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央央 《法制与经济》2009,(14):104-105
浙江省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均走在全国前列,但其城乡二元化现象仍比较突出,在项目覆盖面、保障层次、管理体制及待遇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致使社会保障在发挥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时力不从心。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现行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体制扩大了城乡相对差距,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应当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投入,优化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孙宝洪 《行政与法》2014,(12):121-125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目前,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主的体制、较低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农村产业不合理结构、差距明显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制度的缺陷影响了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此,应以促进城乡农业经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城乡建设与管理一体化为路径,加快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左晓慧 《法制与社会》2012,(33):128-129
乡村治理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是治理理论在我国乡村社会中的运用。现阶段,我国乡村的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乡村治理的重心在于通过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由于我国社会力量发育不完全,在公共服务提供中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的发展,建立政府主导、多主体积极参与的农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公用事业民营化作为西方公用事业改革的基本潮流,也是解决当前我国公用事业存在的种种弊端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就中国而言,现行的政府规制体制阻碍着民营化的发展,所以要想使公用事业民营化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改革现行政府规制体制,重构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政府规制制度。  相似文献   

5.
开发农村的消费潜力,对于拉动内需,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实施公正的公共政策,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平提供公共产品对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民收入低下、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缺失,农村消费环境差以及传统消费心理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笔者以为,激发农村消费需求,必须创新公共政策体制。首先,必须改变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其次,应增加农村就业,激发农村内需;再次,搞好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最后,创新农村教育投入体制,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6.
薛春芳 《行政与法》2007,(10):53-55
浦东要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突破城乡分割制度、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积极探索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推进"三个集中",探索城乡功能开发一体化;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城乡保障体制一体化;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探索城乡就业体制一体化。通过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制度性障碍,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没有实现有效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阻碍了我国“乡——城”人口迁移的进程,不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政府在新农保的试点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重要性,但制度衔接的具体问题还需完善。本文对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衔接的具体问题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柴建武  李军 《江淮法治》2013,(16):61-61
近年来,随着广德县地方经济的飞跃发展,推动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增长,农村客运、城市公交和出租客运多种客运方式并存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出行条件,也为广德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受到经营体制和运行模式的制约,城乡道路客运二元分割局面下存在的弊端显现出与国家政策、城市建设及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间的矛盾,道路客运体制亟待改革。2011年,广德县委县政府制定《广德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确立以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目标,并以卢村乡为试点开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必将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快形成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业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笔者通过调研分析,提出加强杭州市统筹城乡法律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从根本上破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基础,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开启中国农村发展改革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世纪性难题,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源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法律制度与农业经营体制、农民权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密不可分。2013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公共事业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的基础性公共事业、服务性公共事业、保障性公共事业存在许多问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是导致农村公共事业落后的原因之一.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互动的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扩大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以及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等措施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征的我国西部地区而言,在技术落后、人力资本匮乏的制约下发展农村经济,资金要素至关重要。良好的农村投融资体制能够将农村资金高效地转化为农村生产资本,进而促进农村产出的提高。然而,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并不能适应"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造成西部农村发展面临资金短缺与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双重"瓶颈"。从法经济学视角可以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的变迁轨有着特殊的演化逻辑与规律,为此,应有针对性地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实现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的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的认识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中国人口中一个数量最大、比重最高的群体被边缘化了,最终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及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低下。本文提出要改变这一局面,实现农民的增收,就必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  相似文献   

15.
杨华 《行政与法》2005,3(11):49-51
农村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并存反映了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对立关系,其对立性集中地表现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上。这种对立性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失,城乡社会保障最终要走向一体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城镇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同其他二元结构一样,双方应当存在必要的变换,交换的基础上,逐步走向一体化的融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视角下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现行法律上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限制,造成现实中土地城市化的不规范,土地流转的混乱,影响了城市化的质量。因此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流动人口流出的宏观原因: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城乡差距;流动者个体流动的动机:流动者因为经济原因和求学而流动。接着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最后针对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农村人才流失、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以及土地流转问题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现行法律上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限制,造成现实中土地城市化的不规范,土地流转的混乱,影响了城市化的质量。因此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相似文献   

19.
翟啸林 《法制与社会》2012,(20):217-222
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农村市场经济制度和农村消费市场转型的焦点性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本文从改革开放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二十年以来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演进入手,分析了城乡二元体制下我国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立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主体地位,保障性功能和效率性功能相融合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完善公益性土地征用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这两种方式相融合的建议.以期寻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和空闻.  相似文献   

20.
城乡环境正义的失衡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必然结果,从法律的效率价值视角思考城乡正义,这种城乡环境差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当这种差异越过一定度时,城乡环境立法就要向法的正义价值回归。城乡环境正义的纠偏不能脱离环境效率价值的掣肘,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目标期待能否实现、如何实现,关键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实施能否抓住效率这个核心,高效配置和利用农村环保资源,实现农村环境保护的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