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价持续上涨现象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房地产开发的不同阶段各相关经济主体的博弈行为导致了市场调节失灵,造成了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抑制房价需要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房价进行调整,使之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
《辽宁人大》2007,(8):1-1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国八条”到“国六条”再到“国十五条”,政府接二连三地”出招“依然难控房价持续高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上涨5.3%。居高不下的房价,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秀光 《长白学刊》2010,(5):100-104
房地产市场一般是竞争性市场,但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使该市场具有非竞争性特征,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垄断或“垄断化企图”。由此产生了房地产市场失灵以及政府不断实施宏观调控而房价持续上涨的“宏观调控悖论”。解决房地产市场失灵和纠正“宏观调控悖论”的政策思路是,在对房地产市场的特征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保持宏观调控与强化政府规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房价持续较快上涨,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几个月来,国家和地方采取了多项措施抑制房价,但争论仍然很多。房价上涨利弊几何一方面,房价过快上涨是有害的。首先,它改变人们的消费预期,挤压居民对非住宅商品的消费,导致非房地产经济部门增长乏力。其次,在储蓄和其他投资方式收益不大的情况下,房价过快上涨将助长投机心理,时事报告38吸引大量现金集中于房地产部门,导致全社会金融风险增加。第三,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影响企业竞争力。第四,加剧购房困难者和富裕阶层之间的矛盾,破坏社会和谐。另一方面,持续、适度上涨是正常的房价中长期…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6年房地产发展现状和未来房地产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中央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政策调整,使我国的房地产业开始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在房地产价格逐步趋于合理、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下降,开发商建房告别暴力时代,投资投机者分批撤离住房市场和消费者购房以改善居住为主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开始对和谐社会的建立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然而,仍有部分省市房价继续上涨,影响了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市民购房的热情,这就促使国家势必出台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我国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房地产宏观调控落到实处的同时追求实效和讲究实际,真正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融入到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和协调发展的轨道中去。  相似文献   

6.
刘晓伟 《前沿》2007,(1):177-178
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就持续不断高涨,特别是近两年,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普遍上涨的同时,房地产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方政府在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秩序良好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其在房地产“升温”问题上更好的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是我国构建公共服务性政府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财富效应的视角分析房地产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宏观、微观影响,可以看出,房地产财富效应影响居民的消费决策,影响其消费支出总额及结构,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并最终影响宏观经济增长;房地产资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还影响居民收入差距,是造成贫富悬殊的重要因素,最终也将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政策的制定者必须从财富效应的视角关注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发挥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保持房价的稳定和合理上涨。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全国房地产市场急剧降温,房价开始回落。但与此同时,房租价格开始迅速上涨,一些大城市的涨幅超过30%。我们认为,本轮房租上涨有季节性波动、房价上涨滞后效应影响和投机炒作等因素,但非典型性流动性宽松引起的通胀预期是根本原因。房租上涨可能向中小城市传播,中国政府应当加快政策调整,避免出现经济滞涨。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4,(8):51-51
韩俊在《改革与开放》2013年第23期撰文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房价持续上涨、房价过高等问题,损害了民众合法的住房权益。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对我国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楼市又在充满争议中走过了一年。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楼市运行从2007年年初的惯性上涨,到年中的房价“井喷”,再发展到目前买卖双方的“僵持”  相似文献   

11.
蒋卫武 《小康》2007,(8):66-71
预测房价是升或降,好像变成了“多此一举”的事情。尽管国家一再出台相关政策,呼吁调控“发烧期”的房价。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房价只涨不降,房源供不应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房价开始大幅上涨。近5年多来,美国房价的累计涨幅更是达到了50%以上;在房价疯涨的俄罗斯,房产专家预测2006年全俄各地平均房价将上涨25%-30%,莫斯科甚至超过50%。此外,在一些房价涨幅“还算正常”的欧洲城市,比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从2001年至2005年,房价的年均涨幅也在10%上下。对照国际上的房产热,或许我们可以用十个中国代表性城市房地产的个性化上涨作为对这一现象的注释。  相似文献   

12.
房价波动、住房保障与消费扩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地产价格波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居民消费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房价上涨对拥有住房的家庭具有财富效应,促使其消费增加,但对没有住房的家庭会形成预算约束效应,导致消费减少。如果房价下跌,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更大。住房保障可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使房价稳定,从而通过财富效应渠道,扩大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同时,住房保障对于中低收入阶层具有显著的消费扩张效应。因此,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稳定房价,尽力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是扩大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促使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增进社会总福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增产不增收!”长三角一位地方官员抱怨。2006年上半年是难捱的半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东南沿海地区财政收入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增幅下降的态势。而财政部则在不久前也指出:“建立在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之上的财政增收是不可持续的,东部地区财政收入增幅下降是房地产市场趋于理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策和部署,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是,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给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为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提出的《关于调整住房供给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上海支部生活》2012,(4):47-4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提法意味着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正从最初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转向“房价合理回归”,也就是说,“降价”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明确。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房价上涨过快,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埋下巨大隐患。为此,中央果断实行宏观调控。但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为增加财政收入,搞政绩工程,不积极落实中央政策,甚至继续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针对这一严峻形势,4月3日,新华社评论员文章说,“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这篇文章给出的明确信号是,对不采取措施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地方,中央将要向有关负责人严厉问责!  相似文献   

17.
房价上涨的预期决定了我国房价的高歌猛进,而房价上涨预期强烈又有着关键的特殊因素.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特征、政府调控的有限性、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异性、国企地王热、政策的隐性担保等,构成了我国房价上涨预期强烈的特殊因素.管制垄断开发商的定价行为;落实和加大保障房的供给,降低居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限制国企进入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8.
曹建海 《现代领导》2008,(10):12-12
目前,住房降价已经从年初深圳、广州等域市向全国蔓延.最近的市场显现出“量价齐缩”的局面。在全国范围,2004年以来房价持续上涨的局面一去不复退,取而代之的是,房价泡沫的破裂和房地产业的调整,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扭转这个趋势。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本市出现了房价持续上涨、局部地区增幅过快。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一定量的短期投机炒作行为是造成房价上涨过快的直接动因。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中。很重要的一项内窖。就是抑制房地产市场上人为的短期投机炒作、哄抬房价的行为。为此。市政府提出对《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中的有关条款作相应的修改。以增强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受国内紧缩政策和美国次贷危机一再扩散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在2007年10月份以后,呈现逐波走低、由繁荣进入调整的变化走势,商品房价量齐跌的局面使房地产面临严峻的考验。2008年11月9日,中央政府出台了十大措施,准备投资4万亿人民币用于民生、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生态等方面的建设,这些都旨在扩大内需。虽然对于政府该不该对房地产进行救市引起激烈讨论,但笔者认为十大政策在维护民生、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