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绿 《世纪风采》2008,(7):27-31
国际上认为杂交水稻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东方魔稻”,而袁隆平则是“杂交水稻之父”。在袁隆平如此辉煌事业的背后,其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1、袁隆平1930年出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62年夏,时任湖南安江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实习稻田里发现优于亲本的水稻品种杂交第一代。他如获至宝,决心进行水稻杂交研究。2、袁隆平连续3年顶烈日踏烂泥,用放大镜在稻海里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对它们杂种第一和第二代进行观察研究。3、袁隆平把初步观察试验的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但“文革”中他被当作走“白专道路”典型受到批判斗争。4、袁隆平没有被吓倒,他把尚未被打烂的试验体藏到偏僻的苹果树下继续进行小规模试验。5、1968年5月的一个夜晚,种在学校…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1,(5)
正2019年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颁授共和国勋章。颁奖词这样描述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北平(今北京),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14日,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和塞拉利昂农学家蒙蒂·琼斯博士获得2004年"世界粮食奖"。此次,袁隆平不仅再次赢得了个人荣誉,也让每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  相似文献   

5.
种秾 《支部生活》2009,(6):20-21
2009年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专程来到昆明,为云南农村干部学院第一期培训班作题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进展》的专题讲座。来自我省部分县(市、区)涉农部门、乡镇和村“两委”班子的230名学员,津津有味地聆听了袁院士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的讲授。这是学院为首期培训班学员提供的丰盛的“培训菜单”中一份难得的“大餐”。  相似文献   

6.
秦湘豫 《党课》2013,(22):72-74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多项国际奖。就在不久前,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先锋组合“Y两优900”突破亩产988公斤,创下了全国水稻百亩连片高产新纪录,引来一片赞叹。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0,(4)
<正>1964年,湖南安江农校教师袁隆平提出一套"三系法"杂交水稻的方案,并已找到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文革"爆发后,他一度受到批斗,精心培育的60多盆苗全部被砸。因为有国家科委的支持,袁隆平没有停止杂交水稻的研究,提出了"用远缘的野生稻  相似文献   

8.
“守少则固,力专则强。”2020 年11 月2 日,“袁隆平团队实现早稻加晚稻亩产1500 公斤的目标!”在各大媒体网络持续刷屏。众所周知,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 一个是“ 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梦想,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从安江农校出发,一走就走成了“九零后”,不断推出新成果,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正是对科研的坚毅、执着,对创新的不懈追求,让袁隆平看淡了生活的艰辛,一次次攀登科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2001年2月19日,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江泽民主席亲自为袁隆平和吴文俊两位院士颁发了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人亲切地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之所以获得成功,乃缘于他有崇高的价  相似文献   

10.
张建伟、邓琮琮合著的《中国院士》(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中国院士制的沿革史,一部中国院士的奋斗史,一部中国科学的成就史。翻开书页,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地质之光”李四光、“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一辆国产小汽车的主要设计者孟少农、大庆油田的催生者黄汲清、三峡工程的开路功臣潘家铮……他们以智慧之光串起了历史的昨天和今天,又使明天开始向人类展露出迷人的曙光。  相似文献   

11.
蜀中有个“袁隆平”湖南有个声名显赫、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在天府之国,也有一个袁隆平似的人物:他在水稻雄性不育新质源创制及不育系选育、水稻耐热高配合力恢复系选育及超高产组合选育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成果在我国南方稻区广泛应用,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已超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果荣获我国迄今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比一般水稻平均增产20%,从1976年开始推广至今,全国已累计种植37亿多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被西方人看作是解决新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称为“东方魔稻”; 他曾先后获得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评价说:我们把他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3.
姚远 《党史文汇》2023,(10):27-33
<正>今年是袁隆平院士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50周年。1973年10月,袁隆平团队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一粒种子,从湖南怀化走向世界,也改变了世界。民以食为天。培育超高产水稻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但许多国家因难度太大未能实现。数十年来,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研人员潜心科研,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为中国超级稻赢得“东方魔稻”的美誉,为全人类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党建》1995,(6)
为科学的春天增辉添彩──袁隆平访谈录本刊记者时间:199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地点:长沙,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访谈对象:袁隆平研究员,因培育成功灿型杂交水稻并推广应用,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4月25日晚,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6.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前不久成为媒体焦点。袁隆平已有七八辆车,还要买一辆奔驰的消息不胫而走。而网民对于袁隆平买车的评价是一边倒,认为为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做出巨大贡献,其研究的杂交水稻技术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培育超高产水稻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但许多国家因难度太大未能实现。数十年来,以袁隆平为首的科研人员潜心科研,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为中国超级稻赢得"东方魔稻"的美誉,为全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杂交水稻被国际上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2021年5月22日,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国士已逝,在哀悼、感谢、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3,(13):33-33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1930年出生,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著名农业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新湘评论》2014,(22):59-59
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凭借”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截止到目前,袁隆平已获得3项国内科技大奖,17个国际科技大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和作物杂交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人称“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创造的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确保了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