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矿山安全法虽已形成了以《宪法》和《劳动法》为根基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在这一宏观体系内,还存在着法律内容滞后、法律空白、法律之间的相互矛盾等许多问题,有待于改进和完善。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尽快修改与完善《矿山安全法》及《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及时梳理其他与矿山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保证立法、执法的协调一致;规范矿山生产监管,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促进矿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矿山劳动安全法律体系虽已形成了以宪法、劳动法为根基,以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为主干,以大量行政法规和地方立法为枝叶的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安全意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矿难频发的首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生产环境,国家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1.2011年5月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公布2.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小型露天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4.
2002年《安全生产法》公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填补了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的空白,是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建设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该法自实施以来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并没有像人们刚开始预计的那样令行禁止,这固然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立法不明是限制该法运行的最重要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安全生产法》部分法律条文的探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小型露天采石场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填补了我国调整农业初级产品法律上的空白,基本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但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还存在着农产品范围不明确、禁止生产区域界定不清、法律责任规范不足等诸多不足,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构建出适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运行规律的法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南非1996年《矿山健康与安全法》构建了严密且具有预防性的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了矿业发达国家在协调政府、雇主、雇员和社会组织有关健康与安全关系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选择.该法是南非矿山发展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其先进的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为我国修改《矿山安全法》、完善安全监管法制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2003年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地结合实际相继制定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也单独或联合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对法律援助工作作了进一步完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刑事诉讼法》、《律师法》等法律为基础,以《法律援助条例》为核心的法律援助法律体系,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由于当前法律援助法律体系缺乏统一性,且有些环节出现立法空白,给法律援助实践工作带来  相似文献   

9.
<正>一、国外安全生产立法制度的形成英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是劳动安全立法最早和相对完善的国家。最早的劳动安全立法,可追溯到1802年的英国。1802年英国议会首先通过了一项限制纺织厂童工工作时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重要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它是从保护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角度出发制定的。随后,1832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厂法》,该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成为工厂立法时期的源头。美国的职业安全卫生立法最早起源于州立法。19世纪中后叶,由于当时美国3年内战(1861-1864年南北战争)的影响,工厂里一片混乱,劳动条件极为恶劣,  相似文献   

10.
姜强 《法律适用》2013,(1):51-56
《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交强险条例》)、《侵权责任法》共同构成了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审理的制度背景。以这些立法为背景,此类案件出现了较为复杂的状态:首先,法律关系多样化。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既涉及到强制保险关系、商业保险合同关系,又涉及到侵权责任。其次,由法律关系的多样化带来了法律适用的多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