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郊型经济既不同于城市经济,也不是单纯的农村经济,而是二者互相依托、密切联系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既有二者的某些特点,又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一个城市的郊区就要善于利用这些特点和优势,走出一条使城乡人民都受益的致富之路。在如何发展城郊型经济方面,河南省洛阳市郊区的做法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洛阳既是历史上的九朝古都,又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城市。而洛阳市郊区通过调查了解到,自身具有五大优势;一是市场优势:以关林庙会为龙头  相似文献   

2.
城郊型经济,是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格局。它以独特的经济环境和地理优势,以其独有的经济活动方式,探寻着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它是城市,又是农村,但它又不同于城市,也不同于农村,  相似文献   

3.
市领导县体制利用行政手段集聚经济资源,培育经济增长极核,有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发展,但也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为矫正“城市偏向”政策的负面影响,我国有必要实施“次级城市”发展战略,推进市县分治改革,实行以县为主统筹城乡关系,利用城镇体系带动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4.
倪怀敏 《党政论坛》2012,(19):45-46
社区是人类社会区域生活的共同体,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实体,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并以聚落作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作为一种社区类型的农村社区,是在农村生产方式基础上由一定的人群、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没施、一定的管理机构和社区成员的认同感等等要素构成的社会实体,既是农村社会的有机构成单元,又是农村社会的缩影,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重功能,是农民参与各种生活的基本场所,并以聚落作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虽然我国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随着统筹城乡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之间将不再严格区分,城乡连为一体,社区成为城乡重要的基层组织。因此,农村社区法制建设应当具有长远的眼光,考虑到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逐步融合的角度,整体思考社区法制建设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由农村开始,并取得成功,尔后转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的。现在城乡改革的洪流趋于汇合,城乡关系、城乡改革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互相制约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城乡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仅据我们掌握的材料来看,现在已有不少城市在城乡经济一体化方面进行实践,现举几例于后: ——北京市在郊区农村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一个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为特征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6.
林颖达 《学理论》2012,(31):19-21
都市农业是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与间隙地带区域范围内,随着都市经济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农村和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并服务于都市居民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发展都市农业,对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不断夯实城乡一体化经济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以瓯海区为例,对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充分认识和发挥城乡结合部在西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发挥中心城市在大开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必须重视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结合部发展势头强劲,影响重大,与此同时,也出现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城乡结合部发展中的问题,对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一、城乡结合部的定位及其特殊功能    所谓城乡结合部,指的就是城区与乡村的交接地带,即城市近郊区。它是国家行政划分并认可的,位于城区周围,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与城区关系密不可分,共同发展的地带。一般说来,它有四种类型:一是受地域影响,直接处在城区外围的、联接城乡…  相似文献   

8.
孙振清 《求知》2002,(10):15-16
近年来,蓟县相继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基地、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重点县、国家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这些都为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实现城郊型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第八次党代会以后,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城郊型经济发展道路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成为矛盾、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对城乡结合部经济、人口等方面特征的分析表明,城乡结合部在城乡体系中具有区别于乡村和城市的独特地位和功能,它所面临的问题也具有独特性;城乡结合部的未来不是转变为中心城市,而是日益成为具有现代性和城镇化特征的独立的第三空间,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城乡结合部的独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凝聚新农村建设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廓清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模糊认识,有利于凝聚全党和全社会共识。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弃置农村发展的观点一度时有耳闻,但实践证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乡村的发展为依托。所以,要落实建设新农村的号召,首先要廓清在城乡发展思路上的糊涂认识,让人们认识到农村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理论界和全社会的认识有了新高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并强调要“以增强综合承受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朱子良  杨稣 《理论导刊》2002,(11):31-32
知识经济是以科技为核心的新型经济,西部地区尚处于二元经济转型时期,但在一些中心城市已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初始条件,依托这些中心城市的知识优势,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加快西部地区二元转换,全面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志国 《学理论》2009,(12):102-104
尚志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依托上连哈大齐工业走廊,下接俄远东滨海地区,地处哈牡绥黄金线上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依托资源富集、产业成熟度较高等优势,坚持突出特色、适宜发展,确定了“一心、两带、两大市场、六大基地”的发展思路,把产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动力,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产业化为依托,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富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力打造哈牡绥东经济带中的“区域核心城市、现代工业重镇、特色农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滑雪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4.
承湘 《瞭望》1985,(12)
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又在全国兴起。城乡改革的实践打开人们的眼界,使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在商品经济的时代,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农村广阔、农民众多的国度里更是如此。打破城乡相互分割、封闭的状态,实现共同繁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的要求日益强烈。这是当今中国出现的又一桩具有深远意义的新事物。 过去提起城乡关系,总局  相似文献   

15.
曹艳 《理论导刊》2006,(7):45-4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正在实行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它是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平衡发展的客观选择。我国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由于受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其的实现形成了极大的制约。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难题的正确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要导入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对城市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迫切要求城市在经济生活中起领导作用,以推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地领导县为市领导县的体制,就是国务院根据我国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发展的要求而作出的决策。从对成都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调查说明,实行市领导县,不仅是一般的行政领导体制的改革,而且是涉及到城乡经济生活的全面改革。实际上,它是一项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结合,从封闭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城乡一体化的内涵、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研究,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思路,以期能对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有所助益。1.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城乡一体化,是从历史角度考察城乡关系而提出的经济与社会相结合的整体科学观念。城乡关系的变化是渐进的。在远古时代,并没有城市与农村之分,但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劳动出现了三次大分工,使居民点分化成城镇,引起城乡分离。我国的许多学者,正是从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交流和开放,而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把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实现陕西经济起飞的一个前提条件,应该是以科技强省、资源富省和文化大省三项优势为依托,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充分挖掘现有中心城市潜力,发挥其强大的辐射效应功能以西安为中心的诸如宝鸡、咸阳等大中城市,在陕西经济发展中虽发挥着经济增长点的作用,但其辐射能力仍很微弱。只要深化改革,其潜力仍十分巨大。第一,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在西部地区嵌入数千亿资金,建起一大批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科技含量较高的大中型企业。据统计,从建国至“六五”期末,国家在三线地区累计投资达2000多亿元,建成大中型骨干企业2000…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一直着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并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从实践效果看成效不大,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低附加值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市场尚未突出表现为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失衡。就区域结构来说,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协调,区域间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就城乡结构来说,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农村经济的日益边缘化并存;需求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外需与内需失衡、投资需求与消费。  相似文献   

20.
陈文胜  陆福兴 《团结》2013,(4):57-60
中国县城包括了国家治理的全部对象和内容,是城乡二元体制的焦点,县域是中国现代化的主战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县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乡双轨发展阶段:从解放初期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县域内实行城乡分割管理——农村与城市、工业与农业分割管理:县域经济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服从国家计划管理,服从国家城市化、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政策;县域政治以政治动员为手段,服从中央政府意志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