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3):60-60
时隔一千七百多年,诸葛亮仍然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对他的否定成了一种时髦,有说他"不像军师,倒像管家";说他"伪智慧"、"假忠心",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还有人认为他不如贾诩等等.别人怎么看,自有他的依据,但有一点却不容抹杀,那就是诸葛亮在贵州的影响和他对贵州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轨迹,理想的阶梯.八级技工、工程师……他唯独做梦都不敢想的是被省政府推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他认为此"殊荣"并不是给他个人的,而是他所代表的自强不息的"瓮福精神"和那些敢于"夜郎自大"的贵州企业家们.  相似文献   

3.
路过"厂务公示栏"时,孔令新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公示栏里张贴了"2010年首季全公司十大劳动模范"名单及其彩色照片.他老郁闷了.职工们都说,论技术、工效、表现、人缘儿,哪一样他都应该是"劳模"的不二人选.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春风偏偏"不与周郎便",分厂党总支没向公司推荐他.现在,公司党委正在开展"将劳模培养为党员,将党员培养为劳模"工程.他已经当了两年入党积极分子,如果这次能当上劳模,今年七一……他的心里涌起丝丝的酸楚.  相似文献   

4.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的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媒体广为传播后,在全国各行各业各界群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特别是广大的理论教育工作者更是深受教育.细心研读方永刚的先进事迹,笔者觉得他的事迹和精神体现了一个"深"字."深信"是他的力量源泉、"深爱"是他的不竭动力、"深情"是他的精神归宿、"深究"是他的工作习惯.  相似文献   

5.
李秉璧是山西省长治县南呈村人,1938年14岁时他参加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山东临清县和日本鬼子遭遇时,日本人的子弹从他左眼内角穿进去,至今他的脑子里还残留着侵略者的弹片.在保卫陕甘宁边区的"爷台山"战役中,他是"奋勇班"班长,曾一下午打死过24个胡宗南兵.因功勋卓著,他出席了1944年陕甘宁边区的"群英会",被边区政府授予二等"杀敌模范"的称号.他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南泥湾大生产.1946年,李秉璧复员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农村,他改革农机具,培育、推广优良品种,1954年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红色土专家"的称号.1959年李秉璧出访苏联,1960年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975年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多年间,他以一名农村党支书的身份,与许多知名人士接触交流,见证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场面,并七次见到毛主席.最近,这位83岁的老人平静地向我们谈起了过去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初见李俊时,一脸憨厚的笑容会带给你踏实的感觉.今年49岁的他,自1990年携一家4口来农十师一八八团九连后,便扎根在了这里.凭着他执着的韧劲,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多年来,他曾获得过自治区"劳动模范"、十师"优秀共产党员"、十师弘扬"兵团精神"先进个人、团级"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死神三次找到他,他都顶住了.他顽强地活着.他以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和"豁出命来为百姓"的精神,硬是把"鬼见了也发愁,神来了也难治"的穷山窝带上了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8.
明红 《党史文苑》2005,(2):13-18
金庸,本名查良镛,笔名"金庸"系"镛"字一分为二.作为武侠小说家,金庸早已为人熟知.他总共写了14部36册武侠小说,他曾将自己的14部作品首字连成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正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金庸新派武侠小说宗师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他与鲁迅、老舍、曹禺一样,已经走进了中国文学史.而作为社会活动家,金庸却并不那么广为人知.金庸行走文学、新闻、政治三大"江湖",应对自如.他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几次接见,还单独会晤撒切尔夫人,并获英国女皇授予OBE勋衔.全球十余所著名学府授予他名誉博士与名誉教授,天上亦有一颗行星被命名为"金庸星".他的生活,恰似他书中描写的"桃花岛"一样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9.
嘉音 《党史纵横》2001,(2):24-2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特别"的党员:他参加了建党的筹备工作;他自动脱党;他脱党后仍然自觉自愿地为实现党的目标矢志不移,党组织仍然关怀他、信赖他;经党的高级领导人介绍他又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文革"中他又不幸被开除出党,含冤去世;粉碎"四人帮"后,沉冤终得昭雪,他被恢复了党籍和名誉.他,就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  相似文献   

10.
自称"乱世能臣"的陈公博是一个富于多变的人物.他少年时就随父亲参加反清秘密会党的很多活动,决心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青年时期,他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一大代表,尔后脱离共产党,参加国民党,从此便一生追随、效忠汪精卫.大革命时期,他以国民党"左派"自诩.大革命失败后,他又成为拥汪反蒋的改组派代表人物.汪蒋合流后,他则成了蒋介石的座上客.抗战爆发后,他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汪精卫伪政权的第二号大汉奸.陈公博一生在政治上变化多端,最终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11.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法治,从思想史上来看,他是继孔、孟的"德治"与荀子的"礼治"思想之后提出的法治思想.他认为儒家的"德治"或"礼治"政治思想不能治理当时战国时期社会的混乱现象,而他自己确信只有强力的法治统治才是有效的.事实上,后来他的法治思想被秦国接受并成为治国的理论,帮助秦始皇平定了天下大乱而完成了统一.因此,韩非子的统治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也影响了秦以后的中国的政治思想,并且他理论的失败从当今也能看到许多启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在诸子百家的思想当中,可以算作是最富有实用性的统治论.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是谁在当年朝鲜战场掀起了一场"地雷搬家"运动,用敌人的地雷炸敌人,炸得美国佬鬼哭狼嚎,防不胜防吗?他,就是驻晋某部原志愿军第63军189师566团3连8班班长、起雷英雄姚显儒.他的事迹曾被著名作家魏巍在小说《东方》中给予生动描写,是作家笔下塑造的众多英雄的原型之一.他的起雷经验被编入地雷教材,载入抗美援朝战争史册.19兵团给他记一等功,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二级"起雷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相似文献   

13.
王兆华 《理论学刊》2005,(7):104-105
把"唯才是举"说成是曹操的用人路线乃是一种相沿成习的讹误.曹操提倡"唯才是举",意在凸显"才"、强调"才",杜绝不重才能的荐举,而不是轻视"德"、贬斥"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曹操用人还是非常重德的.曹操重德表现在他对待度德用人之建议的态度上,表现在他对主管人事之官吏的遴选上,还表现在他反对拉帮结伙、唯唯诺诺上,表现在他对美好德行的倡导和褒扬上.  相似文献   

14.
他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却攻下了大学中文、俄语、日语几个专业,并且做了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等中国知名学府的客座教授;他曾是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童工,却一步步地当上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等职.他涉猎广泛,从文艺理论到绘画、摄影、书法、舞蹈,样样精通,迄今著书60余部.他为官政绩卓著,上个世纪80年代搞得红红火火的"五讲四美"和文艺界的"万里采风"、"德艺双馨"等等活动均出自他的大手笔.他于高官、专家、学者于一身,他于常人、名人、奇人于一身.他是谁,何以将人生演绎得如此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八大前后,毛泽东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新思路,成为他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切入点.此后,他又提出了经济体制既"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使市场成为"合法的、公开的半独立王国"的宝贵思想,从而勾勒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宏观框架.此后,他所提出的中国的"新经济政策"正是他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所结出的直接理论成果.毛泽东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6.
王坚 《党史文苑》2002,(4):13-15
硬朗的身板,锐利的眼神,敏捷的思维.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风尘,掩盖不住这位民兵英雄的风采.50年代,他擒特务、遣战俘、抓"舌头",纵横于硝烟弥漫的台海战场,金门国民党军曾悬赏百两黄金买他的人头.他就是闻名全国的"英雄三岛"民兵战斗英雄、被誉为中国民兵"007"的洪顺利.  相似文献   

17.
说到吴芝圃,上了年纪的河南人对他都不陌生.他生于河南,在河南参加革命,革命战争年代,作为河南地方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为革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运动中,作为河南省主要负责人的吴芝圃犯了严重的"左"的错误,给河南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对此,他一直自责不已.  相似文献   

18.
“亚腐败”:不可小视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腐败"是个尚未来得及收入<辞海>的新名词.社会学上的"亚腐败"和医学上的"亚健康"颇为类似."亚健康"是说人的健康状况介于健康和非健康之间.和"亚健康"一样,"亚腐败"也是这么一种状态,说他腐败了吧,他还真没搂没贪没占没卖官买官:说他没腐败吧,他还真的利用职权之便享受了一些在老百姓眼里,在纪律规定面前不应该享受的东西或是干了一些与党员干部身份不相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1906-1974),是中共建党以来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多次在党和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决支持毛泽东,使革命转危为安,走向坦途.因此,党和毛泽东对他进行高度评价,尤其是毛泽东的评价一直是肯定的.在中共"七大"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讲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就是专门讲王稼祥的贡献的,并实事求是地对他的功过作了全面的、客观的和公正的评价.毛泽东除在"七大"上积极推荐王稼祥进入中央委员会,建国后还推举他担任我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以及中央书记处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王稼祥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当毛泽东读完王稼祥给他的一封信之后,十分动情而恳切地说:"这样的老同志只讲过,不讲功,很难得,应该很快让他出来工作."说他功大于过,是有功的人等等,再一次肯定和赞誉王稼祥的功劳.直到党的"十大"时,毛泽东还排除"四人帮"之流的干扰,继续推荐王稼祥为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20.
耿生茂 《当代贵州》2009,(14):56-56
正如作者所言,教育事业是他一生的情结.他无怨无悔地为从江县"两基"达标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今年4月至9月,作者赴教育部挂职半年,他再次找到久违的感觉,进行如饥似渴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