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首,清楚地表明了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宏志 《政府法制》2010,(19):46-46
一、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 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徐亚永 《法制与社会》2012,(30):204-20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最终目标,充分理解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完善民主法治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崔晔华 《政府法制》2008,(15):42-43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王韶华 《中国司法》2005,(12):82-8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总书记对“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表明“民主”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而与法治紧密相关的司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本文就是对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司法是法治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实行法治,必须强化司法能力建设进行了探讨。一、和谐社会必…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方矛盾纠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任秀红 《政府法制》2008,(13):28-3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宪政精神与和谐社会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公平正义是二者在价值准则上的一致性;民主法治是二者在制度保障上的一致性;安定有序是二者在社会秩序状态上的一致性;充满活力是二者在建设动力上的一致性。要彻底消除我国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最有效的途径是完善宪政建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深刻把握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民主法治摆在首位。和谐社会在本质上要求实行法治,和谐社会其实质就是法治社会。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