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淮 《先锋队》2013,(17):21-24
国企和民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并不是非此即彼、不能共荣。所谓"国进民退"是一个不合乎情理的伪命题,它人为制造了国企与民企不可调和的矛盾……近年来,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论不绝于耳。由于"国进民退"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变化,它还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国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对争论背后潜存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  相似文献   

2.
马淮 《红旗文稿》2013,(8):19-22,1
近年来,关于"国进民退"的争论不绝于耳。"国进民退"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变化,还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作者认为,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关系中国改革的发展方向。国企和私企不是非此即彼、不能共荣的关系。"国进民退"是一个故意造出来的伪命题。国企要脱离舆论困境,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而私企要进一步快速发展,必须苦练内功,努力弥补自身不足。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进民退”之说不能成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国进民退"说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什么是"国进民退"?究竟有无"国进民退"政策取向和实际运作?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和教育部社科中心张福军在《当前"国进民退"之说不能成立》一文中指出,"国进民退"是个假命题,既不存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决策,也不存在整体上国企取代民企的事实,近期国企兼并民企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宜过分炒作和渲染。  相似文献   

4.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进民退"的现象广受关注,社会各界议论纷纷。那么,到底是否出现了"国进民退"?如果真的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那它是全面性的,还是选择性的?是一种持续现象,  相似文献   

5.
王佳菲 《红旗文稿》2012,(12):10-13,1
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理论界向来争论不休。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佳菲在《摒弃"零和"思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文中指出,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需要从所谓不是"国进民退"就是"国退民进"的"零和博弈"思维中解放出来。就改革开放的整个进程来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中国经济进步的突出特征。国有资产绝对量的增加,并不是靠挤压民营经济取得的。民营企业群体的"民进",也不是在与国有企业的冲突对立中完成的,相反,它们在多个方面得到了国有经济的荫庇,其健康发展是在同国有企业的平等竞争、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和产业配套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在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引起大家议论的主要是国企及其高管的高收入、国企的效益以及"国进民退"。学术界对此的争论基本可以分为两派:力挺国企与批判国企。人们关心国企的目的都是为了国企健康发展,为了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国有资产(含国企)需要继续改革,其行为应当符合公有资产的本义。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中国的"国进民退"狂潮及其产生的原因目前中国正处在改革或倒退的十字路口,尤其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规模的"国进民退"的狂潮,在钢铁、化工、煤炭、石油、矿藏、电力、民航、公路、水利、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邮政等等几乎所有的有利可图的领域,民营企业都被挤垮或被强制低价收购,全国国有企业(非金融)的总资产从几年前的几万亿发展为2008年的42.55万亿元,估计2010年将达到近百万亿元。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2,(12):60
第25期的《财经》刊登社评指出,"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之争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到底怎么看待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各自所发挥的作用,取决于我们到底想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1978年,除14万个体户从业人员,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而30年后,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中国经济制度的表述与时俱进地经历了4次变化:从个体经济是补充(中共十二大),到私营经济是补充(中共十四大),到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0,(3):44-45
<正>马晖在1月21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上报道:山东钢铁收购日照钢铁、中粮收购蒙牛,央企拍下多块"地王",一系列"国进民退"现象引发了社会关注和争议。就此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全国工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国进民退"现象,这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物,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合力所致,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双赢博弈"而非是"逆市场化",当然,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既要贯彻"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又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是我国由"十一五"向"十二五"过渡的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国经济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由回升期向稳定较快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一年来,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理论经济学新的热点问题,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径、分析收入差距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对"国进民退"引发的新现象进行激烈的争鸣。此外,学者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也进行新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65年 前 , 抗 日 战 争 进 入 相 持 阶段 ,抗 战形 势发 生 重 大转 折, 国 内阶 级关 系出 现重 大变 化 , 抗战 与妥 协 、团 结与 分裂 、进 步与 倒 退 的斗 争日 益 激烈 。我 们党 审时 度势 , 经 过艰 苦努 力 ,建 立了 以国 共合 作为 基 础 的抗 日民 族 统一 战线 ,中 国 革 命 进 入 抗 日 民 族 解 放 战 争 与抗 日 民 族 统 一 战 线 不 断 发 展 的 新 阶 段 根 据 形 势 和 斗 争 的 需 要 ,党 的 六 届 六 中全 会 决 定 在 重 庆 成 立 中 共 中 央 南 方 局 代 表党 中央 加强 国 统 区和 部分 沦 陷区 党的 各项 工作 …  相似文献   

13.
最近,要求"国退民进"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似乎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甚至让出垄断领域,实行私有化,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国进民退"则是犯了极大的错误,并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近来,中央多次强调,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些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围绕国退民进好、还是民退国进好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笔者认为,讨论或思考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都有失偏颇,应该说民营经济与国有资产是同步前进的.民营经济越发展,国有资产就越增值.这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5.
面对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通过对骨干国有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国内市场需求,从而避免了因出口市场萎缩而造成的经济滑坡。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投资,资金能够迅速进入重点产业,形成新的有效需求。这些需求又有力地刺激了对上下游、中小型企业的采购订货,从而为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这一过程中,某些特殊势力以个别产业(如煤炭)或者少数企业被收购、被兼并为借口,批评所谓"国进民退",惊呼改革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按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全国两会落下了帷幕。特殊时期召开的大会,举世瞩目。近5000名代表委员议国是、献良策,面对挑战寻新机,察变局、开新局,"人民至上""六稳""六保""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民法典""两个1万亿"等一系列热词激荡在两会,熔铸进历史。透过这些两会热词,我们能"拼"出一幅怎样的蓝图?"人民至上"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20,(9)
正看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全区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持续推进,全区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15年"双缩减"。"一湖两海"的生态治理整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日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惊雷突然在中华大地炸响。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白衣战士中,有1.2万名"90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退无可退的战场上冲锋、拼搏、奉献,誓死捍卫医者荣光,在与疫魔面对面的"掰手腕"中,释放出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和先国后家的浓浓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20,(6)
正2020年全国两会是特殊时期召开的大会,举世瞩目。近5000名代表委员议国是、献良策,面对挑战寻新机,察变局开新局,"人民至上""六稳""六保""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民法典""两个1万亿"等一系列"热词"激荡在两会、熔铸进历史。透过这些两会"热词",我们能"拼"出一幅怎样的蓝图?(一)习近平总书记22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相似文献   

20.
微频道     
《廉政瞭望》2014,(3):14
<正>2013年,"手机打车软件"在各大城市兴起。在用户付小费、司机自愿接单的模式后,一些城市又兴起"司机接单得优惠补贴"。不过,对"打车软件"的质疑从未停止过,它造成的公平、安全两方面的隐患更是被众人诟病……今年"两会"期间,交通部部长杨传堂表示,将规范打车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