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属灵的冲突来自属物的冲突--东南亚宗教冲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将是21世纪困扰人类社会最复杂的问题,东南亚是一个多宗教的地区,婆罗门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都曾经在东南亚盛行一时,东南亚国家在独立以后,一些国家内部的宗教冲突一直连续不断,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泰国南部地区穆斯林和佛教徒之间的冲突;70、80年代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冲突和90年代末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之间的冲突,导致社会的激烈动荡,带来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损失.本文通过分析60年代到90年代在东南亚地区发生的不同宗教教徒之间的冲突,阐释产生冲突的历史渊源,并从制度的角度观察精神世界的冲突.笔者认为属于精神层面的宗教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一些制度层面的失误.因此,解决宗教冲突的关键并不是单纯地针对精神层面的因素,解决宗教冲突的外部原因比解决宗教的内部原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缅甸政治转型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不断深入,一股佛教极端主义浪潮随之高涨,成为社会冲突与局势动荡的催化剂。缅甸佛教极端主义是缅甸现代政治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多元主义恐惧症",其作为一种政治修辞成为执政者建构统治合法性的工具。但这一现代性宗教现象并非凭空出世,缅甸佛教悠久的入世传统是其根源与土壤。本文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视角来解读缅甸佛教极端主义,试图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其踪迹,并在现代缅甸政治转型的场域中探讨其发生学的动力与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2017年8月25日,缅甸若开罗兴伽救世军与军警发生了进入21世纪以后最激烈的冲突。这轮罗兴伽人危机是宗教与族群冲突危机、安全危机、难民危机、内政危机和外交危机的综合体,引发缅甸内外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内外重重压力,民盟政府和军方多管齐下,打击若开罗兴伽救世军,维护稳定,重视解决若开邦难民安置、冲突后重建与发展问题。此轮危机原因复杂:若开邦的罗兴伽人穆斯林与若开族佛教徒历史积怨颇深;当地发展落后,争夺有限资源导致双方利益冲突激化;若开罗兴伽救世军军事和组织能力较强;政治转型导致社会高度自由化,网络发展迅速,加剧极端言行的传播扩散;政府在解决罗兴伽人问题上收效甚微;西方强力干涉缅甸内政,导致缅甸限制国际机构对若开邦开展援助,加剧人道主义危机。罗兴伽人危机是持续恶化,还是朝着解决的方向好转,取决于缅甸政府、军方、佛教徒、穆斯林等国内各方力量能否良性互动,取决于缅甸能否与国际社会开展良好合作。  相似文献   

4.
缅甸历史上曾经施行严苛的宗教管理制度,压制了宗教族际对抗。脱离殖民统治、获得政治独立后,缅甸国内宗教族裔群体间的紧张局势并未得到缓解,敌对情绪反而因政治氛围日渐宽松而上升。缅甸的宗教传统为境内族际宗教冲突提供了合法性。缅甸一些政治精英刻意引导民众将当前社会发展的矛盾迁怒于特定宗教族裔,煽动宗教仇恨。部分神职人员则默许信众宣泄宗教暴力。缅甸宗教少数族裔由于缺少社会资本,难以改变自身境遇。随着近年来缅甸国内政治日趋稳定和国际地位正常化,缅甸上座部佛教在宗教冲突中的角色成为外部世界关注的新焦点,宗教冲突本身也因此有望得到国际社会透明和有效的调解。缅甸族际宗教冲突为文明冲突论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5.
缅甸是一个族群状况复杂的国家,族群问题在缅甸政治中占据重要地位。独立运动时期,缅甸各民族的团结被放在了首要地位,并通过《彬龙协议》相互约定独立后采取民族自治的联邦制。但是,独立后的缅甸政府却在联邦制和民族自治上有名无实,相反强调"一个种族(缅甸族)、一种语言(缅甸语)、一个宗教(佛教)"的强制民族融合政策,这直接造成了国内大规模的族群冲突。2003年8月缅甸政府推进民主转型以来,族群冲突依然成为阻碍民主转型的重要障碍,甚至还将完全逆转民主转型,如何解决该冲突成为当前缅甸政治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印尼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冲突的根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后 ,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再次席卷穆斯林世界 ,伊斯兰势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 ,成为 2 0世纪末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东渐影响着东南亚局势的发展。印尼作为世界最大穆斯林国家 ,在世纪末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 ,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总爆发。民族宗教冲突是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之一 ,而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冲突又是宗教冲突的焦点。探讨印尼宗教冲突的根源 ,有助于了解印尼局势的发展 ;解决印尼宗教冲突 ,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稳定 ,这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佛教是当今印尼政府承认的五大宗教之一。目前印尼佛教徒有一百多万人,主要是华人。佛教在印尼有悠久的历史。它与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影响密切相关。探讨印尼佛教的历史和现状,有助于对印尼文化史、中印(尼)文化交流史和印尼华人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泰国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仗着不少伊斯兰国家的援助进行反对佛教徒同胞的斗争,穆斯林要求有自己的一个独立于曼谷之外的国家。一伙全副武装的人拦住一辆行驶在通往泰国南端的陶公府和北大年府公路上的汽车。旅客们被迫一列队形的站在公路两旁。穆斯林在左边,佛教徒在右边。“真主是不可战胜的,真主是伟大的。”拦路人对着佛教徒吼叫“跟着说!”可是那些不相信真主万能而认为佛善良的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缅甸佛教青年协会产生的背景、诞生及其活动的论述和分析,本文认为:缅甸佛教青年协会在缅甸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即它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民族主义性质的组织;它对缅甸人民民族主义意识的普遍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它缅甸人了解和认识了缅甸以外的世界,使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发展之初就与世界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尤其是与亚洲的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另外,佛教青年协会的性质及其活动使得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打上了宗教的深深印痕,该会的领导策略和方法也为以后的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缅甸军政府的转型出于国内外压力。转型后的文官政府在政治体制上有民主化变革;在行政人事上实行文官主导、军人公务员并存的体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扩大了民族自治权;在宗教治理上延续了对佛教的控制;保留了军人的主导作用。缅甸文官政府政治前景不容乐观,但其对民主制度的规定与对合法性的追求,也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缅甸罗兴迦人问题的历史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罗兴迦人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复杂的历史背景,引起世人普遍关注.本文试图就国际上存在争议的罗兴迦人身份问题、若开穆斯林与佛教徒的历史纷争以及罗兴迦人的发展脉络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2.
当前缅甸政治转型对中缅关系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不对称权力结构和本体性安全的视角,对中缅双边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进行理论探索,分析缅甸对中国产生依赖性与离心力的结构限制。本文认为,缅甸对中国形成既依赖又偏离的两种倾向是由中缅不对称结构关系决定的,在此结构下缅甸对自身本体性安全的关注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政治转型后的缅甸在对中国的依赖与偏离的博弈中孰强孰弱,主要取决于不对称权力结构中缅甸的本体性安全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3.
佛教大国的穆斯林陈开明泰国是一个佛教大国。在大多数人眼里,泰国使人联想到的是穿番红花袍的和尚,寺庙大钟和佛塔佛像。然而实际上与佛教并存的还有另一个不同的宗教———伊斯兰教。泰国有2300多座清真寺,其中100多座建在曼谷。几世纪以来,泰国的伊斯兰教一...  相似文献   

14.
缅甸的佛教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佛教是缅甸的国教 ,在缅甸已有上千年的传播历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佛教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方方面面 ,成为缅甸民族文化的核心。佛教随着时代的变迁 ,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它在缅甸的发展壮大与统治阶级的扶值、崇信密不可分。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缅甸佛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缅甸已被公认是上座部佛教在东南亚传播的最早和最重要的基地,上座部佛教在缅甸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代,上座部佛教一直同王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政、教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缅甸封建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本文试对缅甸蒲甘王朝时期政权与教权(上座部佛教)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分析和探讨,理清其沿革发展的脉络,揭示缅甸蒲甘王朝时期政教关系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缅甸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教关系作些铺垫。  相似文献   

16.
缅甸佛教的现状李晨阳上座部佛教传入缅甸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封建社会,佛教一直长盛不衰;在佛教受压制的殖民统治时期,佛教民族主义是缅甸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思想旗帜。1948年缅甸独立以后,在吴努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佛教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缅甸和泰国...  相似文献   

17.
储殷  唐恬波  高远 《欧洲研究》2015,(1):1-20,165
有关欧洲穆斯林问题的大量研究,往往都关注穆斯林群体在西方世界中身份的建构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紧张关系。但这些分析可能恰恰制造了某种盲区,因为它忽略了文明冲突表象下的阶级问题,也忽视了少数族裔的极端暴力行为所具有的政治意义。本文认为,今日欧洲的穆斯林问题,不仅仅是宗教导致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怖主义问题,而且还是福利国家中的阶级压迫以及西方代议制民主危机的结果。所谓文明冲突,很可能是少数族裔、移民群体无产阶级化的结果,而不是源于欧洲穆斯林整合困境的深层次的原因。而从阶级分化这一因素出发,我们可以摆脱将宗教视为自然属性的偏见,从而深刻认识到伊斯兰教对于外籍劳工在经济、文化和社会联系上的意义。宗教和身份与其说是人的自然属性,不如说是成长于特殊经济基础之上结合独特文化元素的产物。因此,以一种基于阶级、身份等多维度而展开的更为丰富立体的视角来分析欧洲穆斯林的问题,将有助于研究者摆脱简单的印象式、描述式研究的局限,从而避免倒因为果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世俗性与现代性之间的相互关联主要发生在欧洲,二战之后欧洲加速进入世俗化过程,宗教观念日益淡化。然而,随着穆斯林移民与身处的欧洲基督教文化圈之间的宗教文化冲突增多,宗教日渐回归公共领域,成为显性的争议性政治话题,“宗教的复兴”使得经典世俗化理论遭到普遍质疑。本文的重点在于从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后世俗化社会概念的内涵出发,考察宗教与社会在欧洲的特殊关系,进而把握当下欧洲社会在文化和宗教多元化背景之下的时代特征,研判它是否已经进入后世俗化社会。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泰国不断有佛教介入政治冲突的事件,佛教积极介入政治的方式是僧人干政,消极介入的方式是以接纳政客出家的方式为其提供庇护。从政客角度来看,是为了获取宗教庇护、积累功德以及保护自身名誉;从佛门人士来看,是为了在政治斗争中利用宗教身份为自己迅速树立权威;从佛教教义和佛教在泰国的本土化特征来看,佛教论证了国王的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从根本上与政治相连。泰国的佛教在历史舞台中展现出功能性和世俗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佛教介入政治冲突事件提供了土壤。泰国佛教观念留出的阐释空间为佛教赢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断被人们用来建构泰国社会的象征权威,这是催生出政教乱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缅甸穆斯林的组成及其与云南伊斯兰世界的融合,文章还分析了他们的穆斯林身份在适应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