大会议的召开,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面临着资产重组,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些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国有企业迫切呼唤着破产。一国有企业破产原因破产原因并非指导致债务人经济陷入困境而不能清偿债务的原因,而是指法院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宣告债务人破产的状态,也是法院判断是否宣告债务人破产的标准和理由。我国企业破产法中规定的破产原因,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失败,而陷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客观状态。该法第3…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刑事立法与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司法机关应树立遵守国际条约、加强国际合作及强化人权保障的司法理念,遵守本土化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并允许司法机关在坚持程序法定原则前提下进行诉讼规则的适度创新。要使我国刑事司法与国际公约相衔接,必须完善我国宪法规定、实体和程序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国际,国内关于法院对仲裁协议效力确认的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了分析,并紧紧针对我国的立法,司法状况找出长处,发现不足,如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时的程序问题等等,建议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仲裁意愿,并通过法律规定出明确的程序来保护当事人的仲裁意愿,为此,作者建议修改我国《仲裁法》第20条,并提出建议性条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拾得他人遗失物品发生纠纷的事件屡见报端。这些由拾得物引起的纠纷引出了一系列的民法问题;拾得他人遗失物品应否如数返还?返还遗失物品可否取得报酬?不返还期间遗失物品发生毁损灭失,拾得人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又是完善民事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我国民事立法对此仅有一个原则规定,远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本文试图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其他国家有关规定的分析和对我国司法经验、实际情况的研究,对我国有关拾得物的立法进行评析并提出完善建议。一有关国家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颂《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了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与以前试行的民事诉讼法相比属新增加的内容。本文仅对破产还债程序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破产界限、破产申请及其审查、法院公告、债权人会议、清算组织的权利义务等问题作一浅析。 一、破产还债程序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 破产还债程序,是指运用破产的方式统一按比例清偿多数债务的程序,即在全体债权人中间公平分配债务人的全部财产的程序。这种程序订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一)主体的限定性。在民诉法中所规定的破产还债程序只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之外的企业法人,即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资金数额,有组织章程、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集休所有制企业、私人所有的企业、联营企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机关、  相似文献   

19.
我国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在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相差较大,加强被害人对刑事诉讼程序的参与,寻找被害人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和谐司法的本质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的有关规定及当前的现状,并提出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之构想。  相似文献   

20.
死刑复核程序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特别程序,在保障正确适用死刑,纠正和防止发生失误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目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这一程序仍然明显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本文就我国目前的立示和司法实践中有关这一程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有益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