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30岁的浩宇身家千万,却嫌经商没地位,开着奔驰去上公务员考试培训班,誓要考上公务员光宗耀祖。公务员,一个本应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位,为何会引起年轻人如此热衷?一个简单的“地位高”是不足以完全说明公务员的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4,(11):24-24
康熙年间,一个年轻人在京城的一家书铺看书。账台前,有位老先生正准备付款买书时,一枚铜钱从他口袋中滚落,掉到这个年轻人脚边。年轻人见老先生没发现,便悄悄挪动右脚踩住铜钱。等老先生离开后,年轻人迅速捡起铜钱装入口袋。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0,(15):39-39
在韩国,公务员这一职业可以算是一个“金饭碗”,不但拥有良好的薪金待遇,还享受着各类名目繁多的福利津贴和休假制度。而且,如果能“安全”退休,还可以拿到一笔数量可观的退休金。正因为如此,在韩国,公务员已成为三成年轻人的职业梦想。  相似文献   

4.
江西,宜春,那座叫春的城市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几天前,李细秀老人的五个孙子孙女同时溺亡于村后的一口水塘。出事时,李细秀得到报信,急忙向村里人求救。然而,却没有找到一个能下水救人的年轻人参与施救。这个季节,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相似文献   

5.
钱诚杰 《检察风云》2007,(19):54-55
宽大的车间里,一长溜排开五台先进的数控机床,其中一台机床旁有几个年轻人围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仔细地倾听和记录着老师傅的讲解,不时地发出一些提问.随后,年轻人中一个名叫乔羽的学员被师傅叫上来进行实际操作,他娴熟的技术赢得了前来对他进行考试的师傅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四颗补鞋钉     
王曾 《江淮法治》2010,(7):58-58
在苏格兰一个小镇上,一位年迈的鞋匠决定把补鞋这门本事传给三个年轻人。在老鞋匠的悉心教导下,三个年轻人进步很快。当他们学艺已精,准备去闯荡时,老鞋匠只嘱咐了一句:“千万记住,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三个年轻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踏上了旅途。  相似文献   

7.
当前,“隐婚”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于是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隐婚族”,他们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在公共场合却隐瞒已婚的事实,过着“伪单身”的生活,如电影《隐婚男女》中的张静宜和崔民国,在家是夫妻,外面如陌路。  相似文献   

8.
裴烨  莉红 《法庭内外》2006,(5):37-41
2005年11月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法官高洁,带着一个年轻人来到河北定州。这个年轻人数年前曾被高洁依法定罪。高洁没有想到,从此这个年轻人的命运便开始和自己联系起来。此行就是为了寻找这个孩子究竟“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09,(20):12-17
2009年9月15日,法院对本溪市民张剑“判三缓五”的判决生效。 一年多之前,在自己的家中,这个年轻人用一把水果刀终结了另一个年轻人的生命。后者名叫赵君,是5名奉命强拆张剑家房屋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10.
舒怡 《法庭内外》2014,(10):42-43
“同居”是指两性共同生活的状态。我国上个世纪,有一个名词叫做“非法同居”,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没有成立夫妻关系的两性共同生活是不合法,不受法律保护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同居的现象在我国出现得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在男女朋友相处期间,共同生活在一起,过着自由、简单、幸福的同居生活。  相似文献   

11.
周华 《法律与生活》2011,(22):28-30
8年前连牙疼都没钱看病的年轻人,现在年收入过百万元,开着豪车、住着别墅,过着低调而奢华的生活。他就是很多正在闯荡的年轻律师耳熟能详的一段励志故事的主角——上海沪家律师事务所创办人贾明军。  相似文献   

12.
陷车     
昨夜一场大暴雨,把沟渠池塘灌得满满的。泥泞不堪的乡间土路上,一辆北京213吉普车正东一踉跄西一趔趄地艰难行进着。车上除了司机之外,坐着3位干部模样的人:一位40多岁,满脸络腮胡子;其他两位均是30出头的年轻人,一位瘦高个儿,一位鼻梁上架着副近视眼镜。吉普车的4只轮子艰难地向前滚动,长着络腮胡子的中年人不时地提醒着司机:“注意安全,当心陷车!”司机双手紧握着方向盘,不敢有半点大意。又向前走了大约10华男,车子爬上一个高坡,他们的眼前便出现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叫柳树屯,正是他们要去的地方。车子离村庄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3.
时代幸运儿   1974年,在“文革”火热的政治大潮冲击下,一对刚刚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加入了知青的行列,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艰苦的知青生活磨炼了他们的意志,也使两颗年轻的心因共同的经历而相识、相知。   1977年,高考恢复,这对年轻人成为新时代的幸运儿。一个当年就考取福州大学数学系, 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一个于 1978年走进了北京外贸学院的课堂,成为攻读海关专业的第一批专门人才, 1982年毕业后,跨入厦门海关的大门。   1984年,这对年轻人喜结连理。在福州大学任教的丈夫,也从福州调回了中国银行厦门市…  相似文献   

14.
培根的醒悟     
苏宪国  王伟 《政府法制》2013,(29):31-31
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17世纪的英国,一个年轻人醉心于权力,千方百计地往官位上爬。虽一度遭国王冷落,但他还是喜欢权力。为了升官,年轻人把所著的书赠给当时的新国王詹姆斯六世。在书信和题词中,他极尽对国王阿谀奉承,甚至用上了诺言和谄媚,以求得一官半职。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得到了英国检察长这一显赫的职位,几年后他又升为英国大法官,并被授予爵位。  相似文献   

15.
一个对邻居实施了轻伤害的年轻人,能否还会像原来一样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仍旧过着平静的生活?在2002年,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推出的轻伤害案件处理方式改革中,该年轻人因为得到邻居的谅解,与邻居双方自愿达成赔偿协议,检察院对其作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结果是,年轻人的生活、工作没有受到影响,其与邻居的关系比以前更好了。“如果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后,孩子的工作会受到影响,我们和邻居的关系也可能就更坏了。”年轻人的母亲这样说。“刑罚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如果不通过刑罚就能起到教育作用,为什么不选择更符合人性的方式呢?”办案…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市大禹律师事务所窗明几净的会客室里,刚一落座,曾被媒体评为“中国刑辩十大律师”之一的张燕生就谈起了念斌案。她说,这个年轻人以投毒罪被判了三次死刑,事实上,他没有投毒。说着说着,她就哽咽了……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政府法制》2013,(35):37-37
据说在北宋时期,有一个年轻人平时爱编些粗俗的顺口溜,于是他就白命不凡,以诗人自诩,对乡下的文人墨客都不放在眼里。后来他听说朝中有一位叫欧阳修的大诗人,是当代文坛领袖,能诗善文。这位年轻人有些不服气,认为天下诗人非我莫属,欧阳修还会比我高明?他决心要与欧阳修比个高低,于是就去找欧阳修。  相似文献   

18.
行善     
看过一则公益广告:地铁里坐着的站着的有很多人,地上一个易拉罐,成了很多人脚下的"球",被踢来踢去,许久,被一个身着橘黄色线衣的年轻人捡起,放进了垃圾桶。我们称赞年轻人,可谓行虽小,善乃大。如果"举手之劳"蔚然成风,我们的生活,必定充满阳光。一句善意的提醒,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坦诚的的交流,一声诚挚的祝福,举手之劳,却让人温暖如春。  相似文献   

19.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09,(20):52-53
转向谋杀 莱斯利是一个爱惹麻烦的年轻人。她的个性强硬独立,作息时间混乱、经常逃课甚至入店盗窃。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23日,微风轻轻拂过,两岸欢声笑语不断,美丽的滏阳河敞开了自己的胸怀欢迎游人的到来:孩童游戏着……老人微笑着……绿树掩映中不时能看到年轻人充满活力的身影……一位人大代表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