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上诉制度作为我国司法体制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多样化的司法功能,在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阶段民诉的两审终审制度,具有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审判资源的特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案件类型与数量的剧增,两审终审制度的适时性、在实际运作中已显得弊端丛生。本文从上诉审程序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之缺陷及其深层次原因,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方案和设想.以期望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上诉审程序,真正实现公正和效率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实行二审终审终审的诉讼制度,民事二审程序担负了上诉审的全部职能,讨论我国民事二审程序审理范围问题实际上就是讨论我国民事上诉审的范围。民事上诉审是指诉讼当事人对于一审法院不利于己而又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向上级法院声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2):57-57
蒙古国最高法院日前就前总统恩赫巴亚尔腐败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处恩赫巴亚尔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2012年4月,蒙古国前总统、蒙古人民革命党主席恩赫巴亚尔因涉嫌腐败被逮捕。8月,乌兰巴托市一法院一审判处恩赫巴亚尔有期徒刑四年并处没收部分财产。恩赫巴亚尔不服判决,最终上诉至最高法院。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提出种种界定,但都不甚准确;该原则的根本属性应追溯至其法理依据,实为处分原则规制下形成的诉权与审判权之间的平衡。我国二审审判权逐步从上诉请求私权领域退出揭示处分权对审判权的抑制,上诉请求拘束原则已然确立,但并非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尚未引入与相关制度缺失有关;构建附带上诉制度有助于保障被上诉人的诉权,弥补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附带弊端。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民事诉讼中缺席判决制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我国的缺席判决制度在开庭审理前、开庭审理中及判决后等不同的程序环节中都存在至为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也严重影响到了缺席判决制度本身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此,在揭示缺席判决制度的程序缺陷的基础上,设想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构建不答辩判决制度、构建一方辩论主义模式的缺席判决制度以及建立缺席判决的合理救济机制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掌握上诉心理提高复审技巧○柴世生李军编者按:上诉、复审,再上诉、再复审,这似乎是每个执纪执法机关经常碰到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掌握上诉心理提高复审技巧》这篇文章,结合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作了一些分析、总结,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7.
调解制度被赞誉为东方经验,有着一定的法律价值。然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将调解与判决规定在一个条文中,没有理顺两者的关系,造成司法实践中重调轻判的现象。应对调解制度进行适当改革,实现“调审分离”,使调解成为预防诉讼的程序。  相似文献   

8.
自然人欠账不还,无资产可以执行,导致司法判决实际无效。债务人欠账过多,可能生活仍然奢华高调,严重侵犯债权人利益。采取个人信用破产制度,限制债务人权利,同时部分保护债权人利益,是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的一种制度设置。设置自然人信用破产制度需要关注破产对象、破产程序、破产后续管理、配套措施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论判前说理与判后答疑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宗文  朱凤翔 《唯实》2007,(4):60-63
判前说理与判后答疑是地方法院为抑制涉诉信访而进行的创新,其增强判决的可接受性、增加判决的透明度,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促进实体公正等价值应予肯定。从实践情况看,这两项制度还存在不少需完善之处,应从适用范围的扩大,判前说理、判后答疑与判决书说理的协调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晏辉  杨文兵 《求实》2005,9(12):65-67
刑事辩护制度的价值可分为三个层面: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和经济价值。刑事辩护制度的外在价值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有助于正确判决;刑事辩护制度的内在价值是追求控、辩平等和诉讼民主,这是刑事辩护制度精神之所在;刑事辩护制度的经济价值有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这三个层面的价值有可能统一实现,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此时,应坚持以程序价值的实现来保证实体价值的实现以及诉讼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引入调解制度是构建和谐政府、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可以丰富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弥补判决的不足、实现行政管理中的共赢、化解信访压力,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和谐行政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要以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为蓝本,按照自身的特点,遵循自愿原则、合法原则、平等原则、有限调解原则。结合“调审合一”的调节模式,以此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法国最高法院2月18日驳回前外长迪马和他的情妇荣古夫人关于对台军售受贿案的上诉,并将迪马和荣古夫人涉嫌受贿案移交巴黎轻罪法庭。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8,(11)
由于陈超贤一审宣判后当庭表示不上诉,并且在法定的10天上诉期限内也没有提出上诉,7月22日,安徽省宣城市中级法院向其送达了刑罚执行裁定书,这就意味该院于今年7月9日就其受贿一案所做出的13年有期徒刑的判决已经开始执行。  相似文献   

14.
引子1998年5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一起不服长安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非法拘禁案件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以两名公安干警为被告的上诉,维持一审人民法院判决。案件的两名公安干警,是怎样从警官沦为被告的呢?事情还得从1995年11月说起。(一)...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被告拒不履行生效的行政判决在现实中并不鲜见。要解决行政判决执行难,关键在于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权,整合监督体系,创新执行措施,并将执行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以期建构中国特色行政判决强制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6.
2010年2月26日,泰国最高法院判决没收前总理他信及其家族760亿泰铢(约合23亿美元)被冻结财产中的违法所得部分,总计463.73亿泰铢(约合14亿美元),理由为他信在担任总理期间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这一判决在泰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因此被泰国媒体称为“历史判决”,  相似文献   

17.
肖荣 《党建文汇》2014,(7):30-30
机动车交费投保并约定保险期间.而在保险合同生效前发生交通事故致人伤残.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是否应承担赔付责任?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审结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二审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有误,故依法支持上诉人对保险公司的上诉,判决撤销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职权、或者依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发现有错误,依法进行重新审判的程序。民事再审程序的主要功能在于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提供一种事后补救措施,这对于保证案件的质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完善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尤努斯下课了,这位因创造小额贷款神话获得包括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在内一系列国际性荣誉的孟加拉国人,日前被一家高级法院裁定必须依照孟加拉国央行的指令离职退休,辞去该国乡村银行董事总经理职务。尽管尤努斯上诉到最高法院,但外界认  相似文献   

20.
公民、法人因民事、法律纠纷诉至人民法院,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若一方当事人没来得及上诉,又发现法院裁判中存在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法定情形,可申请同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法院的错误裁判。这是我国民事诉讼流程中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设置的一道救助机制,也是检察机关履行民事法律监督权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