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阶层化机制中由于制度区隔、市场失灵和社会封闭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阶层化的非均衡性发展,使社会分层结构呈现畸形化形态,引发了阶层之间的社会紧张和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危机。促进阶层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结构的合理必须超越当前的阶层化机制,构建均衡性阶层化机制,重塑合理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
城市住宅消费阶层化已经成为当今住宅消费的流行趋势,是身份区隔、地位区隔的一个具体化表现。住宅消费的阶层化具有一定的积极社会功能,如有利于社区内居民的民主化管理、提高社区服务的统一化管理效率等。但是,住宅消费的阶层化也会加剧阶层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加剧贫困区的恶性循环。针对住房弱势阶层,政府应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来保护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针对住房强势阶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高级住宅区建设的调控力度,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富人区"。从而缓解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商业广告作为一种社会冲突的生成变量,由于过度受制于资本逻辑,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极大威胁,其具体作用路径主要为阶层区隔与消费排斥、欲望制造与生态危机、文化暴政与信息抗争、理想展示与现实落差。发挥商业广告的积极作用,必须彻底打破"资本逻辑"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商业广告在制度规训、道德统摄、资本逻辑三者之间形成内在的张力平衡。  相似文献   

4.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城市治理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社会身份区隔、文化分异与阶层壁垒等现实问题,陷入道德性困境。作为一项融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治理术,整体性治理基于社会系统的视角,从价值选择、行动逻辑、制度设计、空间秩序等方面重塑了城市的权力分布结构和空间形态,进而有利于导向城市社会的团结和社会整合,彰显出整体性治理的价值禀赋。不容忽视的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整体性治理仍存在诸多的实践局限。如何在新的城市空间秩序深刻变革的新时代里发展和完善,是整体性治理不得不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5.
B站短视频广告《后浪》在商业营销上名利双收,但作为一篇献礼五四青年节的演讲却无关五四精神,其消费与娱乐式的叙事陷入了消费主义的窠臼,其精英式的青年想象无视其他阶层的青年,彰显了阶层区隔的严峻现实。"非浪""韭浪"等是对"后浪"的戏仿、解构与再描述,扩大了青年范畴的容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阶层分化与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意义尤为重大。本文试从阶层角度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做一浅析。在新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中 ,农村管理者阶层特别是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一元性主导文化的倡导者和现代文化的实践者 ;农业劳动者阶层是传统文化的拥护者 ;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兴力量 ;农民工阶层的出现为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有效形式 ;农村知识分子阶层是文化的传播者 ,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力量。农村各阶层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实现优势互补 ,是改变农村文化滞后局面 ,实现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国当代青年文化出现于 1 976年。 2 5年来 ,青年文化在话语方式、表现形式、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指向性和自身构成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当前的青年文化 ,政治性、社会指向性都呈现弱化的态势 ,表演性和其中包含的青年个体意识则显著增强。从总体上说 ,我国的青年文化不仅是代际性文化 ,也是阶层性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这一概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要判断一种文化先进与否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民族性标准和阶级、阶层性标准。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强调理论思维的创新性、文化生活的开放性和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阶层文化与农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层文化是特定社会对于阶层的文化解释,是一定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中的阶层发展的文化氛围。合理的阶层文化,是一种反思现代性的视角。中国农民问题,或者说三农问题,背后有一个阶层关系问题,有一个与理性的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相联系的阶层文化的塑造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在中国直接涉及到我们能否建立一个整体型的社会结构,避免阶层关系的负向循环。  相似文献   

10.
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文化资本"概念,认为文化资本对阶层认同具有显著的独立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高学历和艺术修养、休闲文化资本对阶层认同具有独立的净效应,这预示着文化是阶层认同形成的重要机制。随着消费社会的深入,文化资本对阶层认同的影响显示出较强解释力。加大文化资本投资,缩短群体间的文化资本差距,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前后十年间两波全国性问卷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多数民众眼里,国家治理的能力与绩效危机并未显现。民众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评价普遍较高,但"央地差"明显;而对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经济形势、民众生活保障等四个方面的治理绩效,民众的评价也总体良好。回归分析表明,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对我国公民评价国家治理均有显著影响。不过,公民的政治情感对于政府信任和官员信任之间存在着"区隔",政治认同在制度认同和制度能力认同之间也存在着"区隔",前一"区隔"反映了当下中国"官民对立"的现实以及中国政治传统中"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文化传统,后一"区隔"则反映了民众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2.
刘军  徐生 《理论前沿》2009,(24):67-68
不同阶层具有不同的阶层文化。当前,阶层文化问的和谐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看,整合阶层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阶层文化冲突的性质,初步探讨了执政党及其意识形态在阶层文化整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阶层分化现象是文明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尤为明显。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在转型期呈现出分化加剧、分化结构不合理、阶层流动频繁、阶层矛盾加剧等特点,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双面效应。一方面,阶层分化推动了中国从身份文化向契约文化转变,通过转变人们的思想提高了其参政的热情,有助于推动政治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阶层分化对政治体制、政府管理机制提出挑战,不合理的阶层结构扩大了贫富差距,破坏了社会秩序,过于频繁的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矛盾加剧引发政治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理论界关于政府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研究日益升温。对于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论界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是二者具有正相关性或一致性,但实际上二者还存在着负相关性或冲突性。全面把握二者的关系,尤其是在政府决策实践中正确处理好其负相关性或冲突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政府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政府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本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运用阶级和阶层相结合的观点与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的组织资源占有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状况和社会地位,然后就本阶层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阶层文化的溯源与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理论前沿》2009,(2):19-21
阶层文化概念是考察阶层关系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学者关于阶层文化概念的多种理解的梳理,厘定了它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统战工作协调阶层关系,主要是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文化统战协调我国阶层关系就是借助文化力量,在共同价值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团结起来,通过增强文化认同进而增进他们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意阶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创意人才的聚集不仅能带动经济的增长,而且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创意阶层因为工作的性质,流动性非常强,只有那些硬设施和软设施都非常好的创意环境才能吸引并留住他们。现在我国的创意阶层还处于发展中,他们追求优厚的待遇、自由的工作方式、便利的生活条件和丰富的文化休闲空间,喜欢包容的、多样化的文化氛围。对于正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广东来说,营造好创意环境,形成自己的创意阶层,才能真正解决创意人才的缺乏问题,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层面政治价值目标(富强)与个人层面伦理价值目标(自由)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严复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维度对其进行透视,情景性与适当性照射出的是富强选择的适当性与自由选择的迂腐性,价值选择的多元性与整体性;对富强语境下的自由透析出的是其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多重进路;价值内部的冲突性与协调性在实践中呈现的是富强目的与自由手段的背离,富强与自由理论上的协调性与实践中的冲突性是无法化约的,同时也预示着中国自由主义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发展至清朝,已历1300余年,一直是男性所独有的文化权利.但是,贤妇作为列女种类中的一种,对科举却产生了重要影响.贤妇自身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可以亲自课子读书,使儿子保持了课业的提前性和连贯性,许多女性最终将儿子培养成为科举制度中的成功者.贤妇对儿子在心理、经济、课业上都给予了支持和影响.贤妇自身作为一个群体,也存在地域性、家传性和阶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