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狄尔泰看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哲学都有着不同程同的弊端,只有效仿康德的理性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他要用"哲学的目的"来从事历史,"用具体的历史内容"去进行哲学.这样做的结果便是有了他的历史主义的诠释学.狄尔泰的历史主义诠释学使得历史性与历史意识重新进入哲学.  相似文献   

2.
李岩  陈静 《理论月刊》2007,3(3):54-56
狄尔泰处于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变的重要时期。他在以往的历史主义的基础上,力求为历史主义提供全新的认识基础。他的历史主义贯穿于精神科学理论中,在为精神科学奠基方面有了新的内涵。研究狄尔泰的历史主义对我们把握他的解释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新解释学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吴炜  李新慧 《岭南学刊》2009,(2):116-120
实证主义否认理解或解释在自然科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否认科学诠释学的可能性,甚至认为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亦可将理解还原为说明。传统诠释学则将诠释学限定在人文社会领域,实际上也否定了科学诠释学的可能性。哲学诠释学或本体诠释学和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哲学在理解与说明、科学与人文、认识论与诠释学之间所设定的僵硬界限,宣告了科学诠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政治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对于柏拉图来说,他想要问的就是正义在城邦之中是何以可能的?施特劳斯不是从解释正义这个概念的内涵开始他的分析的,而是分析了历史上人们对待"正义"这个概念的不同方式,在他看来自然的即为正义。而波普尔则恰恰相反,受到英国科学经验主义的影响,在批判经验主义的归纳法中对基础论的知识论给予了最大的抨击,由此引申至政治哲学领域,批判了历史主义的决定论及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保守传统,捍卫了当代自由及民主制的社会,即他所提倡的"开放社会"。  相似文献   

5.
施特劳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他认为历史主义强调价值标准的历史性,反对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的存在,最终摧毁了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哲学根基,继而导致了政治上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历史主义既是时代的危机,也是现代自由主义的危机.然而,从其根源上看,历史主义反对的是以自然法为基础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它并不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在对德国历史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在政治价值观上实现了自然与历史、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以及尧斯的解释学美学是在"理解"(understanding)的共同主题下展开的,他们将传统哲学美学中的知性概念从服务于理性的工具发展为替代理性的新主题。但三者对审美理解的不同解释使得这一语词经过了从"技"到"道"的转变,凸现了其作为"存在"的非理性、主题性以及通往语言的过渡性特征,解释学美学的现代性由此凸显。  相似文献   

7.
卡尔·波普尔认定人类历史的进程受到人类知识进步的强烈影响 ,因为知识的增长并无规律可言 ,所以人类的历史进程是无法预测的。波普尔过分强调人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还把他的证伪标准论的科学哲学引入到社会哲学的研究之中 ,认为历史主义不可证伪 ,因此是不可取的 ,是伪科学的。他自始至终把历史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完全等同起来 ,他反历史主义 ,自然也反马克思主义。他的极端研究方法自然而然地把他引向了反历史主义的极端 ,因而也就使得他的理论突出尖锐性而丧失了全面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王泉 《传承》2009,(24):106-107
费氏的核心思想是怎么都行,通过对理性中心主义的消解,限制了科学的谮越和科学活动的地盘,其思想含有一定的诠释学成分。他主张各文化之间的平等的话语权,强调科学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才能进步;他提出了历史回复的方法,实际上是效果历史理论;强调科学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是他从人类学方法的特征中觉察到诠释学循环重要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两汉经学与西方诠释学有着很大的差异,却也有着很大的可比性与类同点:"古文经学"(刘歆、马融)的发展阶段比同于西方诠释学的"作者中心论"(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今文经学"(董仲舒、公孙弘)的发展阶段比同于"读者中心论"(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而把今、古文经学的融合阶段"许郑之学"(许慎、郑玄)比同于"文本中心论"(利科尔).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主义是马克思哲学及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无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前提,还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都体现了历史主义原则。马克思在历史主义语境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政治经济学成为科学,也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曹克亮  郭婉绯 《传承》2008,(24):84-85
两汉经学与西方诠释学有着很大的差异,却也有着很大的可比性与类同点":古文经学"(刘歆、马融)的发展阶段比同于西方诠释学的"作者中心论"(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今文经学"(董仲舒、公孙弘)的发展阶段比同于"读者中心论"(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而把今、古文经学的融合阶段"许郑之学"(许慎、郑玄)比同于"文本中心论"(利科尔)。  相似文献   

12.
福柯与西方传统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视角与研究历史的内容截然不同,他批判理性主义的历史观,揭露理性的话语霸权,力图使非理性在真实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福柯运用谱系学方法对起源和历史的连续性进行批判,倡导非连续性与间断性。他还对总体化的历史观进行批判,以消解大写的历史,倡导小写的历史。消解历史主体,宣布"人之死亡"是福柯历史观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生命哲学”,广义地说,是指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潮和知识论倾向;狭义地说,即作为一个严格的哲学流派,则是指十九世纪末在德、法产生的,以狄尔泰、齐美尔和柏格森等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在知识论上,生命哲学最主要的建树是狄尔泰的“理解论”。狄尔泰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克罗齐和柯林武德的“重现说”。柯林武德曾经说,“实证主义可以定义为是为自然科学而服务的哲学”,那么,我们可以说,生命哲学则是一种属于社会科学的哲学思潮。 培根的《新工具》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  相似文献   

14.
王泉 《传承》2009,(12)
费氏的核心思想是怎么都行,通过对理性中心主义的消解,限制了科学的谮越和科学活动的地盘,其思想含有一定的诠释学成分.他主张各文化之间的平等的话语权,强调科学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才能进步;他提出了历史回复的方法,实际上是效果历史理论;强调科学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是他从人类学方法的特征中觉察到诠释学循环重要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主义批判”一文涉及两个理论原则问题,值得商榷。一是历史主义应如何理解。“批判”把历史偶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构主义作为历史主义的“表现形式”,与这一概念的本义相悖。二是“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应如何理解。“批判”一文把这一原则转换为“不理解现在,就不能解释过去”的命题,使这一原则失去了原来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梁春节 《传承》2014,(7):78-79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以往的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同时克服了其片面性和局限性,是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积极扬弃,以真正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真正基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形成了科学的理性观,即实践理性观。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而且马克思的新型理性观本质上就是实践理性观。  相似文献   

17.
萨特“历史人学”思维发端探寻□彭建渝“历史人学”是萨特在他的第二部哲学大作《辩证理性批判》中所企图完成的人学理论新建构,这种人学新理论不再基于一种纯粹的哲学本体论,而是基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实践。探讨萨特“历史人学”的出发点,寻找其思维发端,...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是第一个使现代性成为问题的人。他从思辨和理性的角度观照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落以及现代文明的历史意义问题,在其艺术观、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中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反思意识。他使对文明与人性冲突关系的现代性批判在张扬理性的思路上发展到极致,黑格尔本人也由此成为疏远人类的存在本源最远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20.
哲学诠释学"存在"、"理解"、"语言"三位一体的视域蕴涵了改变语用学研究格局的语言适应理论.对语言适应理论的哲学诠释学解读可以进一步揭示出,语言工具论有其深刻局限性;语境的无限性在于人类世界经验的语言性;语言适应本质上是视域融合;语言具有实践性.语言适应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应从哲学诠释学中寻求理论养分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