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府和企业由于目标和利益导向不同而导致的决策、行为产生矛盾的现象,具有典型的博弈特征。尽管二者在目标上不能达成完全一致,但我国各级政府可以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努力实现“双赢”。其中,规制政府权力是博弈的前提,提供政策支持是合作的关健,健全监督机制是共赢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权力界限是有限政府的核心问题。从宪政法治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并应遵守法定权限、合宪和权能分工与制衡这三个原则;从民主权利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界限应止于人民的授权范围,民主权利将约束政府权力;从市场经济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应始终厘清“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的界限,当好“掌舵人”的角色;从公民社会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不能侵入公民私人领域,政府治理权力与社会自治权利平等,社会能有效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3.
《天津支部生活》2012,(10):52-52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改革必须破除部门既得权力和利益格局形成的阻力,必须改变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现象,“政府部门”不能成为“部门政府”。当前,政府部门的权力集中在行政审批领域,滥用审批权成为一些部门寻租的主要途径。下一步,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和取消审批收费。  相似文献   

4.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大权独揽的专权者“香销玉殒”中,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滥用权力腐败丛生权力是柄双刃剑,一旦权力失去约束,产生了变异,就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架空组织。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而崇拜权力绝对化的贪官们…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的结构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外商越来越倾向于采取独资的方式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之前大量存在的中外合作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也纷纷掀起了一股势头强劲的“独资风”。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导致这起“独资风”的掀起?“独资风”对当前我国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有何影响?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启示,以什么样的对策来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对此,不能只用表层原因来解释,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跨国公司“独资化”这种现象,本文运用有关经济学理论,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并总结出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内部的权力配置上,现行的乡镇体制主要存在乡镇党委权力太大、政府权力分散、人大权力过弱的问题,以至在实际的权力运行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十分严重,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党的基层组织自身被行政化而变成乡镇行政管理机器的一部分,成为乡镇行政管理的另一个实在主体。权力高度集中于乡镇党委,乡镇党委事无巨细地干预乡镇行政工作,严重地影响了党组织的形象,表面上看,似乎乡镇党委很有  相似文献   

7.
关于监督与权力的话题,刊头报端的讨论已有不少,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人们谈得比较多的只、是这个话题的一个方面,即“权力需要监督”。这一论述自然非常正确,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凡有识之士皆不会与之唱反调。不过。笔者现在想谈的是“监督与权力”这一话题的另一方面,即“监督也需要权力”(这里特指公民的监督),实践证明,没有权力的监督只能是一个空洞的词汇。  相似文献   

8.
邓联繁 《廉政瞭望》2013,(21):40-40
把制度关进廉洁的笼子里,需全面推行制度廉洁性评估。这是反腐败制度失灵的“拯救者”。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正成为当下反腐的指引。且不论权力是否愿意被关进笼子,或者怎么把权力关进笼子,更具挑战性的是,有时候制度不仅关不住权力,相反还会出现制度被权力与利益俘获乃至制度腐败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两只手”理论,一只是市场“看不见的手”,一只是政府“看得见的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被实践证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但市场主要是靠自发调节、事后调节,没有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必然会导致过度垄断、两极分化等“市场失灵”现象;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可以弥补市场失灵,但如果运用不当,非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还会抑制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部分学生干部由于受到诸方面因素影响已经开始出现"腐败"现象。这在学生干部竞选中,在各种评奖评优的活动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学生干部开始变味是一个应该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和警惕的问题。社会中的封建残余思想和腐败文化逐渐占据学生干部的思想高地.导致了学生干部对权力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等腐败文化语言被大多数学生干部谙熟于心.待事不能公私分明.待人毫无诚信可言.待己不能身正行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受冲击最大的不是企业,而是政府。WTO的23个协议,492页纸,其中仅有2个条款涉及到企业,其余都是针对政府而言,尤其是关于政府的行为规范问题。履行承诺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WTO的一系列规则,约束的主体是政府。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就会发现许多不和谐的音符。有人曾形象地比喻我们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与市场的关系为:“看得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的确如此,层层复杂而又不规范的审批制度,不仅为权力“寻租”造就了温床,而且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主体的培育。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交通“钓鱼执法”实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章友德 《唯实》2010,(3):61-65
由于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黑车”猖獗一时。为了遏制“黑车”,在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取证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面对“取证难”现象,政府机关决定奖励举报者,却无意中催生了职业“钓饵”的出现,导致“钓鱼执法”现象。“钓鱼执法”的深层次原因是执法权力的“传声污染”,而非坊间广为流传的“利益链”说。“钓鱼执法”对和谐社会建设和诚信政府建设都十分有害。采取措施,杜绝“钓鱼执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官们”中间流行“权力也是无形资产”说,笔者一位同乡,在农村当乡长时工作很勤勉,为政也清廉,后来当了副县长,就私下对我说过“权力也是无形资产”这句话。果然,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无形资产”,他一方面向上送礼行贿以求当上更大的“官”,另一方面放大已有“权力无形资产”利用值,大肆收礼受贿,中饱私囊,终致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沦为罪犯。在思考他的人生悲剧原因时,想到他曾讲过“权力也是无形资产”这句话,以为两者间是有因果关系的。正是这一为政思维误区,导致了他的蜕变,毁了他的一生。在企业界,品牌、商标…  相似文献   

14.
小官大贪是由公权监督失控导致的基层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以权谋私、损公肥私、钱权交易等政治腐败现象,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小官大贪的生成逻辑涉及人性逻辑、权力逻辑、制度逻辑和权利逻辑。小官大贪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小官因人性弱点、民主缺失、制度漏洞而导致的权力滥用。治理小官大贪的实践进路主要有:加强对小官主体的思想改造,健全完善"不想腐"的廉能文化教育机制,把小官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健全完善"不能腐"的权力监督机制,实现基层的党内法治和行政法治,健全完善"不敢腐"的党纪国法反腐治理机制,认真对待民主权利,健全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民主参与反腐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构建村监督委员会,是破解村“两委”制度弊端的有效途径。当村“两委”的权力逐渐扩张,却没有相应的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时,必然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从对权力监督的有效性来看,监督主体不能来自于村“两委”成员内,同体监督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也不能完全来自于上级,  相似文献   

16.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独揽大权者的“香销玉殒”中,我们能从中窥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导致微观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公共产品缺失”和“公平缺失现象”的国际化,使政府规制的定位、方案的选择和实施路径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对政府规制失灵的补救和政府规制权力的有效控制方式也具有了新特点。作者以法学理念作为价值尺度,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作为论证工具,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转型政府的政府规制模式定位和控制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廉政瞭望》2010,(18):6-8
温家宝:腐败将导致“人亡政息” 8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滋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此问题解决不好,政权性质就会改变,就会“人亡政息”,这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温家宝指出,政府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规范权力运行和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如何切实有效地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是我们在党的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权力现象”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所谓权力,就是凭借某种物质力量在有序结构中对人的一种强制性的支配与控制。一般来说,权力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等级性、对象性、整合性和目的性。除此之外,权力还潜在着一定的扩张性、侵犯性、排他性、诱惑性和腐蚀性。由于权力的主体都是人,都体现着人的意志,而人的意志又具有认识和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西方政制与社会思潮中,“有限政府”始终是基调之一。从对政府行政职能、权力性质的界定到对政府经济、社会政策的评价,从政治法律、权力动作的制度安排到社会权力资源的配置,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一基调的存在。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这种政府观念与政制设定意图的原创者─—早期资产阶级的主导政治理论体系中流理出这种理论观念的理论原点和隐于其后的社会根源,以期能够有助于对当代西方政府权能及其运作特点的深层理解。一、有限政府观的背景与起源把政府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看作与社会和个人利益相脱离,甚至对立的一套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