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人说,70年代关注儿童,80年代关注妇女,90年代关注老人。其实,人口老龄化问题何止是90年代关注的问题,它是整个21世纪我们人类所关注的最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今年是国际老年人年,联合国和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组织安排庆祝国际老年人年的各项活动,为迎接2001年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做好物质、精神、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准备。当前,世界人口发展趋势继续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老年人口的数量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长,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施计划生育已经30多年了,人口数目问题得到了积极的改善,与此同时,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也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怎样用一种较好的方法来改善计划生育与人口老年化的关系,成了我国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8)
按照国际界定标准,世界范围突显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老龄化的问题更加引发学界的关注。本文尝试对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以及余热等相关概念进行探析,借助于对中国老年群体生产性老龄化事实的描述,强调老年群体的贡献绝不能用"余热"来表述,呼吁重新界定人口老龄化,使社会对老龄化问题有更加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齐兴岭 《行政论坛》2023,(3):154-158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基于黑龙江省数据与现状的分析,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老年群体遭遇数字鸿沟、养老机构数量和质量“齐缺”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和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等方面入手,以推进人口老龄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导致了人口迁出率增长、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剧烈的变迁等人口收缩问题。本文运用典型相关方法,定量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收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总量是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并与经济发展呈现出正相关,人口老龄化和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并提出了推进产业转型,实现人口回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鼓励人口流入;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不亚于人口爆炸的重大社会问题。面对这一现实,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老龄科学的研究。我国老年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迫近,老龄科学研究在我国也已开始起步。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4)
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高龄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压力和挑战也越发沉重。从人口老龄化给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切入,分析了老年群体在老龄化进程中的定位和立场,并结合老年发展理论,强调对老年人主体地位的构建和主观诉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孙钦荣 《学理论》2010,(18):53-55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变动的客观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其说是来自老年人群的规模扩大和高龄化这种结构性演变的趋势,不如说是老龄观及其下的社会体制和相关制度安排是否恰当的问题。阐述了老年歧视主义、老年资源主义、老年发展主义三种老年观,以及相对应的"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谐老龄化"三种老龄工作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老年人口大省,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早在1997年就已先于全国成为老龄化地区,在未来10~20年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且老龄化速度明显超前于经济发展速度,"未富先老"的程度较全国多数省区严重。人口老龄化在对经济、社会、文化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加快老龄产业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四川省人口老龄化及老龄产业发展的态势,以及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胡湛  彭希哲 《公共管理学报》2012,(3):60-70,125,126
养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研究的核心命题。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中国的养老制度安排不应是应急策略,还必须考虑到老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发展型福利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养老制度,试图为实现养老政策的发展型转变构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发展型福利模式强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整合,重视社会福利的生产主义特色,并致力于推进福利主体的能力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构建中国的发展型养老政策应首先重塑养老制度安排的价值立场,协调短期目标与中长期战略的关系,并由此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上推进老年福利的适度普惠性、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促进老年人口参与发展过程、增进对未来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关注家庭能力发展在养老可持续性中的作用。这些分析对于政府审视现有养老制度安排,并合理选择养老政策改革的切入点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