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梁秀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就是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又是当时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建国后第一次向基层干部调查农村互助合作情况,张玉美有幸向毛泽东汇报工作中国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原来设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国家工业化建设,使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为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基础。然而在1952年夏秋之交,中国社会经济的现实生活发生了一些超出原来预料的变化。在以巨大财力支持抗美援朝战争的情况下,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奇迹般地提前完成,…  相似文献   

3.
实现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民主革命的目标已经实现。但问题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怎样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初设想是:先建设新民主主义、实现由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再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新民主主义改革的完成,党决定“趁热打铁”,实行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战略。到1956年,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4.
国营经济的建立及其在建国初期的巨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营经济是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成分之一。其大部分是在革命胜利后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逐步收回的英美垄断资本在中国的企业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公营经济转变而来的。国营经济的建立,对于彻底改革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在我国顺利地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都起过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再析刘少奇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我党的建国指导思想.刘少奇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构想,即“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对此问题的研究迄今仍很薄弱.笔者认为,在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之后,联系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构想的科学内涵.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我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在成立的头七年间。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利用、限制和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期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9月以后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并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在党和政府工作中担负着重要领导责任。特别是他长期主持全国财经工作.不仅在国民经济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直接领导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6,(20):47-4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战胜了帝国主义的封锁、破坏和武装挑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3年起,在国家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同时,中央已在酝酿和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便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而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1951年,前屿村在郑依牳的带领下,组织了“临时互助组”,这是我省最早成立的互助组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贡献钱小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一穷二白的国民经济也等待着新生的人民政府去恢复和发展。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周恩来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方针、政策、理论...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的计划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之一。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 ,是建国前夕确定的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的一项内容。选择实行这种“新民主主义的计划经济”,既有深刻的思想认识背景 ,又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完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全面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党的组织工作亦紧紧围绕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总路线的贯彻执行,顺利地实现了转变,保证了党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在这一伟大转变过程中,党中央分别于1951年3—4月间和1953年9—10月间召开了两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初步探索。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五种主要的经济成分,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从而使我党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对建国后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同志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活动,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经济思想.他的经济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超过重要作用。自1922年他从事工人运动开始,他在多次组织工人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中形成自己的经济思想,并撰写了《工会经济问题》等小册子,这一时期是其经济思想形成的萌芽时期。他的大部分经济思想都是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形成和发展的,即从1949年到1956年期间。这一时期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王河 《唯实》1993,(11)
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纠正了陈独秀主张先建立资本主义、再建立社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和王明主张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的“左”倾理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成功地领导中国革命经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地位。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成功之后不可能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经历了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到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转变。它是由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和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也是对原来"设想"基本精神的发展与进步,当然也有其历史的局限和不足。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有些论者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对立起来。认为由此犯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以致造成后来的失误。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值得讨论。一中国革命经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理论和实践,是随着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英勇奋斗,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正确运用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力量,依靠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堪称世界经济大国之一,十一亿人民过着安定的、温饱的生活,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事实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8.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现实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这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而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也为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重要条件。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出来的国度里,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现代化建设,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能否正确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新中国成立初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明确为一个历史阶段。有学者据此肯定新中国初三年是既要使社会主义因素迅速增长,又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范围内生长。于光远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概念,认为新中国成立后三年间的社会形态,是独立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性质之外的"新民主主义社会"~((1))。薄一波肯定:"我们党在立国之初,要搞一段新民主主义,是真心实意的",力图证实中共新民主主义思想与政策在各地的落  相似文献   

20.
40年代末,毛泽东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为基础,在审慎思考和与党内其他领导人反复磋商后,形成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以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为中心的革命转变战略。1948年秋至1950年初,毛泽东从多方面阐述了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中心、指导方针、基本政策及步骤等问题。本文试对这一构想作简要的探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关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