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迈进新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新闻传媒的市场竞争也将更趋激烈。省级党报应对竞争,已逐步走集团化的产业化路子,壮大了实力,增强了竞争发展能力。地市级党报由于处的层面较低,区域性较强,同级大众化报纸还不多,报业市场的竞争还不是十分激烈。但随着地市州晚报等大众化报纸的扩容,地市报业市场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地市党报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走产业化的路子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一种必然和现实的选择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各种新闻媒体的传播功能、舆论导向功能、服务娱乐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报业市场的竞争,不仅是记者、编辑在新闻采编方面的竞争,必  相似文献   

2.
2010年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作为我国纸质媒体的一支庞大队伍——地市级党报来说,也同样有她可圈可点之处。2009年,是我国报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地市党报不仅面对上级媒体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他们在挑战中觉醒,在挑战中奋进,在事业发展上呈现出10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以后,外国传媒将逐步渗透国内,国内报业竞争局面将日趋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将考验每一家报纸的命运。地市级党报面临的竞争首先是来自国家级报纸和省报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如果想站得住脚,或者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形势,资源和实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地市党报与国家级报纸及省报相比,劣势是明显的。如地市报没有国家级报纸和省报的雄厚实力,没有他们的人才优势和技术设备优势,没有他们的品牌影响大,没有他们灵活的机制等。但地市报也不应气馁。地市报大部分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机关报,办报时间长,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如《南阳日报》1982年复刊以来,已由过去的每周两期对开4个版小报发展到现在的每周五期、每天8个版的对开大报。  相似文献   

4.
一新闻性是报纸的本质特征,是报纸的灵魂。中国报业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就是对新闻性、对报纸自身特征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报纸之间的竞争,貌似发行、广告、经济实力的角逐,实质上是在新闻采编制作上的比拼,是报纸新闻性的比拼。要闻版更应突出新闻性,地市党报要闻版尤其要强化“新”意识,增强新闻性。新闻性体现在新闻的质和量上,体现在新闻的时效、价值的大小、内容的贴近性,以及后期制作上。我国大部分地市党报,在我国报业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却一直游离于报业市场之外或在报业市场边缘徘徊,办报模式陈旧,新闻观念老化,新闻性弱。地市党…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纸质媒体中,地市级党报是一支较为庞大的队伍。据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秘书处所提供的资料。仅会员单位所办的地市级党委机关报就有314家。然而,地市级党报在走过了昨日的“一枝独秀”、“惟我独尊”的辉煌之后。开始面对国内外强大媒体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地市级党报如何应对中央、省级两级强大媒体的挑战,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求得新的发展,这是摆在所有地市报人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夹路相逢勇者胜,这是军事家得出的成功经验。上有中央和省级报纸,下有县级媒体(尽管近年压缩了不少县级报纸,但就全国而言县级报纸还是一支不小的队伍),处在二者之间的地市级党报可以说是夹路相逢。勇敢正视现实,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地市报就成功就发展,面对竞争大潮徘徊观望,怨天尤人,束手无策,地市报就必然被淘汰被消亡。愚以为,中国地市报人只有在不懈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牢牢树立三种意识,才能在夹逢中突出重围,得到生存发展。自觉扔掉“铁饭碗”多些竞争意识中国地市报的发展步伐几乎与共和国同行。长的已创办50多年,短的也有…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市报的发展已经历了50余年历史,各自都摸索出了一条办报路子,在担当党的喉舌,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社情民意,关注时代信息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党的新闻事业中一支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但随着报业体制的改革,地市级党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党报,不仅受地域所限,而且还面对新型媒体紧逼,以及大媒体集团的地方报所困,加之上级政府对地市级党报实行限版、限价、限量的三限政策,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报业竞争日益加剧。为了争夺更多的读者群,媒体不得不加大信息容量,加快信息传播速度以及拓宽新闻的阅读趣味。然而,一张报纸尤其是地市党报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版面应用新闻稿件来传播更多、更好、更快的信息,提升报纸尤其是地市党报的影响力,笔者认为,新闻创新是关键。新闻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哪里?答案是:始终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坚持新闻工作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后,报业的竞争将会更激烈、更残酷,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地市级的党报,面对国际国内双重的竞争压力,如何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已成了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既然人才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那么加强地市级党报队伍建设就显得特别重要。地市级党报如何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呢?我想应在延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上有所创新。不拘一格广揽人才综观现在的地市级党报的人员状况,可以用喜忧并存、忧大于喜来概括。地市级党报大都有较长的历史,多年来当地党和政府为报社配备了大量人员。这其中不  相似文献   

10.
一、新形势下地市党报主流媒体地位面临挑战 在媒介业发达、价值观多元的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必须有自己的主流媒体,以传达社会主流声音,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报毫无疑问是我国的主流媒体。中央党报是国家的主流媒体,各级地市党报就是区域主流媒体。在我国,党报可分为中央级党报、省级党报和地市级党报,从数量上看,这三级党报约占我国报纸总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三分报业,一分党报,党报始终都是以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承担着主流媒体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现有地市级报纸848家,其中地市级党报310多家,其数量在中央、省和地市三级党报中占了绝大多数。数量众多且直接覆盖一个特定区域的地市级党报被认为面临着极好的发展前景。我国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周末版、晚报、都市报等热潮,在一些中心城市,报业市场已接近饱和。这里报纸数量较多,印量很大,如北京、上海的千人日报拥有量已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在众多的区域性次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报业市场只是刚刚开始发育,市场空间很大。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2005年8月发布的《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认为,在即将到来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国地市报将进一步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竞争日趋激烈,风险与机遇同在。特别是随着中国“入世”在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新闻从业人员“洗牌”的幅度越来越大,“洗牌”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深化报业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努力培养和锻炼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采编队伍,对于地市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不断壮大综合实力,迅速抢占21世纪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一、地市报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无法适应新世纪报业的发展要求。长期以来,大多数地市报受计划经济影响,基本上一直沿袭机关化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模式,形成了与现代报业发展难以适应的封闭、落后状况,严重阻碍了竞争,制约着发展。近几年里,沿海及内地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市报以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报业改革、创新之路,应该说成绩是显著的。但就整体而言,这种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离新世纪高速发展的形势和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之相比,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边远少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传媒业的迅猛发展,报业竞争也异常激烈,地市级党报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笔者以为,必须从观察大局人手处理微观,从把握报业发展趋势入手准确定位、理清思路,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党报的办报宗旨办报,一方面,要跳出“党委机关报”的传统定位的框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遵循新闻运作规则,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报的特点和规律,着力打造党报新面孔,使地市级党报成为一张既服务于党委政府,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新型党报。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新闻事业的白热化竞争,要求摄影报道必须做好策划 (一)新闻媒介激烈竞争产生的新格局使新闻信息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随着新媒介和手机报纸的兴起,全国性和省级报纸在地市影响力的提高,使地市报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新形势下,新闻信息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地市级党报是一张面向基层干部、面向群众的党报。从根本上来讲,地市党报的发展除硬件建设外,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加强队伍建设,这是地市党报发展之本。地市党报要建立起强大的队伍,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专业队伍建设,一手抓业余队伍建设,只有这样,地市党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编辑部进人要把住“进口”关,这是地市党报加强队伍建设的基础,忽视这一点,新闻队伍整体素质就会受到影响,队伍建设速度将延缓,甚至造成日后难以弥合的后遗症。本人在十堰日报编辑部工作十多年,对报社近年来愈来愈深入的人事制度改革感到欣慰,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一支高素质队伍所产生的巨大效应。从1998年起,十堰日报把选人用人的着眼点盯在人才市场上,大胆进行改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面向社会选配编辑记者。凡选调的编辑记者,一律不办理人事调动手续,其档案由本人转交到当地人事中心代管,报社不接受任何人事档案。所选调人员,经过一个时期的实习和见习,参与报社优化组合,竞争上岗。聘任期间同工同酬,在什么岗位,完成什么任务,拿多少报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地市党报同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办好地方党报,必须依靠两支队伍,一支是报内专业新闻队伍,一支是报外通讯员队伍,两者缺一不可。基于此种认  相似文献   

17.
一等奖:(29篇)关注国际动态发掘新闻宝藏强化新时期报纸的服务性浅谈新闻的“返朴归真”地市党报强化读者观念要义地方党报如何办好焦点类栏目关于新时期“三农”报道的几点思考浅谈编辑部的新闻控制策划竞争制胜之宝报纸如何迎接网络时代增强法律意识避免新闻侵权新闻—不同观点群的共享信息资源专版—近十年报纸新闻改革的标尺试谈党报的调产热点报道办好办活党报要闻版地市报如何面对报业集团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坚持党的新旬原则试论“两个满意”的一致性如何跨人网络时代的‘.坎”发现力—记者的生命力联动办报如何抓好新时期经济…  相似文献   

18.
面临媒体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党报确实发生了较大变化,新闻的时效性、信息量、服务性,都得到了一定增强。从市场的信息反馈看,特别是与同是党报的《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等相比较,许多党报无论是从版式还是内容上,还是缺少浓郁的现代气息,贴近市场还是不够。一、地市党报贴近读者与贴近市场是一致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新闻工作者职责所在,但地市党报的导向决非仅限于政治上,也应反映在社会生活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上。  相似文献   

19.
广告经营对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报业竞争正不断从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延伸和扩散。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国内强势都市类报纸在跨区域扩张战略的驱动下,相继涌进地市报市场,争夺地市报的市场空间与份额,由此引发了我国报纸新一轮区域化竞争的热潮。在内陆中小城市,制约地市报广告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广告资源匮乏。由于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总量、市场规模、市区人口、消费群体以及广告市场管理等因素影响,内陆中小城市地市报广告经营受到严重制约,此外,一些本埠有实力的大企业一般在起步初期还有广告投入,一旦翅膀硬了,也着眼于…  相似文献   

20.
地市报的优势在本土新闻,如今已成为地市报人的共识。但是,怎样把本土新闻这一地市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把本土新闻做好、做充分乃至做到极致,是摆在地市报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