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缅边界问题,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解决的边界问题, “在亚洲树立了一个范例”.把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作为“典范”,是由于中缅边界上的问题最早突显出来,而缅甸代表了周边小国的想法,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以安定其他周边国家.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中国首先提出南段、中段、北段边界一揽子解决的原则性建议,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中缅边界问题提出后,引起国内各界人士的普遍关心,有些人提出了尖锐意见.针对国内的反应,中央做了大量说服工作,有效地统一了各方面的思想.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说明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正确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为解决中国同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边界问题提供了范例;这些边界问题的解决,又消除了国际上一些人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对中国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国土广袤,拥有漫长而复杂的陆地边界和海洋边界,鸦片战争之后边界线频繁变化,并遗留下若干历史悬案。与历史学的其他领域相较,国内学界关于边界史的研究比较滞后,从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起步。近代边界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有1934年葛绥成编著的《中国近代边疆沿革考》、2007年吕一燃主编的《中国近代边界史》等。而关于当代中国边界史的研究由于种种因素所限,长期以来未见通史  相似文献   

3.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4,(6):28-29
正中共中央为何把解决中缅边界纠纷作为处理边界问题的范例在新中国历史上,中缅边界是中央着手解决的第一个边界问题。中央之所以选择以中缅边界作为处理边界问题的范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周恩来曾经讲过:"边界问题是帝国主义侵入东方后遗留下来的,很复杂。无论是勘界、竖  相似文献   

4.
(1)196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登载: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政府总理吴努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着重解决两国边界未定界问题,从而揭开了发展中缅友谊的新篇章。缅甸总理吴努刚回国,便发来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从速访缅的函电。  相似文献   

5.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为了保障中缅两国勘界工作的正常开展,应缅甸政府请求,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反动集团武装,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  相似文献   

6.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残军,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7.
缅甸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一直都是影响中缅关系的一个因素,其不仅影响我国边境安全,也对中国在缅企业形成打击。而2015年10月15日缅甸停火协议的签署对中缅两国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缅甸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对当前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我国西南边境的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缅甸接连受挫.中国企业在缅甸的尴尬处境告诉我们,必须看到缅甸政治形势和市场的复杂性,用全新的战略思维去看待中缅关系.只有加强对缅甸问题的研究,转变对缅甸的传统看法,规范涉缅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华侨作用,注重当地民众利益,强化高层对话机制,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好中缅问题,实现双方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9.
<正>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位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反动集团武装,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中缅2186公里长的边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睦邻政策为基础,通过"互谅互让"的友好协商和外交谈判,正式划定、勘定的第一条明晰的陆地边界线。长期悬而未决的中缅边界问题一朝得解,不仅彻底清除了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障碍,而且为新中国政府循此路径,全面、彻底地解决与邻国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系列双边陆地边界问题,树立了一个"率先垂范"的成功样板,遗留给我们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萧田 《前线》1960,(19)
中缅边界条約的签订为亚洲国家在五項原則的基础上和平共处作出了更好的榜样,也为在世界各国和平解决国际爭端树立了光辉的范例。我国和緬甸联邦之間的边界条約,于十月一日在我国人民欢庆国庆佳节声中正式签字了。中緬两国人民热烈庆祝这个条約的签訂。由于签訂了这个条約,中緬两国历史上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长期悬而未决的极为复杂的边界問題获得了  相似文献   

12.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残军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13.
国防 《党建文汇》2005,(9):46-46
缅印告急英求助中国 1941年12月7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同一天,日军第15军侵入泰国,随即集结在泰缅边境,进攻缅南重镇毛淡棉。日车入侵缅甸是其进攻东南亚的最后一战,旨在切断中国在西南惟一的国际通道、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  相似文献   

14.
绿竹 《世纪风采》2011,(7):38-43
一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和睦发展是共同的愿望。在全球背景下,中缅两国应从战略的高度弘扬人文地缘优势,进一步发展中缅经济文化关系,谱写中缅和睦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解决边界问题的典范──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廖心文秋天,是北京最美好的季节。1956年的秋天,周恩来在北京迎来了中国西南邻邦的友好使者、缅甸联邦反法西斯自由同盟主席──吴努。吴努访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和中国领导人商谈,如何尽快解决中缅两国的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7.
缅甸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邻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中缅边境地区投资环境还存在人口素质较低、边境管理不够规范、缅方政治经济不稳定、缺乏长期稳定的互信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毒品艾滋病危害、赌博顽疾难以根除、司法障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20年1月17—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这不仅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时隔19年再次访问缅甸,而且是中国领导人一次专程访问一个周边国家,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非常罕见。习近平主席新年首访缅甸,是党中央着眼外交全局采取的一次重大周边外交行动。此访时间虽短,但日程紧凑,成果丰硕。访问中,习近平主席出席了12场活动,见证签署达成29项各领域合作文件。中缅双方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共同打造中缅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3,(3):46-49
因近日缅甸北部的战事,让中缅边界、高黎贡山里的独龙族聚居地的引起大家关注。这个被史书称为"太古之民"的民族,是我国一个与世隔绝,因女性"纹面"才为外界所知的民族。在20年前,他们还不知道使用货币,习惯于原始的物物交换,这里至今保存着最完美的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缅两国曾设想协商解决缅甸华侨的"双重国籍"等一系列问题,但最终没有达成双边协议,形成了既默认遵照缅甸法律、又基本实现平稳过渡的特殊结局。缅甸华侨国籍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国际背景下新中国的侨务政策、中缅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与缅甸华侨社会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新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和缅甸华侨社会的转型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