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视野     
<正>中国外交官密集发文批安倍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各方反对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当天,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发言人秦刚公开提出强烈抗议。12月30日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率先在日本《每日新闻》发表题为《发表"不战誓言"找错了地方》的署名文章,批驳安倍参拜的错误观点后,已有多名中国驻外使节通过发表署名文章、召开记者会等方式批驳安倍政府错误言  相似文献   

2.
论毛泽东抗日外交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毛泽东以政治家、外交家特有的战略眼光,总览全局,阐述了极丰富的对日外交思想:一、提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以抗日为主轴,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二、对日,抗日就是外交;军事上以武装抵抗日本侵略;通过战争废除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实行全民族抗战;中日和平是有条件的。三、制日,须实行多元外交;联合英美制衡日本;联合苏联为着抗日;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是抗日的主体。毛泽东对日外交思想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吴怀中 《党建》2014,(2):61-63
一年多来,安倍内阁的外交活动绕着中国走却始终针对中国,欲借此种外交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与中国的较量,增加对华的博弈筹码及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4.
樱花盛开的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中国总理7年来首次访日,也是继去年安倍首相访华后中国领导人的回访。  相似文献   

5.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0月8日至9日对中国了进行正式访问。至此,海内外媒体尤其是日本媒体早就盛传的关于安倍本月访华的诸多猜测,终于得到行动证实。安倍将中国作为上任后的出访第一站,而且是在当选首相刚刚两周就进行,此举无论对于中日关系还是对于新生的安倍政权自身而言,其象征意义都是多方面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首脑自2005年4月以后就没有在任何场合会晤,迄今已经一年半,而首脑互访更中断长达4年半之久,对于两个相邻的亚洲大国而言,这无疑是极不正常也极具损害力的。因而在小泉任期结束前后,双方都在探寻早日打破僵局的契机和途…  相似文献   

6.
庞中鹏 《学习月刊》2013,(17):42-43
进入2013年7月份以来.日本保守政坛又开始了新一轮鼓噪与“上蹿下跳”。这场由安倍任总导演的日本“攻击中国秀”.是从7月3日13本政府抗议中国在东海建设油气开采设施开始的:而在7月7日那天达到了高潮.安倍在当天公开说出“日本也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希望各国相互尊重”这样一句有关历史认识问题的令人震惊的话:紧接着.7月9日.日本又发布了2013年版《防卫白皮书》,该《防卫白皮书》“火药味”浓厚,  相似文献   

7.
视野     
《红岩春秋》2014,(2):5-6
中国外交官密集发文批安倍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各方反对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当天,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发言人秦刚公开提出强烈抗议12月30日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率先在日本《每日新闻》发表题为《发表“不战誓言”找错了地方》的署名文章,批驳安倍参拜的错误观点后,已有多名中国驻外使节通过发表署名文章、召开记者会等方式批驳安倍政府错误言行,频率之高、规模之大,十分鲜见.  相似文献   

8.
岳西宽 《唯实》2014,(5):87-90
<正>作为世界第三经济体和一个能对世界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日本本应在国际舞台上与亚洲近邻和世界其他大国合作,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但在安倍政权的引领下,日本却越来越走向军事化并在东北亚不断挑起事端,成为亚洲以及世界和平的威胁与不安定因素。一、安倍频繁的"银弹外交"、"价值观外交",以及"远交近攻"的策略,对中国进行强大的外交攻势安倍于2012年12月底当选日本首相后,其外交战略和政治军事政策发生了与其前任自民党政权迥然  相似文献   

9.
就在几个月前,人们还津津乐道于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的“亲善”之举,以为中日关系有望“破冰”。然而,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沉不住气的安倍很快就露出了狐狸尾巴。从目前安倍晋三的内政外交动向来看,日本政府对华政策并没有改变,安倍沿着他的前任小泉的道路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美已成为近日各大媒体的头条关注,"安倍讲话,不懂日语的特朗普竟不戴同传耳机""史上最尴尬的握手19秒""安倍遗憾的面部表情"……对于安倍此次"二进宫",不少人戏谑他是"朝贡外交",人未到,礼先行。据报道,安倍出行前,曾全力推动日本对美国的投资,包括亲自面见丰田公司董事长,询问各大公司投资的具体金额,敦促日本公共投资机构投资美国基础设施项目,甚至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影响其与亚洲邻国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安倍第二次上任以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频频挑战国际已有共识。今年1月初,安倍表态称准备在8月15日发表"安倍谈话",由于此举可能再度引发东亚紧张局势,迅速引起了奥巴马政府的关注。但美国是出于十分狭隘的考虑来看待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终归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12.
徐占伟 《党课》2007,(6):78-81
4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开始对美国及中东五国进行访问,这是安倍去年10月担任首相以来首次访问美国和中东地区,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崛起改变着亚太地区的力量格局,在此背景下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战略,进一步巩固其传统安全体系,同时借力印度实现亚洲地区的力量制衡.美印在亚洲秩序的变动中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印度面对中国崛起,加大外交中的对华因素,与美日等国相互打牌和借重;但是印度不会单纯迎合美国制衡中国的需求,而会权衡其利弊得失,在对外关系中抓住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地谋取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近来身体状况恢复,重启政治活动。有日媒称,安倍可能试图在2021年取代现任首相菅义伟,第三次上台。分析人士认为,菅义伟政权目前形势稳定,若不出现重大危机,安倍再次上台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论安倍是否再次上台,其政治影响力都不容小觑。"满血复活"好戏不断因病辞职的安倍晋三近来身体状况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正>"苦等"已久,日本首相安倍的贵客终于驾到。2016年12月15日傍晚,普京的专机终于飞抵安倍老家山口县。历经数轮会谈后,安倍和普京共同会见媒体时谈到了一些具体成果,比如双方签订了60个合作协议,等等。近年来,俄罗斯与日本关系取得一定进展,特别是2016年以来,两国互动频繁,对推动双边关系改善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以高层互动方式牵引双边关系发展2016年5月,安倍对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这次  相似文献   

16.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年底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继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安倍近.日射出“第三支箭”,公布了一揽子经济改革计划,包括:下调日本企业税率至30%以下;允许养老金增加股票持仓;鼓励女性就业;提高农业生产率;改革医疗、能源等行业等。有媒体认为,安倍拥有改变日本的最佳机会,目前几乎所有国民都认为需要改革,而安倍也触及了急需改革的各经济层面。  相似文献   

17.
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以压倒性的优势,时隔3年重夺政权,58岁的党首安倍晋三时隔5年重回首相之位。日本政局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该国未来的发展道路选择,也将给正处于低谷中的中日关系带来变数。自"二战"以来,日本政治主要由自民党支配,自民党党内的鹰派和鸽派轮流执政。"这次安倍上台算鹰派,安倍之前的谷垣祯一是鸽派。如果这么判断的话,现在日本再次回到自民党时代,回  相似文献   

18.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束,安倍晋三不出所料地顺利当选。尽管安倍政权的对华政策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我们依然可以从日本对外政策演变的历史轨迹、国内政治权力格局、安倍本人及重要政治人物的言行等方面,推测其对华政策将会出现的变化,从而对未来中日关系作出相对准确的前瞻。小泉执政的五年,是中日政治关系持续低迷令人失望的五年,也是其外交小泉的对华政策遗产风格深刻影响日本政坛的五年,同时也是日本对华政策主调发生重大转型并日趋成熟的五年。归结起来,小泉政权在对华政策方面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指导思想意识形态化。小泉…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自身无法产生剔除法西斯思想的动力。当时占领日本的美国,对日本法西斯思想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日本国内一些势力至今仍不愿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今年是战胜东、西方法西斯70周年。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院答辩会中反复强调,战后70周年将要发表的"安倍谈话",会继承"村山谈  相似文献   

20.
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结合如今日本正在走向复活军国主义道路的现实,可以看出:一战最深刻的教训是没有从政治上、思想上和制度上彻底清除发动战争的根源,英美法等国采取了绥靖政策,巴黎和会以及在会上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恰恰为德、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安倍把中日关系与一战时德英关系类比是非常荒谬的。如果非要类比的话,二战后的日本恰如一战后的德国,今天的安倍酷似当年的希特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