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陆永良 《今日浙江》2006,(16):50-50
农村卫生事业是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湖州市以与浙大共建为契机,以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为抓手,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着力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使农村居民“小病不出村”农村居民生病有地方看,就近看,是农村卫生事业的基础。从2004年起,湖州由点到面地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整合农村卫生资源,将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名社区责任医生,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并按照患…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将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居民可享受像城市居民一样的“低保”待遇。据介绍.这项制度可惠及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因病、因残、因灾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农村家庭.即农村“五保户”和农村特困户。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40岁以上的人对“赤脚医生”不会陌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要是生了病,就会找身边的“赤脚医生”治疗。“赤脚医生”在当时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然而,几十年过去,“赤脚医生”早没了影,曾经在农村广泛推行的合作医疗也大面积解体,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40岁以上的人对“赤脚医生”不会陌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要是生了病,就会找身边的“赤脚医生”治疗。“赤脚医生”在当时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然而,几十年过去,“赤脚医生”早没了影,曾经在农村广泛推行的合作医疗也大面积解体,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来说,“一人患病、全家致贫”,大病重病就象压在肩上的一座大山,难以逾越。4月底,由陵川县委政府部署、县民政局牵头开展的农村贫困人口基本情况谓查工作圆满结束,此次调查共涉及全县12个乡镇,371个行政村225955名农村人口,确定贫困人口23521人,致贫类型依次为: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6.
陈华 《桂海论丛》2006,22(4):16-18
扎实稳步推进广西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五坚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采取“五项措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于茳  刘健 《中国民政》2007,(10):43-44
在农村实施医疗救助制度,是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看病难、就医难问题的有效途经,是打破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贫致病恶性循环的有力举措,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过程及现状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趋于瓦解,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8.
加强财政管理 促进农村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根本改善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 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 2 0 0 2年的 2 4 76元。但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 2 0 0 2年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已扩大到 3.1∶1,农村社会不公平问题日显突出。促进农村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协调发展的任务已经提上议程。要促进农村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协调发展 ,财政政策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遵循市场公平与机会均等的原则。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公平竞争的平台 ,所以财政政策既要为农民提供均等的机会 ,又要在机…  相似文献   

9.
他山之石     
萧山区:人大监督催生90万农民免费体检看病贵、看病难是当今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因病致病、因病返贫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的一只“拦路虎”。地处长三角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在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各地开展,广大农民参合积极性非常高。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实行“新农合”后,广大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有望缓解了。过去那种“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的现象不会再出现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事也不会再发生了。“新农合”这一重大的惠民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切关心,是一项在当前能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的新政,所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各地开展,广大农民参合积极性非常高。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实行“新农合”后,广大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有望缓解了。过去那种“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的现象不会再出现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事也不会再发生了。“新农合”这一重大的惠民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切关心,是一项在当前能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的新政,所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经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楠  胡建兰 《求索》2008,(12):1-4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曲折起伏的阶梯状特征;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很大、有继续扩大的态势;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呈现差异扩大的态势,东西间差异最大,中西间差异最小。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适当扩大,促进了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大量减少;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对农村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有着一定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安静 《协商论坛》2009,(12):40-4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领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现阶段目标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终极目标是对农民医疗实施全额报销,形成全民医疗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的主要部分,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制度一并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石。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全国城乡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同城市居民一样有权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成果,  相似文献   

15.
《辽宁人大》2007,(12):26-26
国务院日前再次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通知明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医疗卫生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面临很大的挑战,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医疗费用不断上升,农村卫生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某些地方传染病、地方病有所抬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普遍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这种现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必须完善制度设计,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性,稳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国办发[2015]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特别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乡村医生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服务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升。但也要看到,乡村医生队伍仍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难以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大月刊》2008,(11):34-34
近期要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较大幅度提高参保率,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医保问题,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控制药物价格;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小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的健康支出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增加健康投入,实际上是增加了人力资本投资,这不但不是一项“赔钱买卖”,而且会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前,向农村人口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健康进行投资,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可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当前我国新的民生三大问题之一。为了缓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很多措施,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卫生主管部门也积极努力,多方面采取措施,但根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既有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也有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各个环节之间的利益矛盾。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进行规范协调,才能根本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第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加强管理“看病难、看病贵”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