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依法执政是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政党功能的保障和实现党的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要做到依法执政,必须坚持法律至上原则,做到三个“依法”,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2.
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 ,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提高执政能力 ,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依法执政所依之“法”,首先是宪法 ,其次是法律。宪法是政党执政之根基 ,是政党取得和行使国家权力之源泉。坚持依法执政 ,就必须维护宪法至上的权威 ;坚持依法执政 ,就要把党的政策和主张依照法定的程序化为人民的意志和国家的意志 ,融进宪法和法律之中  相似文献   

3.
论依法执政     
杨文亮 《创造》2003,(12):16-17
(一)党的十六大提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必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这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具有明确的严格的本质规定性。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执政资格、执政权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和赋予的。其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就需要进行实实在在的制度建设,突出依法执政的主体,明确依法执政的具体内容,落实依法执政的实现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新形势下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党的执政…  相似文献   

5.
依法执政是对党的传统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刻反思的结果,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坚持依法执政,必须正确处理党与法的关系,改革和完善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制度,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机制,不断提升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依法执政是现代法治对执政方式的基本要求。在近现代社会,政党执政与代议制民主紧密相联,代议制民主为政党执政提供了表演舞台。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为此,党必须在执政活动中,处理好与人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确把握依法执政的内涵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执政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坚持依法执政,必须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做到依法授权、依法用权和依法监督,不断创新、完善和规范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党的领导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新党章则正式以党规党法的形式把"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下简称"三执政")确定下来。"三执政"强调了我们党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要求,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而依法执政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必须依规治党,依宪执政则是依法执政的首要任务,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是依法执政的实现途径。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二者在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上密不可分、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0.
演讲主题: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发言的题目是:《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这个新论断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执政的实质合法性和形式合法性的有机统一。下面我谈三点粗浅的认识:依法执政是现代国家政党政治发展的普遍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  相似文献   

11.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是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六大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执政党建设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明确了依法执政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选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是根本. 只有靠制度,才能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的执政能力,首先体现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实践证明,党怎样对国家政权实施正确有效的领导,按照什么样的执政方式执政,直接反映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体现着党的领导是否有效,关系到党的地位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充分认识党的领导的内涵。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各级政权组织,包括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都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而不能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但是,党不是政权本身,不能取代政权机关的职能。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认识新要求。一、不断提高对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认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党实行领导、执政掌权的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的总称。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我们党半个多世纪执政的经验总结,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正确应对严峻挑战、顺利完成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我们党要抓住本世纪头20年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追赶中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须牢固树立和强化国家政权意识、人大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充分发挥国家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这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中共十六大在阐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时,提出了依法执政这一重要原则。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指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必须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而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是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必然范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冯震晓 《前沿》2005,(1):34-36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要坚持与时俱进 ,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9.
依法执政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念与执政方式有了新的发展,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一、依法执政的现实意义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新的执政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法执政是党对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作出的科学判断。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方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致力于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在依法执政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