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丙珍 《前沿》2012,(22):128-130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少数民族文学既有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又有跨文化建构的维度,少数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本土文化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学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学.在此,以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为例,从文化认同功能的角度阐述作为文化承担者的普遍认同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起东 《前沿》2012,(10):112-114
鄂伦春族是中国"六小"民族之一。鄂伦春族虽然人口少,却孕育出富有魅力的传统体育文化。探索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渊源,梳理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分析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以期为推动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弘扬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做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族妇女的发展与变化鄂伦春自治旗妇联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东北部,大兴安岭的东南部,成立于1951年10月1日,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在这富饶美丽的地方居住着以鄂伦春族为主体的21个民族,总人口近32万,鄂伦春族猎民主要居住...  相似文献   

4.
有关近现代鄂伦春族社会性质的讨论,学术界早有定论。传统观点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前,鄂伦春族处于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村社"阶段,因此,原始社会残余、原始狩猎经济便成为鄂伦春族的代名词。针对以上观点,本文提出质疑,并从"弃猎归农"、狩猎枪械、朝贡关系、商品交换等方面进行论证,对近现代鄂伦春族社会性质给予重新认识,阐述了鄂伦春族狩猎经济的特殊性与不可替代性。鄂伦春族的狩猎经济和史前的狩猎经济完全是两个不对等的概念。"原始社会"、"原始民族"是贬义词,即落后的、野蛮的,把这样的学术结论赐予鄂伦春族是对鄂伦春历史的误读,而且,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鄂伦春自治旗建立于1951年10月1日,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东南麓,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境内生活着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1个民族,总人口30万人,鄂伦春族2050人(占全旗总人口的0.7%,占全国鄂伦春族  相似文献   

6.
022.:一}建筑小兴安岭五花山冰雪节上的小商贩索非亚大教堂是哈尔滨的标之扎龙自然保护区马背上的民族鄂伦春族五大连池火山地貌冬泳是黑龙江人喜爱的运动黑龙江旅游套餐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境内的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人。自古以来,鄂伦春族一直从事狩猎生产,被誉为“林中之民”。关于“鄂伦春”这个族称,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住在山岭上的人”,在鄂伦春语中,“阿伦”指山,“千”是指人,“鄂伦春”是“阿伦千”变音而成。目前很多本民族人认同这种解释;另外一种是“使用驯鹿的人”,在近代史料中对鄂伦春族有“使鹿部”、“使马部”之称。新生村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处小兴安岭西北段的低山丘岭区,隶属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地理上位于北纬50度以北,与我…  相似文献   

8.
20年前,日本的一位民族问题专家在对鄂伦春族考察后断言:“30年后,世界上将不再有鄂伦春民族。”10年后,他故地重游,在鄂伦春人家住了半个月,临走时他激动地说:“鄂伦春民族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称为世界上三大草原之一,它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那里生活着31个少数民族,每一寸草地都叙说着一段民族的故事。 鄂伦春族如今仅有4000多人,而50年前还不足1000人。鄂伦春的含义就是“使用驯鹿的人”和“山顶上的人”。以游猎为生的鄂伦春族靠着“一人一杆枪,一人一匹马”艰难地在…  相似文献   

9.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在内蒙古自治区俗称“三少民族”。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三少民族现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少民族的共同特点是:人数较少。2000年底,全区鄂伦春族人口3800多人,鄂伦春自治旗有2221人;鄂温克族人口26001人,鄂温克族自治旗有9647人;达斡尔族人口73818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有28900人。三个民族人口在全国56个民族中实为少数中的少数。三少民族历史上都居住在深山老林,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原…  相似文献   

10.
渠红丽 《前沿》2013,(2):140-141
文化多元化和种族多元化是美国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文化多元化和种族多元化在文学领域上具体体现的美国少数民族文学,也已在美国得到了承认和广泛接受.当前伴随着美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美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笔者从文化多元化的角度去探索美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希望对推动对美国文学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政报》2006,(5):47-48
广袤的大兴安岭,是鲜卑民族的发祥之地。依偎着蜿蜒流长的嫩江水,鄂伦春民族在这里生息、发展、振兴……美丽、富饶、神奇的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这里钟灵毓秀、风光独特、资源富集、民风淳朴,恰似一块未经雕琢的天然璞玉,镶嵌在祖国的北疆,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境内生活着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1个民族,总人口30万人,其中鄂伦春族2050人,猎民830人。鄂伦春族素以能骑善射著称于世,被世人誉为“兴安岭上的猎神”。建旗以来,在党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尤明慧 《前沿》2011,(13):160-163
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是在比较中显现的,壮族与鄂伦春族由于所处地域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模式,通过对他们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内容,即主要涉及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内涵的分析,揭示壮族与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具有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意识和心理品质的普遍意义的现代价值,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显示出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对于建构适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当代社会人文素质的养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和文化保证。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在我区俗称“三少民族”。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三少民族现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一、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三少民  相似文献   

14.
关陇地域民族繁多,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都与汉文化相互交融促进.文学植根于文化的土壤,关陇文化深刻影响和制约着北周本土文学的发展.从北周宇文鲜卑、关陇氐羌等少数民族文学及民俗文化入手,可克服以往对北周文学研究多限于由南入北的文人及个别北地汉族文人的片面性,能够较客观地阐释北周关陇地域多民族人文精神的文学状况.  相似文献   

15.
投稿须知     
正《贵州民族研究》是民族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辟有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研究、民族学研究介绍等栏目。  相似文献   

16.
历时五天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于今年8月27日在河北承德市圆满结束。 这次会议展示了海峡两岸学者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和研究方法,同时就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文学、诗歌、音乐、民歌等方面的某些重大问题达成了其识,显示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面较高的学术层次。  相似文献   

17.
文质兼美的乡土文学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域景物、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对民族地区中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以提高广西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为例,寻找乡土文学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力,探索提高广西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从而为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文学素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何群 《思想战线》2014,(2):17-23
民族志研究表明,饮酒习惯是鄂伦春族传统狩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功能。近半个多世纪,内外因素交互作用,酒的传统功能发生着转化,呈现酒与"酒"之两难困境。因酒引出的社会问题,在当代人口较少民族世界具有普遍性。鄂伦春族的情况说明:传统狩猎文化因自然环境、生计方式而倾向于饮酒,与酒具有亲和性;而饮酒开始显示出背离、脱离传统功能性质和轨道,发展成为经常性的、并引发非正常死亡的倾向,由基本上的"酒利",演化为基本上的"酒害",也与环境巨变、"转产"一直失利有关。饮酒,某种意义上是一些人口较少民族应对生存压力的一种特殊适应。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我们有必要在二者的辨证统一中确立本民族文学的时代价值选择,使之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投稿须知     
正《贵州民族研究》是民族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辟冇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研究、民族学研究介绍等栏目。为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特对来稿作如下要求:1.来稿请电脑打印稿,2.篇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