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双 《前沿》2011,(9):198-200
生逢乱世的魏晋人更具忧患意识。悲凉人生激发了魏晋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推崇慷慨任性的个人风范、激昂苍凉的名士风采,主张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村女性在择偶上的自主权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变化。在大集体时期,自我意识极低的她们习惯性地听从于父母的安排,是"沉默的大多数";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女性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传统父权文化的影响使其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心灵上的抗争";有"共同话题"成为新世纪的年轻女性择偶上的共同诉求,她们有了更大的择偶自主权。  相似文献   

3.
康丹 《湖北社会科学》2007,(12):143-144
夏洛蒂.勃朗特的妇女观是其整体社会观的一部分。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经济独立意识、妇女自我觉醒意识,可以解读小说《简·爱》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和自卑心理。她在作品中通过塑造外貌与智慧强烈反差对比的女性形象达到一种自卑心理的补偿,与此同时,她并不满足于灰姑娘故事的重现,敢于追求女性自我的价值,并极力营造她理想中的和谐爱情。  相似文献   

4.
张荣萍 《求索》2013,(12):162-164
《梅丽迪安》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动荡不安的美国社会.艾丽斯·沃克成功地塑造了以梅丽迪安、杜鲁门为代表的美国青年群体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青年特别是黑人青年与性别主义、种族主义的艰苦斗争。梅丽迪安的自我意识和反抗意识的觉醒标志着美国黑人的成长和进步。艾丽斯·沃克希望能用饱满的政治热情与文字唤醒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醒悟.以便于打破束缚黑人妇女的枷锁,争取胜利和民主的英勇斗争。艾丽斯·沃克在《梅丽迪安》中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和不凡的创作才能,在表达艺术的层次上也是匠心独运,敢于向传统、权威发起挑战.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唐群英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女权运动领袖,其“天下兴亡人,皆有责”的思想,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追求人格平等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诉求.“天下兴亡,人皆有责”作为唐群英一生坚守的信念,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略论新时期小说中女强人形象汪丽景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女强人形象。为什么女强人形象的出现是在新时期?首先从文学的审美客体看,女强人形象基本上是知识女性,都受过高等教育。她们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在新时期。历经十年浩劫后,历史以它...  相似文献   

7.
游仙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题材,有着悠久的创作传统。降及魏晋时期,文坛上出现了大量的文人游仙诗。建安时期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游仙诗体现了儒家君子自我价值的觉醒;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正始游仙诗则体现了在玄学人生观的影响下,从价值生存形态返回本然生存状态的“人的觉醒”;东晋郭璞的游仙诗则是体现了在郭象玄学观影响下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的调和。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人们对于俊美仪容的追求不仅有现实层面的影响,而且还有精神层面的深刻意义。一个人仪容的俊美往往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并且与功名、声望、社会地位等方面有着紧密关联。魏晋士人通过对美好仪容的追求,也直接打通了通往精神世界的桥梁,表达了一种自我意识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朱全福 《人民论坛》2012,(14):140-141
"三言"、"二拍"刻画了众多的少女形象,她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她们才华出众,精明强干,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的少女自主意识得到了觉醒与张扬,她们徘徊在理与情之间。体现出作者复杂的女性观:既有关注女性、赞扬女子才能的一面,又有封建正统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肖跃玲 《传承》2012,(12):74-75
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都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笔下的女性人物,都受制于掌握了绝对主导权的男性社会,同时又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新女性。由于二人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其追求手段和反抗方式完全不同,从而导致了二人完全不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李盼  高原 《传承》2013,(10):134-135
《简·爱》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追求人格自由独立,反抗权势压迫;追求平等的爱情,捍卫感情尊严;追求经济独立,实现人生价值。简·爱这一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成为十九世纪女性意识觉醒的典型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2.
闵建国 《前沿》2004,1(4):166-169
中国现代女作家们的悲苦婚恋对她们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不仅体现着由追求婚恋自由和现实困顿的矛盾而产生的忧患意识 ,也体现着对女性生存状貌和抗争的观照 ,对女性自身价值的肯定 ,对女性大胆追求性爱的礼赞 ,赋予她们悲苦婚恋丰富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3.
梁德学 《妇女研究论丛》2024,(1):88-104+128
中共新闻教育约自1939年正式起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累计培养、训练了数千名学员,其中女性占据一定比例。本研究查证确切姓名者已逾200人,她们大多来自相对富裕的社会阶层,但出于“参加革命”的动机和当记者、当作家等职业期许,积极投考中共主办的各类“抗大式”新闻教育机构,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的同时,初步完成了政治思想改造和革命实践锻炼。参加工作后,她们展现出较强的新闻业务能力和挣脱性别束缚的自我觉醒意识。垂暮之年,她们又成为建构中共早期新闻教育“集体记忆”的热情参与者。研究她们的成长史、心灵史,对考察革命战争时期认同中共、投奔中共的城乡女性知识青年群体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简·爱》的主人公简·爱敢于反抗压迫、要求独立、追求平等、渴求知识的精神,体现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使其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全新女性形象。作者以女性的眼光,重新审视既定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世界,体现了一种以女性为核心的主体意识,从而开启了女权主义文学思想的先声。通过对作品中女权主义元素的分析,剖析其根本性的成因,有助于了解女权主义对政治、经济、文学的影响,并力求对当代女性思想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觉醒>是美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先驱凯特·肖邦的代表作.本文则运用神话原型分析手法.从"成长小说"这一母题着手,从女主人公艾德娜精神思想的觉醒,性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意识的觉醒几个方面来分析她的心理成长历程.从而展示女主人公如何从一个传统的、没有自我意识的孤立的家庭主妇成长为关注自我精神生活,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这也为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女主人公心理路程铺垫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自已的舞台上扮演好角色睢雪进入1996年,长春市绿园区城西乡四季青村成了吉林省内远近闻名的亿元村。在这个迅速走向富裕的小村里,妇代会也名声四扬。她们敢于抓住时代变革的契机,改变妇女的思想,敢于在自己的舞台上施展风采,争当好角色,在妇女工作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7.
黎芳  龚建平 《求索》2011,(12):224-225
人类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自然主义运动,是十九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的结果。美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凯特·肖班的命运包含了自然主义的悲剧色彩。肖班的代表作《觉醒》,堪称女性文学的经典。它揭示女性自我意识和社会传统之间的冲突,提倡女性自我实现、自我解放,从女权主义角度经典地阐释了肖氏自然主义宿命论。  相似文献   

18.
于倩 《青年论坛》2009,(5):109-111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才貌双全、温柔顺从,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识。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塑造了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三位迥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外在相貌和内在精神意识方面的比较分析可知,她们改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附属于男权文化和缺乏女性主体意识的狭隘格局。从这三位女英雄身上看到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角色意识的初步觉醒。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随着"人的觉醒",少年儿童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尊重儿童、赏识儿童、鼓励儿童成为整个社会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共识。这在《世说新语》中有集中反映。魏晋儿童观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蔑视儿童、独尊父权的伦理规范,为建构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了依据,对于我们今天的少儿教育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自杀问题十分严重,女性自杀率较男性为高。其时上海家庭正处于大家庭向小家庭过渡的转型时期,急剧的变迁使得家庭问题凸显。在此家庭模式的转换和价值取向的变更中,上海女性仍以家庭为情感港湾,她们无法摆脱思想紧张和行为冲突,最终使她们在夫妻矛盾、口角纷争、代际纠纷等家庭问题上走上了自杀之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