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儿庄今昔     
李丁 《黄埔》2013,(2):58-59
台儿庄历史悠久,从马兰屯镇西兰城店村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代的文物,邳庄镇赵村出土的岳石和龙山文化时代的文物以及龙山文化时代的晒米城遗址证明,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台儿庄区境域,夏属鄯国,商属倡阳国,西周、  相似文献   

2.
历史遗址是人类文化的核心表现,是人类历史的千古绝唱。存在于城市中的历史遗址,是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沈文 《今日浙江》2006,(4):56-57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浙江大地上的文化遗址有如镶嵌于历史长卷源头的颗颗明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这是祖先历尽艰辛创造出的心灵之作:每一处遗址都讲述了先人的求索,每一幢古建筑都叠架着精神的渴望,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隽永的智性。这是浙江精神之源文化之根,是浙江大地不散的精魂,是浙江儿女自豪之所在。为此,我们特邀请省文物局有关专家,将浙江五处重要文化遗址情况整理成文,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石振声 《中州统战》2002,(11):44-45
距修武县城东北15公里,有两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浊鹿城遗址和禅陵。这两处重要的文物遗址,不但记录了我国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当今日本的三大姓氏——坂上、大藏和原田的祖庭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左晶 《春秋》2014,(6):51-52
正2007年以来,随着洛阳、无锡大遗址保护工作现场会和大遗址保护西安论坛、良渚论坛及洛阳论坛的成功举办,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社会认知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地方政府和广大民众保护大遗址的信心和决心明显增强。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引发了对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这些根本问题的深刻思考。一、"大遗址"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遗址"主要指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  相似文献   

6.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地质遗迹真实记录了地球生命的“年轮”,是珍贵、不可再生的地球档案,对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发展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湘论坛》2007,20(2):F0004-F0004
保靖县历史悠久,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迁陵县已有2千多年历史。保靖是毛泽东国文老师袁吉六先生的故乡,是沈从文大师“学习历史的地方”,也是国家一级作家彭学明和奥运冠军杨霞的家乡。境内有新旧石器时代遗址.战国古城遗址.西汉四方城遗址。八部大王庙遗址等。白云山,吕洞山、金洛河、小寨沟等景点.景色宜人,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8.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一提到海南省,就认为当地文物贫乏。其实不然。海南由于建省晚,考古人才少,投入不足,可以说还是一块待开发的文物处女地。当地文物是很丰富的,大而言之有三个方面:一是考古。过去对海南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采集标本不少,但正式发掘极少。三亚落笔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开掘,一举破除了不少误区,如传统看法认为海南岛距今三、四千年前才有人居住,但落笔洞发掘出了虎牙,可见当地有虎,可能是长期狩猎才使虎灭绝的。在海南岛各个江河两岸都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记得笔者在乐东县山荣乡排齐村调查期间,在昌化江边、水渠旁、仓房…  相似文献   

9.
寻人启事     
《黄埔》2008,(4):64-64
海南省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92年3月,考古学家在落笔涧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沿海一带还发现古波斯人的墓群。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1]。2007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含: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不可移动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见证,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文物的属性:经济学视角的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斌龙 《前进》2006,(4):45-46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的并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风情,生动地记载着各国各族人民生活生产活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为后人了解前人的历史、科学、文化提供了钥匙和园地。对于文物的价值,大家都强调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而对其经济价值重视不足、开发不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强(据测算,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恩格尔系…  相似文献   

12.
唐大明宫遗址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在其存在的270年间,有16位帝王在此主政。该遗址占地3.5平方公里,规模宏大,建筑壮观,堪称世界级文化遗存;是研究我国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最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一段辉煌历史的标志性符号。唐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对创新和展示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实施同类文物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借鉴的实践经验、启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福建历史悠久,有人类活动的历止至今大约5000~7000年。从闽侯昙石遗址发掘出来证明福建人的祖先是闽族。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11日《北京日报》刊登李慎明的文章,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精神生活的特质来界定,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文明和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在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取不同社会文化形态中的精华组成了人类历史中的文明。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不同社会形态文化中的糟粕必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终被人类新的进步文化所扬弃或者抛弃。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全省二千八百多万人口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有七百四十多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贵州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贵州高原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缔造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历史见证的各种民族、民俗文物至今仍大量地存在着。这些民族、民俗文物仅仅是贵州各族人民的先民们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很少的一部份。由于人为的和自然的原因,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总是令人不安地处在或迟或速的衰坏和消失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救和保护贵州高原上的民族、民俗文物,是发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是博物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刘超英 《北京观察》2007,(11):17-17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众多文物古迹成为北京独特的文化资源,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现"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建议在北京的公交车站或一些重要的公交枢纽站标示出著名文化遗址及博物馆的名称。邻近文化景点及博物馆的路口应增加指示牌或其他导向标识。目前北京已有注册博物馆141处,文物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明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学、历史学和文化学家的研究表明 ,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从字面理解 ,文明就是指人类生活的一种状态 ,它相对于“原始”、“自然”和“野蛮”状态。文明也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过程 ,指的是人类摆脱原始的、自然的、野蛮的状态 ,使社会生活从较低级水平或层面向高级水平和层面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进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一方面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得到深化 ,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得到强化 ;另一方面 ,人类自身交往行为得到“驯化”。(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就是“理性化”。 )文明被用来表明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 ,被视…  相似文献   

18.
一、城市精神的涵义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鲜明标志.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积累、沉淀、改造和创新,必然形成特有的城市精神,并成为生成和支撑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当一个城市不满足于普通的物质繁荣或成就,而是想到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的时候,我们就说它有了一种精神.从历史的角度看,古今中外历史悠久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即便是历史很短的城市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冠县胜迹     
《春秋》2014,(2):59-62
正龙山文化遗址冠县斜店乡辛庄村地处黄河故道,黄沙是当地一道风景。令人惊奇的是,这层厚厚的黄沙下却埋藏着一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处遗址是当地村民齐炳坤在2009年春节前夕挖鱼塘时发现的。遗址出土了石斧、石镰、蚌器、灰陶等新石器晚期人类的生活用品,从挖掘的断面还能依  相似文献   

20.
《时代主人》2012,(7):1
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给后人留下了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物资源。一件文物,一处古迹,无声地记录了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工艺水平和民俗风情,成为代表各个时代文明的标志。透过这些文物古迹,我们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追寻历史,探索历史,了解历史。江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文荟萃,既是历史文物大省,又是革命文物大省。据统计,截至2012年初,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省级333处,市、县级2700多处,世界文化景观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省级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