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秦邦宪)、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取消了最高"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权。随后,张闻天取代博古,成为党的总负责人。从权力顶峰跌落下来的博古,如何对待其人生中最艰难的考验呢?关键时刻让大位1935年1月5日,中央红军一部奋勇作战,夺取遵义。随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进驻遵义。此前,为了统一全军的思想,博古与周恩来等商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面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讨  相似文献   

2.
正1935年1月29日至1935年3月22日,中央红军在三个月的时间四渡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围剿之间,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一渡赤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为实现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任务,1935年1月19日,中革军委向各军团下达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  相似文献   

3.
王亚 《党史天地》2006,(10):11-15
一1935年1月9日,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撤离遵义,北上向土城、赤水前进,准备渡过赤水河,夺取长江的渡河点,迅速渡过长江。中央红军在遵义地区休息了10天,蒋介石才调集其嫡系和川滇湘黔4省军阀部队向遵义城合围。当敌人的先头部队来到遵义,并继续向北追击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工农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及中共中央和军委机关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  相似文献   

5.
夜袭施秉城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川黔边的遵义地区挺进。中革军委根据会议精神,作出了新的部署,将中央红军整编成左右两个队伍,以钳形之势,首先向乌江迸发,然后进军遵义。 红军向乌江进发,蒋介石从湖南、广西调动部队从左右江夹击,命王家烈部队在前面堵截,令周浑元、薛岳部急追,形势十分危急。部队必须迅速抢渡乌江,摆脱敌人。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奉命率一支侦察部队,为红军侦察开路。  相似文献   

6.
正1934年10月17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原因,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西突围,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11月中旬至翌年11月中旬,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也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0月下旬至12月初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7.
正"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中央红军行动之初,所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湘鄂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然后实施反攻,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恢复苏区。因此,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是"长途行军与战斗""远征"和"转移",而在中革军委与红军总部机关发布的命令、指示中,则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陈列着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它记载着87年前,一位名叫钟招子的母亲期盼8个参加长征的儿子归来的感人故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及其直属部队和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共8.6万余人,先后在江西于都的8个主要渡口渡过于都河,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从苏区突围,进行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为寻找突破敌人“围剿”的出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刘英等领导的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动。一方面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揭露蒋介石卖国内战的行径,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企  相似文献   

10.
<正>1935年1月1日猴场会议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突破乌江,向黔北重镇遵义前进。1月4日至7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攻克遵义。进入遵义后,中央红军在这里活动长达44天,足迹遍及今遵义境内160多个乡镇,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在遵义,中国共产党不仅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而且领导和帮助当地人民建立起工农武装割据的  相似文献   

11.
正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担任全军殿后的我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率领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任务。终因敌众我寡,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师将士大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苏区,伍修权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军事顾问李德的翻译。长征开始后,伍修权继续为李德作翻译。李德作风粗暴,动辄训人。伍修权曾多次要求调动工作,因组织挽留,他才勉强做这项工作。1935年1月,中央红军到达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李德和伍修权列席了这次重要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14.
血战青杠坡     
颜卫 《当代贵州》2024,(21):56-57
<正>青杠坡,距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东北约3000米。这里是土城北面的天然屏障,主峰白马山与莲花山对峙,形成一个葫芦状,其关隘地形特殊,乃兵家必争之地。遵义会议后,为了避开敌人的合围,中央决定向四川进军。1935年1月19日起,红一、三、五、九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中革军委把攻占土城作为实现北渡长江、进而“赤化四川”战略的第一步。1935年1月27日,中央红军各部陆续到达习水土城。此时,国民党川军郭勋祺、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在这个领导集体中,毛泽东是核心。作为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在确立和维护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遵义会议上明确支持毛泽东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上旬,红军占领贵州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主要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和突围中军事指挥的经验教训。博古在  相似文献   

16.
正红军在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一共转战了将近6年,一开始他们的武器大都是靠战场缴获敌人的,后来,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队伍的扩大,红军也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1931年10月,中央红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以3万多兵力战胜参与"围剿"的30万国民党军,由此,赣西南和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由红军总部直属修械所、红三军团后方修械处、江西省苏修械所合并为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担负日益繁重的修械和弹药生产任务,随后在兴国兴莲官田村建起了中革军委兵工厂。  相似文献   

17.
正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在敌人的五次围剿打击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三人团"出于安全保密等原因,既没有召开政治局会议进行讨论,也没有向全军指战员进行政治动员,便匆忙进行了扩红、筹款、安置伤病员和确定留守人员等工作,然后带着"共和国"的全部家当和依依不舍、犹豫不决的心情仓促上路。尽管当时的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已经没有了决策权,但是许多命令和指示还都是以中革军委、甚至是以朱德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有一个生死悠关的重要会议,这就是长征途中著名的遵义会议.还有一个非同寻常的军事战役,这就是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它的最高指挥者是毛泽东.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时,中央红军面临的形势异常险恶.此时蒋介石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一个“川江南岸围剿计划”,迅速调集中央军及川湘桂黔滇五省六方30多个师近200个团的40万正规部队,将滞留黔北的中央红军团团包围,妄图利用长江天险,“合剿而聚歼”中央红军“于川江南岸地区”.这时中央红军只有3万,敌我兵力众寡极端悬殊,而且敌军装备先进,给养充足,又有飞机参战.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在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对中共中央统治的同时,还慎重研究了中央红军的进军方向和最后落脚点.会议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北渡长江,进军川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1月19日,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兵分三路向川南挺进,以图西渡赤水,在四川的宜宾、沪州之间北渡长江.蒋介石派驻重庆的参谋团,在中央红军尚未离开遵义前,就对红军的动向作了反复推测,判断红军定是从宜宾、沪州之间北渡长江,于  相似文献   

19.
翟昭明 《湘潮》2013,(2):1+11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层层封锁集结云南扎西,几十万敌军大举扑来,在此严峻的时刻,中央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为实施战略转移,中央红军采取佯攻和迷惑敌人,伪装主力红军进取镇雄,牵引向北进犯的滇敌,迅速进入黔北。参加围剿红军的滇军叶天荣投奔红军,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中略有记载。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完全丧失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的希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早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后期,福建苏区和闽赣苏区所属各县就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关于扩大红军的号召,许多县区的地方武装模范营、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