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子兵法》流传到日本 ,为日本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及企业家所推崇 ,被称为“东方兵圣”。《孙子兵法》对日本的军事思想有重大影响 ,构成了日本军事思想的主体结构。孙子的作战原则和“用间”思想 ,被用于历代战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人将《孙子兵法》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 ,形成了“兵法经营管理学派” ,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论《孙子兵法》的军事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囿于时代的限制,孙子的军事经济理论还有不少局限性,但其中的"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军赋改革以及战争与物资奖励思想均为历代兵家所推崇,研究《孙子兵法》的军事经济思想有益于我们把握古代军事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其代表作《孙子兵法》问世至今,已有250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孙子兵法》不仅为中国历代兵家所尊崇,而且被奉为世界军事宝典。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在《孙子兵法》英译本序言中指出:“2500多年前中国这位古代兵法家的思想,对于研究核时代的战争是很有帮助的。”事实上,《孙子兵法》这本只有约6000个汉字的小册子中所蕴含的军事指导理论,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的军事伦理观,尤其值得今人学习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群雄逐鹿、战争不断的时代,而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利,《孙子兵法》曰:“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利益的驱使使得战争不可避免。但是利益的获得并不完全靠“战”来得到,换句话说,兵家“不避争,但慎战”。从《孙子兵法》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如何减少冲突、战争而获取更大利益的谋略,这种“慎战之争”在《孙子兵法》中有多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5.
孙子不仅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兵圣",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统战谋略家。为了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他提出唯物辩证、重人轻神,以道治国、"厚爱其民",文武相济、加强管理,"五德"选将、用人不疑,重谋"伐交"、瓦解敌军等统战谋略,并将部分统战谋略运用于治国治军实践,协助吴王阖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相似文献   

6.
战略思维的核心是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发展趋势,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从孙武为吴王阖闾"强国霸王"的实践服务视角看,孙子"全胜"思想是其强国战略思维的突出表现,内容包括最佳目标、实践力量、根本出发点、根本对策、根本方针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孙武,春秋时兵家,字长卿,齐国人。曾以《兵法》13篇见吴王阖闾,被封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他协助吴王率兵攻楚,采取远程奔袭的战略,五战五胜,以3万之众大破20万楚军,一举攻占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县北),使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故该书闻名于世。《孙子兵法》为中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也是现存的军事史上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全书共13篇,即:“计”、“作战”、“谋功”、“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该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内容涉及广泛,诸如战略学、战术学、军事地理学、军事地形学、军队后勤学、军事训练学、军制学、军事哲学以及军事运筹学、军事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哲学流派关于"对立与统一原理"的观点阐述以及其当代现实作用。同时,也是对辩证法发展的一个探讨。辩证法作为思维方式,其自身发展经历了古希腊的朴素主义、康德的纯粹理性自身、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四个重要阶段。同时,从我国古代经典文本出发,在公元前11世纪,人们在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提出了早期的阴阳学说,《易经》、《老子》、《孙子兵法》等著作都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贤哲人的辩证法思想。最后,感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说明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的当代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中蕴含着丰富的战争动员思想,主要包括政治动员、经济动员、军队动员三个领域。孙子认为,政治动员是战争动员的灵魂,上下同心是政治动员的先决条件,军队的士气高涨靠的就是政治动员,进行国际动员则只是战争胜利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经济动员是战争动员的物质保障,长期经济动员将使国家经济崩溃,因此经济动员必须考虑国家实际情况,预先规划、精确计算;军队动员是战争动员的核心,军队动员扩编后的编组好坏会直接影响战斗力,装备物资必须着眼平时,而在预定方向实施战略展开是军队动员的最后一环。  相似文献   

10.
<正>《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其中的《计篇》集中地体现了孙武的管理思想.孙武在《计篇》中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条件:即“道”、“天”、“地”、“将”和“法”.“道”,就是使老百姓和君主同心协力,不怕危难;“天”,指气候、时令等条件;“地”’,即地利;“将”,指将帅的智谋才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生于春秋晚期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卓越的军事理论著作,在我国唐代中期已传入了日本。日本对《孙子兵法》的研究,规模大而卓有成效。日本现代研究《孙子兵法》的学者,佐藤坚司在所著《日本武学史》中说:日本人研究《孙子兵法》主要是采用孙子的用间。英国谍报史专家理查德·迪肯在所著《日本谍报史》中说:“日本人搜集情报的灵感,是受中国二千四百五十年前的战略家孙子的影响”,“孙子著作中的名言,成了日本情报机构的座右铭”。因此,探讨日本的谍报活动中《孙子兵法》的作用是有意义的。拙文不是对日本谍报活动的全面研究,也不是对日本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学著作。作者,孙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一说为春秋末期齐国乐安(即今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人。一生战绩赫然,被后人尊称为“武圣”。《孙子兵法》一书对我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在举世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其军事理论成就和战争指挥才能是举世公认的。他的军事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学说和哲学及其丰富的革命战争实践,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民族战争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土壤,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特色的产生有多种因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充分借鉴和汲取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孙子兵法》系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一部兵书,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兵学著作。此书虽然只有五六千言,但它舍事言理,词约义丰,内容宏博,议论深刻,举凡…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是一部不朽的军事著作,今天它又以全新的面目出现,成为一部"商战宝典".以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为精髓的孙子思想,对于现代商家竞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日本企业90年代所采取的国际竞争策略,如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开展协作竞争、以顾客为中心扩大市场占有率,实施跨文化管理等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孙子思想的超人智慧,是其军事战争策略的活用.我国企业家应以日本企业家为榜样,从这部代表我国灿烂历史文化遗产的古代作品中吸取更多的营养.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著作,具有很强的军事哲理,警察与犯罪嫌疑人的对抗程度在和平年代远远超过军事领域。在全警大练兵活动中,应重视对《孙子兵法》的学习与研究,从其“先计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强而避之”、“诡道”等思想中涉取养料,提高全警缉捕犯罪嫌疑人的能力,提高破案率,减少民警不必要的伤亡  相似文献   

16.
《摩奴法论》是印度古代社会以种姓制度为基础的宗教伦理规范的教科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对社会军事生活的思考,形成的思想认识,虽然缺乏系统性,但代表了印度古代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军事思维成就。这些成就集中表现在关于战争起源、战争与政治关系、战争与经济关系、战争伦理、谋略、战略战术的思想认识中,其哲学思维的突出特点,是把社会军事生活放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去认识,具有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思维特征。当然,它的军事思想,也不可避免地表现了古代印度社会宗教文化异常发达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学经典,蕴涵着丰富的军事思想,本文侧重从“决策”的角度,概括五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同时论述了孙武决策思想对现代领导者实施正确决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尊为"兵学圣典".其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唯物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9.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一句至理名言,被毛泽东同志称之谓“孙子的规律”,并成功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隔行如隔山,但隔行却不能隔理。尽管军事领域同企业经营领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规律与规定性,不能把战场与市场、战争与竞争完全等同起来,但也不可否认市场如同战场,竞争酷似战争。市场、战场都被优胜劣汰的规律所支配,竞争、战争都有双方或多方的抗衡因素,就都有一个如何战而胜之问题。因而,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许多军事科学上的术语与规律被企业界广为运用,《孙子兵法》这一中华民族的智慧瑰宝已成为当代国内外企业家们苦心钻研、  相似文献   

20.
随着管理思想的发展,“激励”越来越为人重视。《孙子兵法》中充满了激励思想和高超激励方法,如道义激励、感情激励、环境激励、赏罚激励等,高校班级管理者应从中吸取营养并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