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张瑞松,地道的70后,干事执着、艰辛的创业让他走上了致富路,连续多年被四师六十七团评为自营经济先进个人、多元增收先进个人、科技致富能手等。立志创业多种经营张瑞松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2003年参加工作,成为六十七团三连的职工。他边种植边想: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方便省力,如果自己也能从事机车作业,不但自己种植省力,还能给其他职工干活挣钱,增加收入。张瑞松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就开始专研农  相似文献   

2.
正从中专毕业到种植能手,再到全团收草经纪人、多元增收路上的的带头人,这些年凭借"农业种植、农资经营、草业经纪人"的多元增收途径,37岁的骆强成为团场远近闻名的多元增收致富典型。骆强是第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四连的一名职工。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军垦第二代,他的梦想是不仅自已拥有私家车住楼房过上好日子,还要让连队的职工和他一样利用多元增收去致富。1991年,不满20岁的骆强中专毕业后,带着梦想回到了连队,想在连队大干一场,但因为刚参加工作,没有种植  相似文献   

3.
今年48岁的乔汉是农十师一八二团十一连一名普通的职工、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从河南洛阳老家来新疆并扎根边疆的中原人,从1999年4月参加工作后,他就一直在一八二团十一连承包土地,参加工作近13年来,无论从大田管理盈利百万元到致富后不忘帮扶连队的困难职工,他都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默默无闻地奋斗在农业连队第一线。2009年7月,由于他积极要求进  相似文献   

4.
"没想到从南方引进的樱桃树在我们边疆地区结出了这么多果实,这多亏了团工会的领导……"近日,五师八十六团设施农业经营户郭永敏告诉笔者。在八十六团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团工会主席买买提依明和他的同事们被职工们戏称为"科技信息红娘"。近两年,八十六团工会鼓励、引导职工在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谋求致富路,大力推广大棚油桃、大棚樱桃、礼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48岁的唐百征是十二师二二二团一连的一名职工,1995年参加工作,200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连队的种植大户,他承包土地种植小麦和制种600余亩,购买了两台大马力机车,既从事土地种植又为连队提供农机服务,每年收入都达30余万元,是连队有名的致富能手。"只有自己有能力,才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唐百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他作为连  相似文献   

6.
2月28日,春节刚过,在灿烂的阳光下,四十多岁的王雷正在自家的枣园里忙碌着。平整土地、加固边墙……虽然天色很冷,寒气逼人,但王雷却大汗淋漓。王雷是农三师五十三团良种连的职工,种植了20亩枣园。这几年,他积极参加团连举办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2017年从青海招录为一师四团四连的新职工,团里为我分配了一套新楼房,2018年我种植了80亩辣椒,年收入八万多元,这在老家是不敢想的。我对目前的工作生活十分满意。"3月9日,四团四连新职工李基农高兴地说。李基农所说的新楼房,是四团安置近两年招录新职工的一项新举措。该团为在团场参加工作的新职工分配一套约60平方米的公  相似文献   

8.
正蒲丽华是农二师二十七团四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她坚持科学种田,科学管理,从而成为该团一名"科学种田致富户"的典型。蒲丽华是2004年参加工作的新职工,头两年,由于经验不足,收入不理想,毫不气馁的蒲丽华靠着自己的勤劳苦干,不断摸索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的技术,积极参加团连  相似文献   

9.
农一师五团职工杨国强做梦也没想到,他在8分地的温棚里种植黄瓜收入达3万元。这是他参加科技培训,依靠科技种植的结果。 2001年8月份,该团党委和工会对职工群众实用科技状况作为一个专项内容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职工急需增强科技意识和加强实用技术培训。这年年终,该团制定了职工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方案,并付之实施。该团党委和工会以团科委、党校等职  相似文献   

10.
今年55岁的于必强,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九连的一名大田种植工,同时他还担负着连队7斗泵房的工作。于必强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经人介绍,于必强和本连职工刘庆芬结婚了。在和刘庆芬结婚之前,他就了解到爱人的父亲去世得早,是这位坚强的母亲把他们5个孩子拉扯大,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近年来,一师十团通过加大种植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引导职工发展特色经济种植,想方设法支持帮助职工多渠道增收。十团苗木基地职工张跃丽承包1个温室大棚,面积0.9亩,种植油桃。去年5月他种植的大棚油桃上市,批发价每公斤30元以上,1个棚产油桃2000公斤,卖了6万多元。苗木基地职工吕银花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新果品的优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七师一二六团九连农业职工马全喜抓住机遇,主动出击,走上了农业种植、农机作业的多元增收道路。通过精心管理,用心经营,每年经济收入达到了80多万元,成为一二六团一名响当当的致富能手和致富先进典型。1985年,马全喜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人口多,经济贫困,他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1986年,他在一二六团八连报名上岗,成为连  相似文献   

13.
正养殖、餐饮、装潢,这三个不相关的行业能集于一人,这对于团场职工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二师三十团六连职工岑少伟却通过这三个不同行业实现了自己的增收致富梦。岑少伟夫妇2002年从河南支边来到三十团,先后在七连、六连从事农业生产,夫妻俩吃苦耐劳,懂得科学管理,近几年,种植的100余亩棉花每年也有六、七万元的收入,生活上很充实,但岑少伟没有满足于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一师十团四连职工徐云义有个愿望,那就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致富梦,他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成为十团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 今年46岁的徐云义在90年代初来到十团四连帮人拾棉花,拾完棉花后,和他一起来的人,因无法适应本地的艰苦条件纷纷离开,他却留下来了,参加土地承包.由于他勤奋好学,掌握了植棉技术,第一年承包棉花就获得高产,纯收入达2.5万元.当了万元户后,更加坚定他留下来创业的决心,准备在塔里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实现自己致富的梦想,他就把自己的户口从四川迁来落在四连,在团场扩招职工中,他成为一名团场职工.后来,他连续多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获得高产,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成为十团小有名气的“植棉状元”.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七师一二九团二连职工蒋琼,3月18日我参加了由团宣传科、工会、团委、妇联联合举办的《心怀感恩,真诚奉献》演讲会,全团26个单位参加了此次演讲会,我是二连推荐的参赛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花开春满园》,能够与大家一起弘扬"感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感到特别的荣幸和喜悦!1994年,20岁时我从四川老家来到了一二九团十三连打工,2000年,  相似文献   

16.
吴新华,1985年参加工作就在农四师六十七团四连种植啤酒花,由于从小右手残疾,从事农业生产比较困难。1991年,当时只有25岁的小吴,找亲朋好友借来4000元钱,在团场商业街租到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五师八十六团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该团工会主席买买提依明和他的同事们被职工们戏称为"信息红娘"。只要是有利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科技信息,大伙儿总是能从他们那里得到。近两年,团工会鼓励、引导职工在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谋求致富路,并以乌鲁木齐等城市周边师团和南疆师团实施"南果北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为实例,努力做通承包户的思想工作,并带领承包户共同学习了实用种植技术,通过实际对比和科学依据,消除了广大承包户种植的顾  相似文献   

18.
素质工程     
农一师五团把着力培养学习型农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当作职工增收的重中之重,靠职工科技素质的增强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进程。该团建立了团、连、班组、户四级联动  相似文献   

19.
于辉是1992年许多上岗青年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换来了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的殊荣。 1996年,于辉被农十师一八八团领导相中,调入该团十连任连长。当时十连28名职工种植了700多亩小麦和300多亩油葵,团给十连补亏9万元。他带领职工种植水稻,开荒洗碱,当年就实现了减亏的目标。为了尽快摆脱困境,他于1999年  相似文献   

20.
过去打仗靠军事地图,如今职工浇水也离不开“图表”,这是农七师一二九团十一连近日在棉花灌水中出现的新鲜事。 以前,每到棉花用水高峰期,该连职工常出现争水、抢水、垮渠、跑水等现象。今年,连领导干部在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结合连队棉花种植面积增大,许多新职工不会浇水的实际,精心编制出《连队棉田灌水意示图》,《图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