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远远不能与网络的飞速发展相适应,还存在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导致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紊乱、理想信念缺失等现象的出现。为此,高校应当从丰富高校网络文化、加大思政课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完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具有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等方面着手加强高校网络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高校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飞信、微博、微信、BBS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探讨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措施,挖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论,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上的借鉴意义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危机引发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主要由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缺陷、高校教师队伍网络化意识淡薄、高校网络信息技术防范和监督体系不完善及社会舆论导向的催化等主要因素导致。基于此,探析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网络舆情信息技术防范与监控机制、网络舆情信息反馈机制、高校网络工作队伍建设机制和网络舆情危机管理规章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时代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切实加强网络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运用网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校园里涌现出许多新兴大学生自组织群网络社团,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应对,加强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给大学生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但同时也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冲击.高校应拓展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模式、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制定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网络教育阵地和信息平台建设.本文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网络管理制度、网络安全预警机制等层面,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力图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增强吸引力、扩大覆盖面,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网络亚传播圈对德育教育的可控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亚传播圈的形成,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着重对高校网络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其可控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日益深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网络道德的建立和监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引导的途径,并结合高校在网络实践中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期,民众价值观呈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不良网络思潮动摇大学生主流价值信仰、误导大学生消费观、渲染功利色彩、扭曲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削弱高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因此,我们要坚持依法开展网络监管和内容筛选,科学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将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改变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搭建和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