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整个经济的全局,影响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所以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九十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农业上如果有一个曲折,三五年转不过来。”这些话可谓深谋远虑,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党中央也经常强调要特别重视农业,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江总书记今年六月考察河南农业和农村工作时,再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农业,我n]不但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连续两年丰收,农产品供给有了改善,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加强农业?这是摆在全党面前一个现实的、必须解决的指导思想问题。中央一直强调,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在农业歉收的时候要坚持这个方针,在农业丰收之后也要坚持这个方针,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江泽民同志指出,越是农业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能日子一好过了就出现认识上的反复。发展农业的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李鹏同志强调,继续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依靠科教兴农,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分析农业形势,统一思想认识,特别要研究丰收后出现的新情况,解决好新问题,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党的十五大和中央的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大局意识,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_解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凡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形势好的时候,整个经济形势就好,社会就稳定同时也应看到,农业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往往又容易出现忽视、放松和弱化农业的问题。建国以来,我们的农业出现了几次大的波动,都与农业丰收后,思想麻痹、决策失当上作放蚣有关。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贯高度重视。近几年来,中央领导反复告诫全党:“在农业连年丰收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切不可盲目乐观”。“要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进一步稳定农…  相似文献   

5.
学习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联系金融部门的实际,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力度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同样是企业的灵魂。对于工商银行来说,坚持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与国际上经营管理最好、综合实力最强的银行相比较、相竞争,推动工商银行的发展。当前,我们要重点研究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1、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国有商业银行的结构调整和优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稳固,农村经济是否繁荣,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并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再一次强调了要把农仆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一、怎样理解农业的基础地位。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的重大方针、提出了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怎样使我区农村经济在“九五”期间和下个世纪的头十年在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建议》强调的农业基础地位。农仆批生产人类最基本生活资料的产什.其产…  相似文献   

7.
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之一,也是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阐述的重要思想。本文就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原因、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加强农业的重点与途径等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根本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关键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若不能把党的富民政策落实好,不能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能当好"三个代表"。因此,如何抓住机遇,增创优势,实施追赶战略,增强经济后劲,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当前乃至今后各地政府必须深入思考、潜心运筹的重大而复杂的实践课题。我国已经加入WTO,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因为在统一规范的市场规则下,可以更好地将我们的地方特色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抢占市场,这就是机遇;又因为随着我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国内市场就等同于国际市场,从而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又要求我们提高竞争力,这就是挑战。提高竞争力,就是增创经济优势。在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9.
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学校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源泉。学校要认真落实“三个代表”,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美育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落实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有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把强化学校美育工作,推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实现党的十五大的部署,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占世界7%的耕地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12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如果我国粮食出了大问题,任何国家也救不了我们。邓小平同志根据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基于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大问题的深谋远虑,告诫我们:“不管天下发生了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切就好办了。”“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很重要的是这百分之八十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处理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必须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大力推进科教兴农,科技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精神为指南,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而奋斗。 一、以“三个代表”为核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三个代表”的实质在于先进性和人民性。这是对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的高度概括。学习和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当前加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要当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曾多次指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他还再三提醒全党: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 ,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及参加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时提出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我们党就能永远立足不败之地 ,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如何领会和落实好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讲话 ,把我们的党建设好 ,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我认为 ,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群众观点 ,走群众路线。我们党之所以强调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党的宗旨决定的。人民群众作为社会…  相似文献   

15.
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灵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系统地、创造性地阐明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历史任务和奋斗方向,是一个指导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学习<讲话>,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作为丘陵地区农业大县的县委书记,我更加感到江总书记的讲话似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航程,更加感到落实<讲话>精神,加快富民强县步伐的责任重大,更加感到越是困难越要抓改革、搞开放、促发展.自己要在全县干部、党员中带头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经常深入企业、农村、学校、街道,深入"学教"联系点,深入帮扶对象,搞调查、办实事、抓典型,带领全县人民为实现农业大县、经济弱县向工业大县、经济强县转变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论点摘编     
《正气》2000,(10)
中共怀仁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恒仁撰文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中,纪检监察机关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首先要联系纪检监察工作实际,按照"三个代表"来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其次要利用当前"三讲"教育的大好时机,对"三个代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用"三个代表"武装干部的头脑。二、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党员干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兴国安邦的大事。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社会是不是安定,经济能不能发展,人民是不是富裕,首先要看农村是不是稳定,农业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首先从农村着手。在近20年的改革历程中,我们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把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度重视农业,夯实农业基础,保证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这对于顺利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跨世纪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 发展国民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是有12亿人口、9亿农民的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尤为显著。在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并坚定不移地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是江总书记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新概括。“三个代表”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我们党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重大课题,使全党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获得了一种基础性的明确的思想武装。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在十五大上,党明确了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大业处于关键时期,“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日渐逼近,在这样的情况下,落实“三个代表”的关键在哪?我们说落实“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制度的法制化。 首先,这是“三个代表”蕴含的实践要求所决定的,没有党的领导制度的法制化,“三个代表”就没有实现的保障,“三个代表”就可能仅仅停留于理论上,而不能把“三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镇范围内,镇村干部抓经济的思路,决定着这一方农民的富裕程度。思路越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农民增收就越快,反之就越慢。这是我们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得出的切身体会。前两年,我们镇一些干部的经济思路就有问题,对镇内的生产要素,对镇办企业的资产,真是又搂着又抱着。有的企业都发不出工资了,还硬挺着,千方百计给它输血。有的企业都资不抵债了,还宝贝儿似的呢,儿子再赖也是亲的好。总是流露出:这是我的一亩三分地儿,资产再不良也得归我支配,"瘦水"我也不流外人田!这思路哪跟"三个代表"着边儿呢!农民增收咋快得了呢?后来一看不行,思路得变,得向"三个代表"思想看齐,得打开镇门,把活水放进来。不管是镇内镇外的,谁代表先进生产力、谁能把不良资产经营活、谁能给国家多纳税、谁能给镇财政添大秤、谁能让农民致富快就让谁干。该破产的坚决破产,能民营的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