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从严治吏;而从严治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完善治吏的法律法规。一是机构设置法制化。进行机构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坚持从严治吏、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同志说:"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如果不搞这场革命,让党和国家的组织继续目前这样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状况,这是不可能得到人民赞同的,包括我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鲜明地指出了党政机关中存在的机构臃肿重叠的问题及其危害性,分析了这一问题的产生同我国高度集中的领导管理体制和其他不合理制度的关系,论证了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如何进行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发表这篇讲话的前后,邓小平同志对机构的问题也多次作过论述,特别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明确指出:“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1982年又指出:“精简是一场革命。……目前这样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状况,这是不可能得到人民赞同的,包括我们自己和我们下面的干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机构改革这件大事。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怎样迎接时代的挑战?怎样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年来形成的教育思想,转变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这里,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化思想政治课的改革。通过改革,解决矛盾,革除种种弊端,推动思想政治课不断发展。恩格斯说:“观念变革是政治改革的前导。”纵观历史和社会进行的每次大变革,无不以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为前导。反映客观…  相似文献   

6.
机构改革不仅是对体制的改革,而且也是人们观念的一场革命。作为政府行为主体———人的思想观念在政府机构改革这一根本性转变中,起关键作用。在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的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必须进行变革。正确的思想是实现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而正确的思想又来源于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邓小平同志人才人事理论是我们在政府机构改革大潮中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的理论基础。早在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党政分开,第二步是权力下放,第三步是精简人员”。并深刻指出:“精简机构是一…  相似文献   

7.
<正>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联系我局机关实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实际,我深深体会到:党中央提出3年内基本完成机构改革、精兵简政的任务,这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彻底改变机构臃肿、层次重叠的状况,革除人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机构改革和机构精简混为一谈。笔者认为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不可否认,机构改革的任务之一是精简机构。但如果仅仅把机构改革看成是机构精简,那就太片面了,这样的机构改革也是不彻底、不成功的。因而,弄清机构改革和机构精简的关系至为重要。机构改革和机构精简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不能把机构改革简单地看作机构精简。一、从引起原因来看:引起机构改革的原因很多。如;机构重叠、职能不清、功能不全、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等。其中任何一个原因都可能引起机构改革,并不仅仅因为机构臃肿才进行改革。即使在机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机构改革和机构精简混为一谈。笔者认为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不可否认,机构改革的任务之一是精简机构。但如果仅仅把机构改革看成机构精简,那就太片面了,这样的机构改革也是不彻底、不成功的。因而,弄清机构改革与机构精简的关系至为重要。机构改革和机构精简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不能把机构改革简单地看作是机构精简。一、从引起原因来看:引起机构改革的原因很多。如:机构重叠、职能不清、功能不全、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等。其中任何一个原因都可能引起机构改革,并不仅仅因为机构臃肿才进行改革。即使在机构…  相似文献   

10.
庄严的昭示     
“改革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的全面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我们一定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把深化改革作为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进一步推进整个事业的关键。……必须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把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深入下去,与此相适应,把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坚持深入下去。”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追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世纪伟人。我们爱戴他、感激他、怀念他,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邓小平理论是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思想遗产和精神财富。在邓小平理论的宏大体系中,小康社会思想是其重…  相似文献   

12.
《大连干部学刊》2014,(2):19-20
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会议背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十五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此时,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乡镇机构臃肿、宏观调控弱化、工作效率低下、人员繁多、财政不堪重负的困惑日趋突出,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工作已迫在眉睫。为此,崇义县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转变职能、减员增效”的原则,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有益探索,立足县情、疏堵并举、统筹兼顾,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干部分流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实行干部分流过程中,该县的主要做法是:1、把握一个根本牢牢把握一个根本:即转变政府职能。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机构改革,精兵减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目前,党政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许多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脱离群众,障碍企业经营机制的  相似文献   

15.
杨永池同志在来稿中谈到: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改革的最基本原则是服从于、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不仅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确立和行政机构的改革成为必然,也为其改革指明了方向。那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这里明确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看作是改革——改革经济体制及相应的政治文化体制。十四大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论述,是根据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理论作出的。早在1985年7月他就指出:“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诈为经济建力的保证,当前改革开放和企业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思想瞰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和党的基本路线为准则,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紧扣“改革、发展、稳定”的主旋律,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从而保证我们事业的顺利前进。以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变的阶段。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江泽民也多次…  相似文献   

18.
朱镕基在全国市县乡机构改革会议上指出,市县乡机构改革是2001年全国改革工作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扎实工作,把这项改革进行到底,绝不能虎头蛇尾。 朱镕基强调,中央对市县乡机构改革的决策是慎重的,决心是坚定的。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机构改革是一项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市县乡在整个党政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系统中处在基础的位置,最接近人民群众。市县乡机关中存在的机构重叠、人员臃肿、角色错位的现象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把“实行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上了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提出要“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抓住时机,推进“公安机构改革和公安工作运行机制改革”适逢其时。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公安工作运行机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  相似文献   

20.
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共行政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 1世纪,中国加入WTO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套的公共行政体制。  一、新世纪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  中国对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认识和定位,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深化的。1 982年,针对行政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机构臃肿,干部队伍严重老化以及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提出了下放权力、精简机构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1 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了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精简人员、提高效率以及克服官僚主义、逐步理顺政府同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