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年前颁布实施的慈善法正在改变中国慈善公益的发展格局。有调查显示,随着慈善法的实施,慈善法律意识增强,公益慈善理念提升,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信托扬帆起航,慈善募捐更加规范有序,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得到完善。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表明,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正在迈向依法行善、依法治善的新时代。公益慈善显示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和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成效,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和方式,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生  相似文献   

2.
应急与超越: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慈善品牌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然与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已变得越来越频繁。慈善组织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不仅仅能起到应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应对危机中树立起良好的慈善品牌,以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而一个好的慈善品牌往往是由良好的慈善形象、精湛的专业技术、完善的服务和深厚的人文内涵组成的。  相似文献   

3.
民间慈善捐赠是我国公益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间慈善捐赠的规模日益庞大。我国民间慈善捐赠监管乏力导致民间慈善发展的过程中,充斥着诈捐、骗捐等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民间慈善捐赠的公信力,化解民间慈善捐赠信任危机,必须实现对民间慈善捐赠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所处的外部环境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慈善法律体系加以规范。现有的慈善法律法规大多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台的,过于注重宏观层面的法律效力,可操作性不强,由此造成慈善法律法规的规范对象在实践中无所适从、慈善行为无序。因此,加快我国慈善立法进程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3月20日,《法制日报》刊登蒲晓磊文章《慈善法构建我国慈善领域基本制度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该文指出,随着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慈善领域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尚不健全、运作不尽规范,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全社会慈善氛围还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实施一年来,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普遍增强、慈善行为日益兴盛、慈善工作稳步推进、慈善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回顾一年来发生过的新闻热点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慈善法》实施中取得的成果,可以看到下一步需要完善的方向。特此,我们为您筛选出十件代表性事件,带您再次感受《慈善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李小尉 《求索》2011,(8):227-229,237
儿童救济组织,是社会慈善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对慈善领域中的各种机构与团体,并没有彻底否定、一举清除之设想,在巩固政权、恢复生产、稳定国民经济的努力下,地方人民政权与各种救济团体一度形成了积极互动的关系。但是,这种情况随着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而出现了转折,从1950年末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中,全国掀起了改造旧有慈善团体的浪潮,原有的儿童救济组织也在此浪潮中陆续被取缔、接收、合并、重组,在暴风骤雨中完成了其自身的社会改造。  相似文献   

8.
吴显华  欧阳凤莲 《前沿》2012,(7):107-10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政策经历了"整顿—禁锢—正名—倡导"的曲折变迁过程,慈善事业政策变迁具有随着国家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而变迁的特点,国家意识形态和经济社会形势变化是推动慈善事业政策变迁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就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国慈善事业政策:政府必须逐步放松对慈善组织的管制;重新定位政府在发展慈善事业中的角色,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慈善事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结合实情和遵循政策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美国慈善组织历史悠久、活动领域广、影响范围大,对维护美国社会稳定和弥补收入差距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慈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慈善组织的地位曾受到严重打击,加上近年来几起慈善丑闻的影响,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下降,总体而言与美国慈善组织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中美慈善组织的治理也有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外部扶持与监管和内部管理两方面。面对中美两国慈善组织的差异,一方面需要吸取优秀且合适的治理经验,鼓励慈善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认清自身治理的缺点,同时避免出现他国治理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慈善法,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慈善法的落地,是社会文明进步重要标志和慈善事业发展的里程碑。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慈善法所带来的"变化",谈几点认识与体会。慈善法明确了慈善组织的定义,进一步厘清了权利和义务。法律规定,慈善组织是指以面对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慈善组织的属性被界定为非营利性,厘清  相似文献   

11.
正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康晓光在第五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慈善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当前在我国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慈善形态都处于发展之中,是齐头并进的状态。三种慈善形态叠加在一起形成了超慈善的形态。多样化、碎片化、充满不确定性的公益新时代近十年来,尤其最近五六年,慈善事业和以往有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体现为: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了,参与的行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全社会慈善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了慈善事业中,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5)》统计,我国慈善领域的年募捐额已超1000亿元人民币,但一些慈善组织信息不公开、缺乏公信力、诈捐……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法律来规范。十年砺剑破"坚冰",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并将于  相似文献   

13.
从红十字会"天价餐"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中国公益界遭遇信任危机,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官方慈善组织都受到连番质疑,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陷入了历史低点。这种信任危机直接影响了官方慈善组织的"吸金"能力。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监测显示,仅2011年郭美美事件之后,公众通过官方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意愿迅速降低。3-5月,接收捐赠总额62.6亿元,而6-8月总额降为8.4亿元,降幅86.6%。虽然公众不再信任官方慈善组织,但实际上全国捐赠总数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受捐单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15,(2):58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年伊始,"网络慈善"成为了一个媒体关注的热点。1月13日,人民日报推出的网络慈善系列报道,引发了媒体和网友的关注。据《人民日报》介绍,现在动动手指,不消一分钟,捐款就完成。掌上募捐已成为新的慈善方式。网络与慈善的混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网络慈善利用互联网的无边界、传播广,聚沙成塔,更大限度汇聚救助力量。网上慈善不必再盯着大款。腾讯基金会副秘书长李玉霄介绍说,目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我国慈善公益事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慈善公益事业开始构建"依法行善"和"依法治善"的新格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则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公益慈善行业的生态,"指尖公益""随手行善"逐渐流行,人人都能参与公益,人人也都可以成为受益者。这不仅催生了社会大众潜在的慈善热情,也为慈善公益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想象力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7月14日-15日,2020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在"云端"举办。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爱文通过视频致辞。王爱文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汇集慈善资源、聚合慈善力量、传播慈善文化、推动合作创新的效益日益凸显,互联网慈善已经成为公益慈善事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正>2142家慈善组织、其中520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38件慈善信托备案,合同规模近8.6亿元;互联网慈善发展迅速,以"腾讯公益"平台为例,截至2017年9月15日共有约8000个公益机构入驻、捐款总人次数达1.4亿、累计募款29亿元,其中2017年新增5千万捐款人次、13亿元捐赠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颁布一周年,这些数据反映了这一年公益慈善领域的新变化,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05,(12):4-5
随着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公益慈善组织的逐渐成长,慈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减灾救灾事业必将得到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定会为减灾救灾工作开创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9.
慈善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传播和实践善行、诚信、道德和责任。随着2011年慈善丑闻的相继曝光,公众对于慈善组织的问责声音日益扩大。面对公信力锐减的危机,我国慈善组织要弥补公众认知程度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不透明的三重缺失。要通过培养公民现代化慈善意识提升全民道德文化,通过强化法律制度建设提升自身发展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通过加强行业监督和内部自治重拾公众认可度,将公信力危机化为重整腾飞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张娅茜 《求索》2010,(3):127-129
慈善事业被视为缩小贫富差距的“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尽管我国慈善事业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推进有所发展,但由于现行慈善法制环境的薄弱导致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总体滞后。通过对我国现行慈善事业法制环境及其困境的分析,我们认为,加强慈善法律意识培养、理顺政府与慈善关系、建立健全慈善奖惩机制等途径,可以优化我国慈善事业法制环境,促进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