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伏琛 《瞭望》1988,(17)
林语堂早已于一九七六年长眠于台湾省阳明山故居。台湾文化界人士一再建议把这所故居改建为林语堂纪念馆,却一直并无动静。尽管林氏方死之时,台湾报刊把他誉为‘一代哲人’,也有人认为中国人能成为‘世界性作家、学者的,只有林语堂一人’,但是,他去世后显得比较寂寞,这是事实。 在大陆,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已经于近年印了出来,他的《翦拂集》也已由上海书店影印,而被海外人士视为宣扬中华文  相似文献   

2.
综合采用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基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政策过程,旨在呈现一个基于中国本土化经验的、政治精英主导的、上下联动、多阶层广泛参与的公共决策过程。研究结论认为,基于西方经验的传统精英决策模式在我国文化政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基于政治体系的不同,该模型在解释我国文化政策演化过程中,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基于此,在与传统精英决策模型比较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着提出了更符合本土化经验的"政治理想推动的精英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3.
2008年9月,演艺界中最低调的一对情侣-董洁与潘粤明在北京举行了婚礼.董洁以"谋女郎"成名,主演过电视剧<金粉世家>.而潘粤明以文艺青年形象著称,曾主演过<京华烟云>和<白蛇传>等电视连续剧.  相似文献   

4.
孙焕英 《民主》2014,(7):59-60
<正>近期,《中国电视报》在《京华杂谈》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日趋减少的京城老话儿》,问题提得中肯、及时、必要。但是,在"京城老话儿"的书面化上,颇多值得研究处。此文很有代表性,因此,笔者想把问题展开。文中说"京城老话儿"称壁虎为"歇里虎子"。书面"歇里虎子"不确,应为"蝎里虎子",即蝎虎。壁虎形似蝎且以蝎为食,故名。据说,壁虎食蝎前,故意先让蝎子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在向西方"取经"到本土化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本土化研究成果的供需矛盾,也经历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世纪争辩。本文在系统归纳、阐述并回答社会科学研究中"何为本土化""为何本土化""如何本土化"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联系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辨析研究对象或议题本土化、研究方法本土化、研究目的本土化、研究价值本土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认为本土化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路径,但并非唯一路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体系,促进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进步,应摒弃西方中心取向,建构中国特色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并实现中国政治学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郑巍 《学理论》2013,(33):272-273
在当今世界国际交流中,英语是最被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的全球化现象日益加剧,必然促使本土化英语的生成,英语的本土化趋势也必然是迅猛发展、势不可挡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带动中国英语的跨界发展和广泛的传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本土化重构,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能够用中国人的国民身份恰当地使用英语,并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研究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有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是职业倦怠研究本土化得以扩展的重要因素。在文化认同度、文化生态互动、本土研究定向、引导唤醒自觉等研究基础上,应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内容、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干预手段进行本土化的调整与充实。具体说,即对职业倦怠和职业投入进行整合性研究,形成职业倦怠多元化综合式的研究内容,在测量工具和实验设计上充分考虑到研究背景的本土化因素,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中有益的成分,协调好个体干预和组织干预之间的关系。总之,应将西方实证的现代心理学与中国传统的本土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中国本土化的职业倦怠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和干预手段,将是深化职业倦怠研究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4月17日,由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第八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暨《文化软实力》创刊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文化软实力》主编张国祚表示,在当代中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凝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用英语创作的小说——《瞬息京华》,即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它通过对北京几个大家族兴衰的描写,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画卷。这部创作于30年代的作品,不久前,由郁达夫的儿子翻译家郁飞将它译成中文。这里,还包含着一段子承父志以完宿愿的美谈。 1939年,林氏在美国纽约撰成《瞬  相似文献   

10.
6月22日,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理论部、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2012》新闻发布会"。会议的主题是"软实力与中国梦"。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教育部、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以来,民进贵州省委会副主委、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编审、教授刘大泯撰写的《深化"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内涵研究》《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贵州高校办学质量》和《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三份调研报告获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签批,其中一项还被列入年初省政协大会发言目录。作为贵州知名的文化专家,刘大泯撰写的39万字的《贵州傩戏文化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概况》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大学英语选修课。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在大二未曾参加过四级考试的学生中开展该选修课的学生需求调查,从"需求"入手,运用调查问卷、访谈的研究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收集有关信息,探讨了以需求分析为先导,建立个性化课程体系的实践方式和方法,为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使用、教学效果评估等教学活动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70年来,新中国的文化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新中国的文化政策的理论源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同纲领》的制定、通过,使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上升为全国性的文化政策。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为文化政策的调整指明了方向。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挫折之后,伴随着拨乱反正任务完成和改革开放事业开启,中国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政策逐渐形成,并表现出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和时代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正>6月13日,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人民日报理论部、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五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2013》新闻发布会"。会议的主题是"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特  相似文献   

15.
公民身份表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国家与个人通过交互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根植于其中的政治社会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内涵。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经过四次转变,形成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两大传统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公民身份理论要用来指导中国的政治实践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必须实现公民身份理论的本土化转换。本文在梳理中国公民身份形成历程的基础上,探讨公民身份本土化的原则和路径选择。其中,尊重文化传统、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立足中国现实是公民身份理论本土化的三原则,而国家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公民抗争的"自下而上模式"和公民社会带动的"中间协调两边模式"则是公民身份理论本土化的三条适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9日,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工作研讨会暨《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湖南大学召开。会议探讨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平台的搭建及任务分工;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探讨了中国抗战胜利与文化软实力、"一带一路"与文化软实力、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软实力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同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清  杨丽 《理论导刊》2020,(6):106-112
《实践论》是中国特色话语建构的成功范例。文章从《实践论》话语角度出发,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为宏观考量,从理论阐释和语言艺术中讨论分析《实践论》"接地气""表真情""产共鸣"的话语风格。从问题意识入手,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探究其话语风格成因。从新时代话语体系构建着眼,启示我们应在人民群众、中华文化和中国理论的向度中坚定文化自信,着力构建有"魂"、有"源"、有"根"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27)
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对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理论、测量及应用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并在一定领域内提出了有价值的结论。但是,由于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对于其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本土化。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学理论》2010,(2):119-120
鲁迅与西方审美现代性思潮的联系,在当下鲁迅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关注鲁迅在审美现代性谱系中与其西方先导的"家族相似性"特征,而忽略了他的特殊性。实际上,鲁迅活跃在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期的中国知识界,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模式对鲁迅审美现代性思想的构型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可以将他的思想界定为中国本土化的审美现代性思想。本文即以鲁迅"中间物"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主义思维模式是怎样"构型"鲁迅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的。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以往人们对其解读和研究多数是从政治、道德和教育等角度展开。其实,《论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元素。本文从自然主义的科技观、"志于道"的求是精神、"博学务本"的科研方法和"以德摄知"的知识观等几个方面切入问题,综合分析认为,《论语》乃是反映先秦时期我国传统科技文化发展的代表性著作,其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