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实》1993,(3)
中共新余市渝水区委党校周勇来稿认为:有少数企业在改革中把广大职工晾在一边,甚至将职工放在改革的对立面。如有的只是领导说了算;有的企业改革方案,只靠几个人关起门来定,然后在党政会议公布了事;有的地方,上级机关同企业承包经营者谈判,职工被抛在一边;“优化劳动组合”只是厂长车间领导固定职工的去留;甚至提出“要对工人保持压力机制”,使工人“上岗有危机感,下班有饥饿感”。这些不把职工放在主体地位、凉了工人心的改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黑龙江阿城市有两家工厂的职工争抢徐贵当厂长,市委只好让其担任两个厂的厂长,工人们为此燃鞭庆贺。为什么职工都这么希望徐贵当厂长?原因是他在治厂经营上有办法,能让亏损企业起死回生,而他的工作条件却是“三无”:无专车、无手机、无秘书。他当厂长9年,没报销过一张车票,冬夏进城开会都是搭厂里卡车。这对一个全市“明星企业家”来说似乎是异常的。他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至今仍住12平米的平房,工资仅是普通一线工人的一半。这种速见实效而又廉洁勤政、倾心事业的厂长怎能不受职工拥戴?显然,这种类型的干部是群众高…  相似文献   

3.
从“不敢贪”到“不愿贪”──兼论自律秦宗仓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廉洁自律的动因也有差异。所谓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见理明而后行,是在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指导下的自律,因而是高度自觉的行为。保名节的自律,目的是洁身自好,虽然有效,但起点不高,难以持久。...  相似文献   

4.
当前,党内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不敢讲真话。有的唯“己”是说,从个人私利出发,什么有利说什么;有的唯“上”是说,投个别领导所好,什么需要说什么;有的唯“好”是说,专门报喜不报忧,什么动听说什么。一句话,唯“需”是说,唯独少了唯民情、民意、民声是说,不去有心反映基层群众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却着意虚报浮夸、欺上瞒下,造假政绩、编假数据、做假情况、搞假作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5.
王碧华在《理论探讨》 1999年第 6期撰文指出,近年来领导越轨现象比较严重,究其社会诱因有:权力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寻求“政治庇护”现象蔓延;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体制的不完善和法制上存在缝隙,为权力寻租活动提供了可能性;不良文化的影响,如“拜金主义”、 “高消费”、“性开放”等糟粕侵蚀领导者的头脑。领导越轨也与行为主体自身的因素有关,主要是:领导者主体价值观错位,将“公仆”与“主人”、服务与被服务、奉献与索取的关系颠倒;受侥幸心理、失衡心理、“法不责众”。心理等不健康心理的支配以及某些领导者道德品质低劣。对领导越轨现象的控制要多管齐下:①依法治官,营造领导者遵纪守法、不敢越轨的社会环境;②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消除领导越轨的土壤,使领导者不想越轨,没有必要越轨;③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既严把领导“入口”关,也要保证领导“出口”顺畅,创造领导者不能越轨的外部条件;④加强教育,使领导者在思想道德上筑起坚实防线,增强自律能力,对越轨行为防微杜渐。领导干部越轨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
做客之礼     
彭林 《学习导报》2012,(20):46-47
带着礼物去见朋友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仪礼》当中的《士相见礼》提到,士与土初次见面,一定要带着“贽”,就是见面的礼物。如果主人辞谢,那么客人要说:“不以贽,不敢见尊者。”意思是说,不带着礼物,  相似文献   

7.
做客之礼     
彭林 《新湘评论》2012,(20):46-47
带着礼物去见朋友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仪礼》当中的《士相见礼》提到,士与土初次见面,一定要带着“贽”,就是见面的礼物。如果主人辞谢,那么客人要说:“不以贽,不敢见尊者。”意思是说,不带着礼物,  相似文献   

8.
“三讲”教育中,群众批评某领导同志“缺乏原则性,惟正职的意见是从。”该领导听后竟大不以为然:“不听一把手的,听谁的?”──这句话固然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也反映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某些领导班子里,看一把手的眼色,跟一把手的思路,顺一把手的口气,大小事皆由一把手“一锤定音”,可以说屡见不鲜。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一把手现象”。 “一把手”这词儿,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步伐闯进我们生活的。它看似简单,但加在厂长、厅长等行政正职的头上,就如同一道耀眼的光环,顿然产生一种威慑力,令众人不得不“仰而视之”。 近年…  相似文献   

9.
初识鄢文松     
鄢文松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照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纯粹的“国有企业的厂长”,但他也直言不讳地坦言,“有人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左派’”。   其实,一见到鄢文松,原来那种“有争议”人物的感觉即刻烟消雾散了。坐在厂长办公室,见这位鄢厂长一脸的严肃、一身随便套在身上又有多处磨得微微发亮而未作干洗等整理的衣服,再加上一杆用来抽磨砂黄果树香烟的十分抢眼的水烟枪和地上一小摊从烟枪里迸出的水,那种与众不同便跃然而出。可仅从这点来认识这位鼎鼎有名的厂长也太为肤浅了。要知道,厂里职工居住的小区里文…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许多国有企业都在内部建立了厂长(经理)民主接待日制度,就是规定每月有一天厂长(经理)专门接待职工来访。然而不少国有企业却因此而将接待职工来访的时间局限于民主接待日这一天,平时职工向厂领导反映什么问题则被推得远远的。无独有偶。近来不  相似文献   

11.
为领导出谋划策是其“身边人”的重要职责,现实中他们也确实给领导出了不少好主意。但出于各种原因,有时候某些人出的主意却可能是“馊主意”。说其是“馊主意”,因为主意中有如下“馊味”:一是“以偏概全”。主要表现为“三重三轻”: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形式、轻内容。“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是自私自利思想在作怪,不管他心中明不明白这种主意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是企业是否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相当一个时期以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胡涂认识,以为党政分开后,尤其是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后,厂长(经理)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已在客观上表明,党组织在企业已降为次要地位;或者认为,厂长是上级党政组织任命的,本身又是共产党员,他按照党的政策经营,本身就体现了党对企业的领导,因而不需要在企业另外形成一  相似文献   

13.
某地一骨干企业的部分职工联名举报厂长有经济问题,有关部门前往调查。就在群众翘首以盼时,这个被职工比作“富庙贪方丈”的厂长却在私下吹风:“看他们能查出什么名堂。我要真不干,只怕上头还不批哩!”调查后来果真没了下文。 如今,“穷庙富方丈”现象已引起普遍的重视,一大批蚕食国有、集体财产的“蛀虫”被押上了审判台。然而,对于那些“富庙”里的“财神爷”,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因  相似文献   

14.
一、注意把握对入党 动机的考察和教育 一个人要求入党,也 许有多个动因。比如,得 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 受鼓舞的心理,上进心和 进取心,对党的事业的忠 诚等等,可能同时成为激 励人去努力争取入党的 内在原因。这些动因或动 机大体归两大类:一类是 个人自我发展的心理,一 类是自觉贡献给党的事 业的心理。这两类动机中 必有一个是主导动机,如 果一个人把自我发展要 求放在第一位,就会逐步 陷入“入党只是为自己发 展铺平道路”的错误动机 里去。 有些发展对象怕说错话,不敢承认自己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这是假的。实际上有点作为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某些领导干部患上了“综合症”。所谓“综合症”,就是集多种“疾病”为一体。这些毛病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症状”: 症状一:是非面前患“麻木症”。这主要是指一些领导干部政治敏锐力不强,对违反党的宗旨、政策和人民利益的现象反应迟钝,没有感觉。其表现主要有:一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不清醒,旗帜不鲜明,意志不坚定,把握不住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不敢坚持,错误的不敢反对,甚至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二是遇到棘手的矛盾和问题,能上交就上交,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实在…  相似文献   

16.
一个百十来人的小厂,厂长却叫不全职工的名字.一个机关部门,局长、部长对某些工龄不短的属下竟不知姓甚名谁.这一现象在现实中并不鲜见.其因由何在?除了脱离群众、养尊处优之外,恐怕还在于思想作风不端正,即只熟悉奉迎领导、喜做面子活的人,而看不到埋头苦干、默默干事业的人.  相似文献   

17.
“现在我们用水放心了,听不到有职工因水费与连领导发生争执,也见不到垮渠现象了……”这是在农一师水工处七连民选配水员两个月后,笔者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8.
政工干部的威信是决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重要的因素.但是怎样才算有威信,威信又从何而来呢?以笔者浅见,“威信”就是政工干部的一种“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的形成与获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献身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觉悟和热情.在市场经济滚滚浪潮面前,有少数同志认为,政治工作的地位不高,政工干部无经济实权,威信不高.原因何在?从客观上看,是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有损政治工作的声誉;从主观上讲,有些政工干部缺乏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工作从“帅”位上降下来,应本着万事少开口、慢表态,该说的不说,该办的事不办,更不敢探索新事物,解决新问题,使职工大失所望,连自己也心灰了,哪里还谈得上威信!所以要真正树立政工干部的威信,首先应克服“自轻”、“自卑”的情绪,树立起献身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有位市委书记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了领导干部要“五官端正”的观点:眼不花、耳不偏、嘴不馋、手不伸、腿不软。这种“五官端正”一说虽是比喻,但也贴切,令人三思。窃认为,“眼不花”就是要有拨开迷雾见蓝天的政治眼光,在金钱、权力、地位、美色面前不乱方寸;“耳不偏”就是不偏听而要兼听,多听忠言、善听逆言、乐听谏言,不听是非不分的馋言、吹捧抬举的美言、阿谀奉承的媚言;“嘴不馋”就是不明的饭局不吃,不白的美酒不喝,不净的高档烟不抽;“手不伸”就是份外的钱不拿,来路不明的物品不收;“腿不软”就是不该去的地方决不涉…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近年来,面对企业转机建制的新形势,部分党务干部心理失衡,跳槽、辞职的时有发生。去年,某市轻工系统有5个企业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向上级党委提出辞职申请。其主要原因,一是思想不适应,“怀旧”心理比较强,有失落感。二是把企业亏损视为厂长(经理)的个人行为,有怨气。三是有的厂长(经理)独断专行,使党组织形同虚设。这一问题虽经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领导出面做工作,使之得到妥善解决,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却不是一时可以消除的。 广西读者 苏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