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进城务工人员作为城市社会的特殊群体,其法律信仰的缺失正成为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现实阻碍。本文通过分析进城务工人员树立法律信仰的阻碍因素和积极因素,探讨进城务工人员树立法律信仰的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底,秦皇岛市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约占全市城镇劳动力就业总量的37%,其中从事建筑行业和商贸系统的进城务工人员分别占建筑和商贸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0%和70%: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解决他们就业、受教育、社会安全保障等诸多问题,将是未来直接影响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虽然在法治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它仍存在着一个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问题,传统的法律文化仍在延缓或阻碍法治国家的进程。努力构建法治社会,尤其需要我们树立起对于法律的崇高信仰。  相似文献   

4.
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翠霄 《法学研究》2005,27(2):109-125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的推进 ,以往被禁锢在土地上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 ,寻找工作和生活的机会 ,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由于二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的缺失 ,使进城务工人员沦为城市中比下岗职工境遇还要差的弱势群体 ,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利社会后果。为了推进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应逐步将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惠及进城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5.
温和凤 《法制与社会》2010,(14):226-227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发展目标,从法治的视角看,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律信仰是法治进程中的精神支柱,而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的树立可以在全民树立法律信仰过程中起模范作用,对实现依法治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明确什么是大学生法律信仰,并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来揭示大学生法律信仰树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确定在我国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基本构思。  相似文献   

6.
胡利敏 《法制与社会》2011,(23):138-139
面对严重的进城务工人员违法犯罪问题,需要从多方入手建立一套立体的防控体系。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环境是消减此类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同时应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模式做好违法犯罪的社会预防,通过完善刑事立法与司法性处遇加强针对此类违法犯罪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即农民工人,也统指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同义词,城市发展经济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当然,在某些人心中,农民工多少还是有些贬义的,代表着素质不高、卫生习惯差等等,  相似文献   

8.
法律得到社会的统治者及其成员的普遍尊重和遵守,其主要原因是公道、诚实信用、社会成员的地位平等和意志自由这些法律的价值已经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和社会的多数成员的基本信仰和内在精神,这些基本信仰的树立和内在精神的形成只有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才能实现,而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因此各国家机关、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组织建立法治讲座制度,定期对其成员进行法治文化的培训,对于树立全社会的法律信仰和培育全社会的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事业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民众对待法律的不同心态影响着法律实施的效果,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对于法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一种价值立场,信任还是信仰?面对种种法律相关的问题,我们对法律是信任不够还是信仰不够?本文将就此论题展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剧增,随之而来的是大批义务教育适龄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导致农民进城务工带来的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流动儿童受教育权为研究对象,对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现状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困境和制约因素,并尝试提出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梅芳 《政府法制》2012,(33):I0001-I0001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职业高级中学校是郊区政府公办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全区职业教育、在岗人员职业技能提高培训、进城务工人员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技术推广等任务,培训适应社会需求的初、中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示范和辐射功能,并树立了全国职教一盘棋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游离出来,他们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为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并没有得到与其贡献相应的回报,相反,他们的劳动权利被侵害的现象屡见不鲜。应如何保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就业制度、完善劳动报酬保障制度、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改革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的数量逐年递增,再加上政策性文件的发布,更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的速度。由此而带来的问题也是接踵而来,其中最令人担忧的便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监护问题,进城务工的人员多是年轻人,他们将自己的子女留给了亲人或朋友照顾,更有甚者是将他们的子女单独留在家里,这种现象已然是愈演愈烈,成为不可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法律权威的树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权威指法律所具有的获得社会服从的力量。这种权威可因社会成员信仰法律而获得,亦可因强制或其它因素而获得。一国有了法律权威未必就意味着法治的实现、但没有法律权威则断无法治可言。已步入法治化进程的当代中国,如何树立起法律权威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论题。本文将着重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就法律权威的树立作些粗浅的分析。立法是法律权威树立的首要前提。没有法律,则法律权威无从谈起。很难想象在一个没有完备法律体系的社会能建立起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来。但有了法律.不等于有了法律权威。法律本身是否具有公意性、本土性…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当前中国面临着极严重的信仰危机。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离不开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职业者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沟通法律与民众的中介,其坚定的法律信仰对民众法律信仰树立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伯尔曼教授来华对法律信仰的进一步肯认与张永和教授对法律不能被信仰理由的提出,法律信仰问题又引起学界的关注.但以往的研究存在着法律信仰对象、时空的错位认知和片面解读,进而缺乏对"除魅"之后的现代性社会中如何达致法律信仰的现实路径的学理探求.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法律的贯通是法律信仰的生成支点,在恪守形式理性法律及其有效性基础上所形成的法律信用的不断增进是达致法律信仰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胡利敏 《法制与社会》2011,(19):258-259
进城务工人员违法犯罪与社区有密切关系,本文指出社区化服务型管理突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横向服务和人文关怀,可有效弥补原有行政化管理模式的不足,实现对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违法犯罪进行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杨娟 《法制与社会》2011,(6):192-193
随着艾滋病的传播,进城务工人员日渐成为这一疾病的脆弱群体,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能为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提供专业的需求评估方式和介入策略,帮助进城务工人员更好的防治艾滋病。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仰是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强大驱动力,法律信仰的缺失会严重阻碍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大学生作为建设未来社会的重要群体,其法律素养关乎国家社稷.本文通过对西藏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寻求培养西藏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途径与方法,抛砖引玉,以期对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相关问题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王为民 《法制与社会》2014,(13):231-232
法律信仰决定了国家未来公民的法律素质,也影响着我国依法制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之前,必须研究和分析影响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各项因素。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与学校两方面入手,分别从法律信仰的环境因素的七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