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谈论国际关系史料以前,需要在方法论意义上,简要介绍一下迄今最伟大的现代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连同他作为首要创始者创立的史料现当代搜集方法和考证方法。微观探究非常重要。依凭严谨的态度、严格的程序和必要的才智的微观史学探究,构成了历史研究的基石和很大部分内容,而其主要方法就是现代史学的根本方法。这一方法的确立,乃至现代历史学本身的确立,是与兰克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兰克对历史编纂和历史学的首要贡献,在于开创现代史学研究的首要科学方法———严格依据同时代资料(特别是档案史料),连同史学方法的一项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2.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职于兰德公司、美国国务院和乔治·梅森大学,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该校高级国际研究院院长。1989年,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1992年,在前文基础上,福山出版了《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历史终结论”。2003年3月17日,应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邀请,福山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9·11’后的世界:历史依旧终结?”(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ll:Is History Still Over?)的学术讲演。在讲演中,福山教授结合“9·11”事件后新的国际政治形势,阐发了他对“历史终结论”的一些思考。本文即根据此次讲演的录音整理而成,供学界参考,以期引起讨论。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有些是我们不能同意的,为尊重作者著作权起见,本文未加删节,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美国共产主义历史研究历经五波浪潮.前两波浪潮分别推动了反共产主义和为共产主义辩护的两大史学阵营的形成,传统史学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在第三波浪潮中,修正史学逆转传统史学占主导的话语格局,使"反共产主义在学术界走向崩溃";不仅其观点进入历史教材,而且权威历史期刊发表的论文也以此为基调.在第四波浪潮中,传统史学试图借助...  相似文献   

4.
书讯     
《南风窗》2013,(6):96-96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美】巴林顿·摩尔著王茁顾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12月版本书作者是美国当代知名社会学和历史学专家巴林顿·摩尔,他在大量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指出,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而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形态是形形色色的。此书1966年问世后,即在欧美文化思想界引起普遍反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发表于英刊《心智:新系列》(Mind,New Series)1983年1月号(总第92卷第367期)。G.A.柯亨(G.A.Cohen),一位在政治哲学、伦理学和马克思哲学等领域都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哲学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原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历史、劳工和自由》等。他在这篇书评中认同了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但并不认可伍德所论称的马克思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论断,他对辩证法的拒斥反映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了新自由主义的严重漏洞,而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必须纳入三大决定性的进步信念:制度的关键作用,国家参与制度设计以解决利益冲突和提供公共品,以及体现为公平的社会正义—它是一国经济表现的重要指标。在《外交事务》上一篇名为《历史的未来》(The Future of History)的文章中,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指出,尽管援助华尔街带来了广泛的愤怒,但人们并未爆发出对左翼政党的支持大潮。福山把这归因于援助的失败,我赞同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23)
正黑格尔、马克思那个时代,关于中国历史的最系统的知识,都来自法国人冯秉正的《中国通史》。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数以百计,只有法国人冯秉正(J.de Moyriac de Mailla,1669-1748),因为编译了《中国通史》而名垂青史。黑格尔(1770-1831)、马克思(1818-1883)那个时代,关于中国历史的最系统的知识,都来自他的这部书。路易十四派了白晋、张诚、徐日升等6名"国王数  相似文献   

8.
正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是著名左翼学者,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历史学和政治思想史杰出教授,著名欧洲思想史家,代表作有《本雅明:救赎美学》、《存在的政治》、《海德格尔争论集》、《文化批评的观念》、《迷宫》、《海德格尔的孩子们》、《非理性的诱惑》等。他长期持续关注知识分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其近作《东方之风:法国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和60年代的遗产》,标志着他的研究转向左翼知识分子与  相似文献   

9.
J·A·霍布森著的《帝国主义》(本书以及下面各书的详细检索资料见本文附录。——译者注)是一本研究帝国主义的经典著作。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几乎都要参考此书。在1902年的第一版中,霍布森以早期出版物中的材料为基础,阐述了他的帝国主义理论,最著名的是他的“帝国主义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0.
弗朗西斯&#183;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职于兰德公司、美国国务院和乔治&#183;梅森大学,现任约翰&#183;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该校高级国际研究院院长。1989年,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1992年,在前文基础上,福山出版了《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历史终结论”。2003年3月17日,应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邀请,福山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9&#183;11’后的世界:历史依旧终结?”(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11:Is History Still Over?)的学术讲演。在讲演中,福山教授结合“9&#183;11”事件后新的国际政治形势,阐发了他对“历史终结论”的一些思考。本文即根据此次讲演的录音整理而成,供学界参考,以期引起讨论。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有些是我们不能同意的,为尊重作者著作权起见,本文未加删节,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家泰勒·柯文(Tyler Cowen)的著作《大停滞》(The Great Stagnation:How America Ate All the Low-Hanging Fruit of Modern History,Got Sick,and Will [Eventually] Feel Better,E.P.Dutton&Co.:New York2011)一经出版就成为畅销书,被称为当年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柯文也一跃成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在《大停滞》中,柯文指出,  相似文献   

12.
正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是享誉全球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和思想大师。《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以下简称《传奇》)是作者生前整理的最后一本专著。该书于2011年由英国利特尔和布朗出版社出版,同时被翻译为西班牙文出版,2012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再版。2014年3年,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了《传奇》的中文版。读罢此书,深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匠心独运之作。  相似文献   

13.
正爱德华·索亚(Edward W.Soja)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都市规划系教授,著名后现代地理学家,代表都市研究的后现代取向的洛杉矶学派的领军人物。除《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之外,还著有《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1989)、《第三空间》(1996)等著作。索亚认为,城市化经历了城镇化、大都市化再到区域城镇化三个阶段,他反对用后城市化、后工业化、后资本化来描述当代社会,强调城市与空间的优先性。在《后大都市》中,索亚尝试用一个更加广泛的、  相似文献   

14.
英刊《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2010年第63期5/6月号刊登了瑞典著名美学家、文化批评理论家斯蒂芬·乔森(Stefan Jonsson)的文章《普世主义的意识形态》,探讨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普世主义问题。文章认为,普世主义在今天已经沦为一种意识形态,并扩展到政治、文化、艺术、哲学等诸多领域,作者还联系巴里巴尔、沃勒斯坦的观点对文化多元主义等公共热点论题进行了深刻而富于历史色彩的回应。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学界的一种新气象。历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特别是世界史学者有意识地跨越学科界限,参与到国际关系研究中来,为当今世界问题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为崛起中的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考。那么,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的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状况何如?如何评价这一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如何看待其未来发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刘德斌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史、英国学派理论和公共外交等,著有《美国世界战略》和《撒切尔夫人传》,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二版),主译《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等。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他与著名学者费正清、作家赛珍珠等人一同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实属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亚洲通;也有人说,左倾观念成为阻碍他事业发展的羁绊,称他是"间谍""特务""中国共产党的同情者".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从来不缺少世人纷乱甚至相互对立的评价.他的名字叫托马斯·亚瑟·毕森,他撰写了一部足以媲美《红星照耀中国》的著作——《1937,延安对话》.此书于1973年在美国出版,直到近期得到美方授权后中文版才在中国问世.  相似文献   

17.
为墨索里尼辩护 9月11日,一贯口无遮拦的意大利总理贝鲁斯科尼又口出胡言,震惊欧洲舆论界。英国《旁观者》杂志发表了采访他的文章,文章中他为二战期间意大利的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进行了“辩护”。当时,记者问贝鲁斯科尼,伊拉克前独裁统治者萨达姆·侯赛因是否可以与墨索里尼相提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4,(24):94-94
<正>正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或者组织来说,年年可能都是"万历十五年",所有国家的领导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万历十五年》这一部警世之作,并且真正理解这本韦的含义。已故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是一部诡异的作品。整部书描写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几个人物的故事,从万历皇帝本人到他的两任首辅(张居正和他的继任者申时行),他最著名的军事将领(戚继光),明朝最为后世称道的官员(海瑞),和一位有点近乎癫疯的诗人加哲学家(李贽)。全书读起来就像传记小说,而不像一部严肃的历史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18日的《纽约时报》发表了米奇科·卡库塔尼题为《一个强大的金球性大国及其显而易见的继承者》的书评,对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最近出版的《帝国:不列颠世界秩序的兴亡以及全球性大国应汲取的教训》(Empire:The Rise and Demise of the BritishWorld Order and the Lessons for Global Power,ByNiall Ferguson.392 pp.New York:Basic Books.)一书进行了评述,认为该书是在为英帝国进行辩护,并实际上是在怂恿美国充当当今的帝国。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按照唐德刚的说法,自古以来,中国便存在口述历史(Oral History)。而“口述历史”的历史至少可以推到“荆轲刺秦王”。司马迁的《史记》,很多章节便是依靠古人的口述写就。什么是口述历史?美国作家唐诺·里齐(Donald A.Ritchie)在《大家来做口述历史》一书中给了一个学理上的定义:“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汇集传记者谈自己关于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的一些个人观点。口述历史访谈就是一个准备完备的访问者对受访者提出问题,以录音或影像的形式问答,当然,同样会整理成文本,以便于流传”。如果我们承认中国自古以来存在着口述历史与口述神话,就不难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