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对网络爱恨交加的人不计其数。但谁也不像青年王帅这样有切肤之痛——仅仅因为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河南灵宝老农的抗旱绝招”,批评家乡非法征地的一些做法,便惹上飞来横祸:家乡警察远赴上海千里追捕,他被拘留了8天。  相似文献   

2.
壮族老“A”     
峭岩 《瞭望》1986,(14)
他,五大三粗,结实得象十万大山里的一块石头。他从对面走来时,却如风如飘,悄没声响。他就是当初从一千三百多名新兵里挑选出来的三名侦察兵中的一名。经过九年的火烧锻打,他成了闻名全军的“侦察英雄”。在最近总政组织的“前线英雄汇报团”的名单里,第一名写的就是他——覃显凡。 覃显凡是广西壮族人,他虽然不象武侠小说中的那些武士,有着飞檐走壁、呼风唤雨的本领,但他的擒拿格斗技艺,却使越南侵扰我边境的特工胆颤心  相似文献   

3.
从中山广场到友好广场,广场建设正在成为流行于大连街市的话题。此刻,大连人所熟悉的薄熙来市长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对家乡的记者,倾述着他——作为城市的儿子、建设者、领导者,对于城市广场建设的美学思考。路比楼重要,广场比路还重要薄:人们往往看重高楼大厦的建设,而高楼大厦也的确千姿百态。但就一座城市给人的感觉来  相似文献   

4.
杜晶 《侨园》2013,(9):22-22
<正>已过而立之年的他,鼻梁上依旧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乌黑的头发有些自然卷,嘴角微微上扬,斯文的书生气质与学生时代的他一点儿没变。武传波,这个曾经生活在大山里的穷学生,如今已漂洋过海在非洲工作了。时光变换,岁月流转,但是他"出去闯闯"的梦想却一如既往,他说,梦始终在路上。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怀念     
城市游侠 《慈善》2018,(1):44-46
2016年5月17日,廖斗寅——一位入党78年的共产党员静静地走了,享年96岁。遵照他老人家的遗嘱,没有讣告,没有灵堂,也没有遗体告别仪式,只有家人的沉痛送别……2017年清明节,我们深深怀念他,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他1920年出生在重庆市丰都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热血青年。  相似文献   

6.
华泉 《瞭望》1984,(19)
旅美老华侨阮金铭,前几年给家乡有关部门写信,恳求退还他在广东省台山县的私房,信上说:“……归去来兮,无家可归,好比离巢燕子,飞向谁家?”一九八二年,当地政府退回了他的在土改时被错误没收的房屋。他闻讯后不顾八十高龄,偕儿子一道,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启程回国。回到家乡,他买了两张泡沫床垫,在自己的房屋里一住半个月,并十分感慨地写诗道:“八十游子归故里,  相似文献   

7.
秦友莲 《团结》2003,(3):42-42
他是大山的儿子。带着戴云山区德化县九仙山山里人的希望,赖钟雄第一个走出大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原福建农学院园艺系,成为山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硕士生、第一个博士生。有人替他可惜,这么好的成绩为什么非读农业院校。从小就在山里穿行,每天要走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0,(10):47-47
20世纪初,周家三兄弟成为当时的活跃人物,周建人的两个哥哥不仅成为新文化的领袖,而且还都曾入仕为官,鲁迅曾在北洋政府教育部里当过科长,周作人则在伪政权里做过教育委员会的长官,当然这是为人不齿的。只有周建人一直在从事编辑、教学工作,远离官场,他做的最大的官就是家乡小学校的校长。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7,(4)
<正>湖南沅水中游的湘西泸溪县武溪镇白沙中心城区的县四大家大院,虽然离我的家乡辛女村仅五公里,很近很近,且白浦公路即白沙至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千年古镇浦市的公路又穿寨而过,即便徙步也只要屙一泡尿的时间即到达,可我因少小求学离故土,而后父母又早故,没了那种骨肉亲情之牵挂,很少回老家打望。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里,贾雨村这个人物不是最重要的,但在红楼里,还真的不可低估.第一回里贾雨村就出场了,而在第一百二十回里,贾雨村又做了结尾.曹雪芹把贾雨村放在开头,一定有他的深远用意. 贾雨村最初应该是个好学上进的学子.在第一回里他这样亮相:"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穷儒的家世曾经是诗书仕宦之族,出生时就已是家道零落了,穷的"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可说此时的他是一个有志而纯洁的青年,落魄在庙里以"每日卖文作文为生."  相似文献   

11.
金秋时节,风送爽,果飘香,喜悦,刻在耕种人的脸上。 沐浴在秋风里,先后在北京、西安、成都、南昌、济南、呼和浩特参加完中宣部和辽宁省委联合组织的"周恩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周恩义又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家乡--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 鲜花和掌声,都已随风飘散在历史的苍穹。脚踏在家乡坚实的土地上,周恩义又融入了他泥土一样朴实的生活。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他现在是兴隆台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9月中旬,记者来到盘锦,对这位"新时期宣传干部的楷模"进行体验式采访。尽管对他的事迹通过各种媒体早有所知,但与他"零距离"接触,所见所闻,所感所触,仍然令人动容,令人敬仰。现撷取采访中的部分内容,推出通讯--  相似文献   

12.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真名张光年,是从家乡走向延安、走向世界的。作为他家乡的一位作者有必要把他鲜为人知的一段革命生活写出来,让世人知晓。一张光年出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一普通店员家。1924年,他小学毕业时年  相似文献   

13.
瞭望哨     
《瞭望》1993,(25)
不久前,一位海外游子返江南故里探亲,眼见故乡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感慨万千。当他得知家乡建设资金紧缺的时候,毅然决定出资美元百万,以报故土之恩。听说老人有投资之意,乡镇领导便登门致谢。只见他住在亲戚家简陋的住房里,吃的是油闷笋、豆  相似文献   

14.
谢怀宁 《民主》2004,(4):36-36
在江西农业科学院旱作物研究所大楼里,我如约见到了戴兴临。眼前的戴兴临中等身材,40岁出头,普通话里夹带着家乡的口音。只见许多人围着戴兴临。“戴所长多给批些‘赣油13号’油菜籽吧?!”“我要买150斤‘赣花3号’花生种子!”“戴所长,我译的日文论文是否正确,请给看看吧。”……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热情有序地接待着一批批来访者。我们的话题从他的经历谈起,戴兴临出生于江苏盐城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帮家里在农田里干活,辛勤的劳作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同时也使他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8,(Z2)
正那些年,去往岫岩的路是很难行走的。高险嶙峋的盘山路下一座简陋的农家屋里住着一个藏族男孩儿,他的名字叫尼玛。认识尼玛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省内的一家报社举办的征文活动中,年仅14岁的尼玛荣获了"优秀奖",当他用很小很小却非常流利和标准的普通话朗诵那篇《我是大山的儿子》的获奖作品时,更是赢得了在场所有人最热烈的掌声。尼玛坐在我  相似文献   

16.
刘健  郭立  陈敏 《瞭望》2004,(50)
在瓦窑村这个"十年卖血村"采访,很难忘记两个场景,一个是卖血8年的何水福,他瘫软在妹夫的臂弯里气息奄奄,眼神迷茫,卖血攒的四五千元花完了,亲戚借来、凑来的五六千元也花完了,他只有拖着病离开医院,等待死神;另一个是大山里、流着青鼻涕的孩子们艰难地行走在满是乱石和泥泞的路上,距学校最远的孩子每天要走3个小时。  相似文献   

17.
郭红敏  卫红春 《侨园》2013,(6):70-71
<正>《铁流》成为代表作在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路沟口村,有一座土木结构的两进庭院。1897年8月11日,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鲁迅和瞿秋白的挚友曹靖华就诞生于此。如今,这里已成为三门峡市文物保护单位。曹靖华从小跟着父亲曹植甫读书。曹植甫为人刚直,反对守旧,力持创新。20岁时,他赴陕州考中了晚清秀才。他本可以得到更高的功名,但他痛恶时政腐败,又看到家乡愚昧,便回乡设校授徒,教化育人。曹靖华少年时受父亲进步思想的影响,在开封省立二中求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并被选为河南省学联代表,赴  相似文献   

18.
书祭     
说起来,我与书的姻缘还是小时候由我爷爷“包办”的。 爷爷其实是外公。他是文盲,但 懂得读书识字的重要。我三四岁的时候和爷爷最亲,有时离开了大人,不是喊着要爸妈,而是哭着叫爷爷。那时常常吵闹着要跟爷爷去小镇上卖菜。家乡的小镇临河而筑,而且是在沮河、漳河交汇的地方,很美,但距我们村有10里地。小孩子脚力不胜,爷爷就用这样的办法来满足我的要求:一副挑担,一边蝶栏里装着菜,一边箩筐里装着我。卖了菜,爷爷就买给我一些小人书。回家的路上,我还是坐在箩筐里,胡乱地翻着书,而挑担的另一头是用一块大石头跟我“搭配”着。  相似文献   

19.
有位朋友到西藏"挂职"某县委副书记,任期三年,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挂职"成了"挂名"。挂职是干部交流、锻炼的一种形式,目的有二:一是支援边远、  相似文献   

20.
赵健 《侨园》2004,(4):10-12
来到福建侨乡,林文镜这个名字总会时常在你的耳边响起。人们津津乐道于他对故乡的深情,对促进家乡发展做出的贡献。曾经被称为东南亚“面粉大王”、“水泥大王”的林文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回乡投资,参与创办了福清融侨经济开发区、元洪工业区、洪宽工业村,投资或引资创办了160多家工业企业,投资总额超过50亿美元。在短短10年间,林文镜的家乡福清的经济总量增长了100倍,在全省64个县的排名从原来倒数第三位一跃成为正数第二名。人们发自内心地感叹:没有林文镜就没有福清这么快速的发展。而林先生却并没有停止他推动家乡发展的脚步,他把自己的心血更多地倾注在江阴半岛的开发和吸引海外新侨资金回乡创业方面,他希望通过老侨带新侨回乡投资发展,使海外游子与故园家乡的血脉联系世代永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