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价值观与当代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与人伦合一、知识与道德融合、宇宙法则与治世规范统一、“必然”原理与“应然”判断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运思方式,这种运思方式的终极理论指向就是探讨价值问题和建立价值观念。从而使价值论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也成为中国哲学相异于西方哲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论视界,主要不在于探讨价值的一般原理,如价值的本质、特性、分类和评价等等,而着重于论述人应该追求什么价值,人应该怎样生活才有意义,即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思考的重点。中国古代的儒、墨、道、法各派哲学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由此而…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中国古代理想人格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想人格学说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博大的胸怀.以孔子的理想人格为研究对象,从孔子理想人格具备的基本品质、其成为可能的内在根据以及理想人格的修养工夫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价值问题,不仅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广泛实用的现实问题,而且是学术界争议颇多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在我们国家,特别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不论是价值根据、价值取向、价值选择问题,还是价值标准、价值评价、价值实现问题,都成为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赵馥洁教授所著《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一书,剖析中国哲学史上各派思想家的价值观,挖掘传统价值论的宝藏,使之系统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传统哲学价值论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是冯友兰诞辰125周年,逝世30周年,特以此文以致纪念。20世纪90年代,冯友兰撰著和出版了《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亦即《中国现代哲学史》,被学界一些朋友称为冯友兰"回归自我"的代表作。冯友兰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总体上是"接着"前六册讲的,有连续亦有超越,并形成了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自身特色,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诠释框架和评价标尺,规定了独到的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开端,从广义的哲学史定义出发展开叙述,用"双维"标准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进行分类,对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的"理学"和"心学"进行了逻辑化分析,但冯友兰对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现代中国哲学史的开端、现代"理学"的界定、现代"心学"的谱系等。探讨这些问题,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认知,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以及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范式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策略思想,无意中开创了“君人南面之术”(《汉书·艺文者》)的先河,对后人领导策略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研究老子的策略思想和策略艺术,对于发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古为今用,进一步提高现代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不无价值。 老子的策略思想是极其丰富的,表现在“无为而无不为”,“以静制动”,“以虚代实”,“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退为进”,“以后取先”,“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等诸多方面。本文仅就老子的“柔弱”“不争”的策略艺  相似文献   

6.
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这个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刘少奇同志对这一学说的思考和探索,是特别值得研究的。他阐发关于两类矛盾思想的谈话、报告、文章、笔记很多,《刘少奇选集》下卷中收入的就有三篇,最早的一篇写于一九五一年。他不仅循着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客观逻辑,较早地思考了区分两类矛盾的问题,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很多独创之处。  相似文献   

7.
邹富汉  唐姝 《理论探讨》2006,11(6):49-51
老子、道家学说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意蕴,它包括“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思维,“正言若反”、“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思维方法,“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思考。由此建立起来的自然无为、谦下不争、贵柔守静的人生处世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对消解现代人媚俗、浮躁、功利、浅薄的心态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岳霖所谓“第二种态度”从事“中华哲学史”研究,始终不移地把“中华哲学”当作“中华特有的哲学”,把“中华哲学史”当作“中华哲学的史”.其《中国哲学史讲义》等著述,是一项专门凸显中华哲学特殊性的“中华哲学史书写”.此种书写之哲学基础,就是当时流行欧西的“知识社会学”,以及他本人“接着”欧西所创发的“知识文化学”.他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乃是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2)
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三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卢梭、密尔的参与思想进行梳理,考察古典伦理政治观下的参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权利政治观下的参与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折中调和政治视域下的参与思想:密尔的代议制政府理论,以及三位思想家对“参与”与“民主”之间关系的理解。以上论述“参与”重要性的理论都从一个侧面形成了民主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尽管不受限制的参与可能导致的暴政或极权政治的后果令思想家们谨小慎微,但他们仍提倡不同程度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天人关系的一个重要命题,先秦两汉时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天人合德”。“天人合德”为伦理道德价值提供了本体上的根据,而其最终目的是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儒家的基本思路是把对圣人、人君的期望和要求投射到天的上面,然后再让君主通过内心修养或外表效仿来达到与天合德,以增强这种要求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辩证汲取了先前思想家有机体学说的思想养分,是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演化图式的高度浓缩。其历史生成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莱茵报时期、唯物史观形成时期以及唯物史观深化时期。这一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依据和方法论基础,当代中国发展在基本立意、价值取向、运行机制、认识方法等方面延展了其思想蕴含。理解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历史生成和当代延展,对于不断丰富社会演化图景的认识具有重要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全新的执政理念,其理论源头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本主义思潮,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以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标志,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并将进一步展现出新的走向,即从政府权力中心走向公民权利中心,从经济增长主导走向社会发展主导,从社会价值本位走向个体价值本位。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一生的学术活动基本上是围绕着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清理和反思来进行的,他终生所要探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以哲学史为中心的东西文化问题。奠定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地位的,主要是他 30至 40年代创立的新理学。   冯友兰认为,他治哲学,先是“照着讲”,后是“接着讲”。所谓“照着讲”,就是治哲学史。冯友兰自 1928年起,即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至 1934年,先后出版了《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卷。贺麟曾说, 30至 4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最突出的成果,一是胡适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略论人的本质的塑造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历来是中外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但在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并没有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了旧哲学对 人的本质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人的本质观,实现了对人的本质认识上的一场革命。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对于在新的时期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四有 ”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之前,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从人性角度探讨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看成是一种 天生的固有的自然属性。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子认为,人生而具有“四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从对人的科学理解开始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2011年6月11日,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出版暨以人为本理论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召  相似文献   

16.
一、人生科学的由来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从两千多年前就已开始。“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中国古代先哲关于人生和自然界关系的一种观点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格言“认识你自己”表明人类早就有认识人生的要求。伴随历史前进的脚步 ,各种人生学说可谓百家争鸣 ,但在中国尤以儒家学说在历史的变迁中始终保持着生命力 ,直到如今还在中华文化发展走向上具有影响力 ,深深地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尽管中外人生理论层出不穷 ,但是真正把人生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则是近些年来的事情。创造人生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自然界最早成为…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人依赖"天赋能力"的理性对自身和世界生存与发展问题坚持不懈地哲理思考、批判反思的智慧之学.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教学,而哲学教学就是哲学史教学.哲学史教学分为析明--引导、互动--交流、自得--创新三个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8.
反哺稷下     
孟鸿声 《民主》2006,(3):45-45
现代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当人类的大脑进化发展到公元前 8-2世纪的时候,人类开始了哲学思考,比如人为什么活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以及人和社会、天地之间关系的终极问题,这标志着人类的智慧进入了“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代的轴心地域是中国、古希腊和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史教程》是为适应各级党校教学和广大干部自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以及现代哲学的需要,由中央党校和山东、江西、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党校的中哲史教师编写的. 该书同已出版的同类读物比较,有以下显著特点:第一,时间跨度大.上册为古代部分,由远古时代至1840年鸦片战争,下册为近现代部分,由1849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即由孔夫子到毛泽东,打破了中国哲学史的教材由孔夫子到孙中山的传统格局,勾勒出中国哲学思想从古  相似文献   

20.
车雪琴 《学理论》2009,(17):225-226
一提起古代教育。我们不能不提起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孔子首创了“学而不厌,侮人不倦”,“启发武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思结合”,“由博返约”等各种教学理念,特别是他的“仁”政学说,无论是对当今的教育还是国家统治,都具有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更进一步说,对素质教育的提高。道德的建设。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广泛的借鉴意义,本文仅从孔子教学思想这一点入手,力图探索孔子教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