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由湖南省社联、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魏源全集》编委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室、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等单位共同发起并筹办,“纪念魏源逝世130周年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8日至23日在长沙举行。来自京、沪和全国七省的专家学者共3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提交论文40多篇,并就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鸣,兹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甘肃理论学刊》2012,(1):F0002-F0002
马克锋1961年生,陕西富平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高丽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10馀部,主要有:《荣氏家族》、《中国近代十大怪杰》、《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叫》、《国学与现代学术》、《中国近代史1919—1949)等;主要论文有:《试论棉铁主义的历史地位》、《传统墨学与社会主义的契合与背离》、《“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辨析》、《论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相似文献   

3.
<正> 如果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象征着楚人的开拓锐意和创新精神,那么,《楚文化史》本身,就不愧为一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之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正明的近作《楚文化史》,以楚文化发展的历史线索为经,以楚文化的内涵为纬,相互交织,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清晰展示出楚文化千姿百态的历史风貌,成为盛开在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园地一枝领异标新的奇葩。作为国内外第一部跨学科、全方位、多层面研究楚文化的专著,《楚文化史》的开创性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最能体现《楚文化史》开创精神的,还在于它那勇于开  相似文献   

4.
冯天瑜,1942年3月生,湖北红安人。现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兼任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冯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地方史志研究,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史专家。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中华元典精神》、《中国文化史纲》等书,与人合著《中国古代文化的奥秘》、《中华文化史》等。2003年4月18日下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文化〔1〕朱立元中国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包括的范围实在太大。《中国文化史》丛书主要在·传·统·文·化的意义上讨论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再加“史”,则主要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史...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周易》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掀起学习《周易》的热潮。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魅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但是,社会上对《周易》的价值,认识很不一致,有加以澄清之必要。《周易》是古代经邦济世的宝贵经典著作汉代以来,《易经》就被列入“五经”,它对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代明君贤  相似文献   

7.
正拿到4卷本的《广西现代文化史》,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不仅是因为这套书的部头大,而且因为这是一部非常厚重的精品图书。笔者对本书的出版有几点印象:这是一部精心策划、高效组织、厚重大气的学术力作,彰显了广西学者书写中国地域文化历史的新认识、新境界由李康任编委会主任、刘硕良任主编的《广西现代文化史》,洋洋150万字、2000余幅图片,无疑是近年来广西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生动展示了广西人的"文  相似文献   

8.
冯天瑜先生是国内学术界最早关注、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并取得卓异成就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先生在文化及文化史研究兴起的学术意义、文化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文化生态学说的引入及中国文化生态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段、中国文化的特质等众多方面的学术贡献影响深远。先生曾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治史者,必先精思义理,苦心考据,擅长词章,并致力于三者间的‘相济’,于宏大处着眼,从精微处着力,方有可能成就‘表征盛衰,殷鉴兴废’的良史。此一心语是先生文化史研究之学术理路的夫子自道,给后学以珍贵的教益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价值形态看“经世致用”观念李建盛“经世致用”一直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中的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思想观念,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几乎成了人文知识分子的学术和心理基因,直到.20世纪,仍然强烈地表现在知识分子的学术文化观念里。就是在知识价值和社会形态发生了...  相似文献   

10.
章学诚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治学方法,从文化史的独特视角切入赋学研究。章氏力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尤为企慕战国文章之盛世。众人将萧梁的《文选》“举为辞章之祖”,而章氏整个文史校雠工作的深层动机之一,是试图在时间坐标上将《文选》调整为有为而发的战国之文,从而消解清代义理、考据、辞章严重分离的现象,以补救时世为文之偏颇。  相似文献   

11.
<正>几年前,曾读过周积明先生的文章《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研究》(载《历史研究》1997年第6期)。文中讲到:“文化史的独特思路在于:它自始至终关注的是,是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探寻一个民族的文化性(包括民族的心理性格、性格趋向、思维方式以及长期积淀的若干稳定的观念)是如何生成、积淀、整合、定型的?这种民族性又是怎样渗入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使之表现出民族特色的?正因为如此,文化史研究的重心,理应在精神的物化或物化的精神,在民族精神的‘外显’和‘内隐’。”这篇文章对于文化史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给予了诸多方法论上的指导。几年后,由周积明教授主持编写的《湖北文化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正是在这种研究思路下集结而成的,为我们在文化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学人提供了一个可资学习和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跨文明研究     
当前,一个世界性的学术思潮正在涌现。这一学术思潮,既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反映,也必将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将这一学术思潮概括为“跨文明研究”。清醒地认识这一重大学术思潮并明智地加以对待,恰当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关系的处置,尤其是学术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跨文明研究”是我在“中国比较文学第七次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提出来的,当时在会议上即引起热烈的反响与争论。其后我相继在《中国比较文学》、《学术月刊》、《求索》、《外国…  相似文献   

13.
<正> 余秋雨是哪里人?我们不妨先来看他的简历: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作品包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辞职后潜心写作。争论不休的归属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提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浙江省余姚县桥头乡车头  相似文献   

14.
杨福泉 《今日民族》2021,(12):49-52
由范建华教授主编的六卷本"云南文化史丛书"出版了.这套丛书是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的重点文化工程,由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撰写,自史前时期至近现代,从各个历史阶段、不同层面构筑起较为完整和全面的云南文化史.丛书包括《云南史前文化史》《古滇文化史》《爨文化史》《南诏大理文化史》《元明清云南文化史》《近代云南文化史》,是云南学术研究取得的又一个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1987年7月23日,湖南省哲学学会召开了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与会者就“两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两论”的科学价值、“两论”研究的发展方向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 一“两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关系 与会者认为: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产生于中华民族处于严重危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从理论上反对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危害,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仅  相似文献   

16.
<正> 当我们刚迈进20世纪90年代时,冯天瑜先生和何晓明、周积明先生共同推出近百万言的《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我想这决非偶然所至,或许它正与中华民族现代化的脚步声相呼相应。作为“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中华文化通史”(参见《文汇报》1991年1月6日第2版报道),它确乎气势恢宏,读来启人心智,回味悠长。其主要特色是: 一、建立起科学的文化史认知体系某种程度上说,近十年的文化史研究,实际上与哲学史、思想史、美学史等的研究雷同太多,以致无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一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老子》作些综合性的文化史的考察,就正于方家学者。 对中国文化史前史的考索 我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有一段并无信史可稽、仅为后世所传的“史前史”时期。西周之前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久远的初民生活斗争和意识形态可以从现存的先秦典籍中得到曲折的断续反映,其中《老子》是一块无价之壁。  相似文献   

18.
<正> 余秋雨的主要著作有:《戏剧现代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与《艺术创造工程》等理论作品。秋雨在中国当代散文发展史中留下大名的是《文化苦旅》,以及《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与《霜冷长河》等散文著作,尤其《文化苦旅》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一时洛阳纸贵。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不断有朋友对我说:现在中国的“国学热”真“热”,“已经火得不得了喽!”我问:何以见得?朋友兴致勃勃,有根有据地一一道来——首先是“学术超男”易中天红遍大江南北,他的大作《品三国》大卖,甚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01,(5):49-50
长期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云南省民委高度重视保护、弘扬、发展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圆满完成了一批被列为国家、省级“八五”、“九五”重点规划出版的图书、丛书的组织、策划。出版工作,主要有《云南民族文化大观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云南民族古籍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大型画册《盛世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